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间三角(ID:dongyazixun01),作者:西坡,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昨天看到网上热传的帖子,“作为一名几十年的教师,感觉00后这一批娃已经废了。”于是写了一篇反对鸡娃的文章,《从小考第一,真不是什么好事》。
有朋友转发时说:“我娃每学期考第一我也蛮担心的,过早耗光元气,以后真正要用力的时候反而对学习一点兴趣没有,就麻烦了。考第一并不难,也不是那么重要,难的是怎么提高应对失败的能力。”
有读者留言:“现在我就是投降派了,啥也不想争取,就是想着找个稳定的工作老老实实的呆着,啥也不想干了,和对象两个人一起,孩子也不要……”
城市父母疯狂鸡娃,鸡出躺平一代,看来真的不是个案。
然后看到一群农村孩子打棒球的视频,不由得更加感慨起来。城市孩子忙着埋头补课,奔波于各种培训班之间,把眼睛搞差,身体搞坏。这群乡下的农村娃倒打起了棒球,全面发展起来。
最近,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红光小学的棒球队走红,这群孩子被叫做红光棒少年。
在这个鸡娃泛滥、焦虑弥漫的时代,山里的棒球少年无疑是一股清流,为打破内卷体系提供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全新解决方案。
今天第7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超2.18亿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登上热搜。教育通胀,学历贬值,更要回归教育的本质。
话说棒球被视为“贵族运动”,农村孩子怎么打得起呢?
为红光小学带来棒球的,是一个名叫王淑娟的女孩。王淑娟,1986年出生,青川县人。2008年汶川地震,她家成了青川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家里的房子彻底坍塌,最疼她的爷爷也没能逃出来。
2009年毕业后,她毅然回乡创业,一边创业,一边做公益。之后,她联手成都棒球教练秦坤,希望把棒球带给家乡山里的孩子。第一个敢吃螃蟹的就是红光小学。
现如今,仅仅是在青川县,就已经有4支这样的乡村棒球队,他们还组织的联赛,定期翻越崇山峻岭去另一所山里学校打比赛。
我本身肢体极度不协调,但我一直认为,体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锻炼身体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团队精神,磨练个人意志,为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心智基础。
聪明的家长都知道,让孩子在温室里成长是非常危险的,挫折教育必不可少。要培养孩子应对失败的能力,体育是最好的方式,因为赛场上输赢是常事。
王淑娟他们将棒球引入大山,就有这种考量。棒球本身是一项集跑、跳、投、打于一体的健身体育运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反应能力,培养协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能让山区孩子因为接触棒球运动而变得自信。
当无数城市娃被鸡成躺平一代,这群打棒球的农村娃正在逆袭超车。
红光小学多年实践发现,棒球的确给山里的孩子带来显著的变化。
因为棒球所特有的仪式感、集体感,许多参与棒球的孩子都在学习状态、生活礼仪上得到很大提升,懂得团结,懂得尊重,一些以往顽劣的孩子甚至也能成为三好学生。
也有往届的棒球队员,从山里小学走向更大的地方,棒球经历让他们可以带着更大的自信去迎接新环境的挑战。
当许多人的认知还停留在“城市更精英,农村更落后”的时候,棒球少年的逆袭给了许多城市父母当头一“棒”。
我们必须回到更本质的层面去思考,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
城市化发展到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在广阔的城乡空间里,去做适应时代、引领时代的教育?
有人说,红光棒少年毕竟是有公益、互联网这些外部力量的注入,还有更多的乡村小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不完善。当然,这样的尝试与努力,还不够多。仍需要大力推广。但它依然是有代表性和启示性的。
农村在教育上有巨大的潜力,甚至相对城市有巨大的优势。
最重要的一项或许是地价。大城市寸土寸金,宁可盖高楼也不修球场。农村的“广阔天地”,正好派上用场。
另外,农村父母因为收入较低、文化程度较有限,这本来是劣势。但是如果有外部优质教育资源注入,这些劣势会转变为优势,因为农村父母没有城市父母的教育自负,他们扼杀孩子的自主成长空间,也更容易听取真专家的意见。
农村的其他劣势,比如交通不便,生活设施落后等等,其实正在改变。随着新农村建设和互联网下乡,水、电、气、网正在迅速普及,拉平城乡之间的鸿沟。我这几年回家,都觉得村里进化比城市快。
互联网技术包括5G技术的下乡,也在消弭信息鸿沟。比如王淑娟为青川的孩子们引进了网课教室,甚至有做云计算的工程师作为志愿者,为孩子们远程上通识课。借助远程教学,山里娃也能从小接触到达芬奇、毕加索、波普艺术、中国山水画……
现在农村的师资力量也正在改善。红光小学的主力老师,是从城市大学毕业的90后乃至95后。现在农村小学的教师准入门槛已经普遍提高,大学生是标配。说白了,现在稀缺的不是大学生。
农村,一向都是中国社会的活力之源。改革开放四十年,源源不断的大学生和农民工,从农村走向城市,为中国经济贡献一波又一波的强劲增长动力。近年兴起的平台经济,说白了就是又一批农村人在撑起城市新生活方式。
但是城市像水泵一样从农村不断抽水,抽走了寒门大学生,抽走了精装劳动力,造成空心村、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新农村建设,就是要逆转这个潮流,由城市反哺农村。
但是说实话,我之前没有想到,教育可以成为农村逆袭城市的一个突破口。不过近年来通过对一些公益项目的观察,我发现农村教育逆袭城市教育还真的有戏。
当困局陷入无解的时候,机会往往从边缘涌现。
城市家长埋头鸡娃,鸡的都是文化课、奥赛还有钢琴、围棋这些技艺,但是大家普遍忽略了一个维度,那就是如何把孩子培养得更坚韧。
大家只顾着仰望星空,幻想着孩子“跨越阶层”向上飞,却忘了大地才是生命之源。
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我一直知道自己比很多城市同龄人起点更低,但是环顾身边的同伴,我发现我们这些穷腿子也有优势:其一,我们从小吃过很多苦,所以更能承受打击;其二,我们没有太多依傍,只能独立自主。
我们还有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在田野上疯跑的童年。那些快乐的自由时光真是无价之宝。每每想起故乡的夕阳、树木和麦浪,烦躁的心便会沉静下来。
我只是说,农村教育有条件逆袭城市教育,农村娃有条件反杀城市娃。但我们不应该盲目乐观。外部资源还要持续注入,新想法新点子还要持续诞生,有爱心有执行力的团队还要不断增多,设想才会变成现实。
让农村成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土,需要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这不仅是为了农村孩子,也是为所有中国孩子打开一片新的天空。
设想一下,教育基础设施在城乡之间逐渐拉平的情况下,城市里更多教育资源的投入,肯定会造成边际效用递减。与此同时,过度鸡娃,压缩孩子与大自然接触的时间与空间,还会造成负面效应。
农村娃逆袭城市娃,或许会成为一股潮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间三角(ID:dongyazixun01),作者:西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