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电影(ID:geekimovie),作者:大胡子,头图来自:《指环王1》
2001年12月,宏大的中土画卷在《指环王1:护戒使者》中徐徐展开。

随后的2002、2003年,《双塔奇兵》《王者归来》接连上映,让我们沉浸在这史诗般的幻梦之中。
这一梦,就过了20年。
热爱《指环王》的我们很幸运,因为它,我们比别人凭空又多了一个世界。
如今,重制4K版《指环王》将以 2D / IMAX / 中国巨幕 / CINITY 格式在国内重映,“三部曲”一下子就定档了两部。

4月16日,魔戒再临。
欢迎重回中土世界!

一
之所以《指环王》被全球奇幻迷奉为珍宝,甚至同类题材的圭臬,一切都离不开托尔金(J. R. R. Tolkien)过硬的原著加持。

1915年,托尔金从牛津大学毕业,此时一战已经打了一整年;次年6月,托尔金参战,前往法国前线;四个月后,他因患上“战壕热”被遣送回国。

参战时间虽然不长,但军中好友几乎都在战争中丧生,现实的残酷已在托尔金的内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正因如此,他决定用文学发声,脑海中开始构思那个奇幻的世界——“中土大地”。
奇幻文学由来已久,从希腊罗马神话、北欧神话,再到日耳曼英雄史诗,甚至基督教寓言,都是奇幻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但在西方启蒙运动后,充满神话传说色彩的文学作品被排除在主流之外,直到《指环王》的横空出世。

1954~1955年,当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风潮席卷文坛的时候,托尔金“另类”地选择史诗神话题材完成了文学创作,推出了现代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奇幻小说——《指环王》三部曲。

他以“第二世界”的陌生化创作模式、浪漫主义叙事风格,刻意拉开了小说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但承载的内涵却都与现实息息相关,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情不自禁地重新审视周遭环境以及自我的思想状态。
同时,这部作品就像是写给成年人的“童话”:
“其(童话故事)最有价值的功能之一,就是阐明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理解的真理
——隐含道德与信仰的真理,并揭示了某种只有以此种方式才能体会的真理的不同侧面”。
(李默,《托尔金幻想的第二世界》)
《指环王》的主旨深刻而严肃,完成了对现代文明的反思,探讨了人类文明基本的、永恒的主题。

为了达成这些初衷,作为杰出的英语语言学家,托尔金将他的学术风格与艺术责任感凝结在作品中,设计出完整、严谨的世界观,以及中土大地上诸多种族的历史、文化和语言。
他凭一己之力,通过传统文学为现代人开启了一扇重拾起信仰的大门,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
其中包括了乌苏拉·厄盖因(《地海》)、J.K.罗林(《哈利·波特》)、乔治·马丁(《冰与火之歌》),以及一位新西兰胖子——彼得·杰克逊。
二
万圣节出生的彼得·杰克逊自小就对奇幻世界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
他一直希冀进入电影行业,即便是蛰伏在惠灵顿的报社冲洗照片,一洗就是7年,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电影梦想。

上天眷顾胖子。
1987年,彼得·杰克逊制作出他的首部长片《坏品位》(又名《宇宙怪客》),成了新西兰最有名的独立导演。

1992年,恐怖片影迷心目中的经典之作《群尸玩过界》上映,他通过这部被纽约《每日新闻报》评为“迄今为止最血腥电影”的作品玩了个痛快,并跃升为“Cult界名宿”。

1998年,天命所归。
彼得·杰克逊终于等到了鲍伯·沙伊尔(新线影业的老板)那句:“三部曲不是更好吗?”
《指环王》电影项目宣告上马,就由彼得·杰克逊这个“托尔金头号迷弟”执导。
彼得和他的制片兼编剧妻子弗朗西丝·沃尔什无比珍视这个机会:
身为一名导演,我拥有如此大的空间来做各种大胆的尝试;故事内容丰富,每一部都有感人肺腑的情节、场面浩大的会战、叹为观止的特效、人物性格的转变等等。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电影开拍时,杰克逊38岁。

40岁生日这一天,2001年10月31日,他交出了《指环王》首部曲的完整拷贝。
这位胖胖,乱发、胡须,人到中年却神似“顽童”的导演,不仅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也帮助全球的指环王粉丝们圆了“大银幕梦”。

终于,“《指环王》不可能被搬上大银幕”的难题,被这个新西兰人破解了。
此时,距离托尔金完成作品已过去了40余年。
三
如果是在十年前的话,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完成这三部曲。
技术实现了我们的梦想,而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梦想。
—— 彼得·杰克逊
我们不得不承认,沉浸在中土世界是一种绝美的享受。
清新的夏尔、雄伟的圣盔谷、恢弘的刚铎城、仙气的瑞文戴尔,甚至迷宫般的摩瑞亚矿坑、神秘的法贡森林......
都给人以幻境般的感受,达到了技术、真实、奇观的美学集合。

在维塔数码的赋能下,杰克逊充分运用了包括动作捕捉、CG、Massive人工智能群组动画、运动控制系统在内的诸多技术打造“真实的中土异世界”。
场景上,《指环王》三部曲超过了3400个特效镜头,在数量上与《复联4》相当。
但二者的技术时代不同,路径自然不同。
《指环王》均为真实选景与人工“造假”的结合,既包含了微缩模型、“强行透视”的传统技巧,也包含数码遮罩绘景、多层渲染的数字方式。

这种虚实结合方式造就出了影片的独特真实感,使得我们神游在中土大陆,总能或多或少地发觉出现实痕迹,从而产生环境认同。

随着认同感的不断累积,最终完成感官共情,观众会在潜意识中认为这样的场景就存在于世界的某个角落。


此外,《指环王》三部曲的特效技术还达成了有史以来最高的人文成就——咕噜。

这一角色被称为“第一个圆满实现感情表达的CG人物形象”。
在《魔戒再现》的序幕中,其实咕噜就已经出现,然而那时只有CG;后来安迪·瑟金斯的加入,赋予了角色灵魂。

片中,咕噜与佛罗多、山姆有数次互动和搏斗。
第一遍,瑟金斯会身着莱卡紧身服参与表演,形成对话、动作、表情的质感真实。


第二遍,瑟金斯再穿上挂满传感器的服装,将咕噜的动作单独做一遍;其动作会被周围十余台摄像机所捕捉记录,然后数字化。
那时候,表情捕捉技术还不成熟,咕噜的面部纯粹倚靠20多名动画师借助Blend-Shape插件来完成。

第三遍,特效团队开始制作咕噜的CG模型与动画:
石膏出模型,三维扫描出皮肤纹理,参考瑟金斯的表情、动作、侧影、环境完成动画制作;最后加上皮肤、毛发和光影效果,输出银幕形象。

除了瑟金斯的精湛演绎外,咕噜成功拓展了“表演”的意义与电影语言的丰富性,同时,也以小见大地呈现出良心制作的真正奥义。
彼得·杰克逊及团队们前后为影片投入了7年时间,拍了15个月;做了68个缩放模型,选了150多个外景地,用了350个搭建场景;超过2400人的制作团队,备了10,000多副塑胶面具,累计26,000名群演,以及总计48,000件道具。


这些数字精益求精到可怕的地步,也算对得起粉丝们对“史诗巨制”的期待了。
四
网上有人提问:像《指环王》这样简单、甚至像童话故事一样的电影,为什么评分那么高?
其实只要在观影时尝试贴近《指环王》的初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家会如此钟情于这个系列了。
首先,我们都知道“至尊魔戒”拥有着无尚的力量,有了这样的“终极道具”,往往故事的惯用套路是:英雄们经历一番历险,凭借常人难以企及的胆识与勇气,来获取这种力量,完成正义对邪恶的完胜。
《指环王》反其道而行之:不是要获取,而是为了摧毁。

所要摧毁的“魔戒”,第一重含义非常简单,代表了人类潜意识中所有阴暗和罪恶的东西,或者说是蛊惑人心的邪恶欲念。
结尾,佛罗多就应该Carry全场,于末日山上丢下魔戒,在宏大的BGM中,完成人格升华。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佛罗多在即将把魔戒丢入岩浆的时候,他选择把戒指戴上了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冒险,背负着所有人的期待,最终还是屈服在魔戒面前。

在带有悲观主义思想的托尔金看来,这很正常,即便再多挣扎,人终究会输给欲望,这是一种本能,也是人类的悲哀。
不过《指环王》没有停留在这种悲观层面,而是做了进一步的延伸——佛罗多和咕噜为了魔戒争夺起来,导致魔戒被毁。

最终,并不是顽强的意志和英雄主义赞歌摧毁了魔戒,而是争夺的欲望,一个贪欲战胜另一个贪欲,欲望本身摧毁了它。
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设计?
这恐怕涉及到了“魔戒”的第二重含义——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在中土世界里,人们面临着和我们同时代问题:
原有的农业文明与道德体系正在被毁灭,取而代之的则是魔多代表的工业文明的疯狂。

人不只是心性堕落才会崇拜渴望戒指;而是只要你看过或是接触过魔戒,都有可能被他给吸引腐蚀。
(巴沙姆,《指环王与哲学》)
现代文明加速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狂热的物欲追求吞噬了我们的理智,工业文明的力量让我们变得贪婪和索求无度。

索伦的魔多、萨鲁曼的强兽人、树人的反击,无不隐藏了这种含义。
因此在主旨层面,《指环王》传递出了一种时代警醒:
邪恶(欲望)不会消失,它(索伦)只是暂时隐匿,因为它的灵魂永不灭;
从古典文化中汲取智慧,三省吾身,找到新社会中自己的定位;
对技术盲目崇拜,过度贪图工业科技的力量,贪婪最终会反噬人类。
这里没有人之初,性本善,也没有性本恶之说。
索伦代表了邪恶本身,而善念作为了对立的存在,于是就有了护戒小队。

善恶相辅相成,没有恶,就没有善;因为有善,而恶就有存在于世的必要。
二者与生俱来,人性已全然包含。善恶只在一瞬间,主题曲《May it be》恐怕是最好的注解。

在某个瞬间,某种诱因下,恶念会趁虚而入,需要我们警惕。
在某个瞬间,某个契机下,需要我们为善念而奋斗,无论是对中土世界,还是现实世界,才能更有希望。
一部经典的作品,经得起时间锤炼,能够留给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与持续讨论的热情。
《指环王》电影给了我们更多:
丰富的镜头语言赋予了饱满的角色情绪与故事张力;多样的色调搭配完成了身份指向,又拓宽了视觉想象;一众卡司的精湛演绎,令我们对每个角色都记忆犹新;还有霍华德·肖的世界级配乐,让我们完成了对音乐的审美升级。

尽不言中,言不尽。
当然《指环王》也为大胡子留下了两个难以磨灭的回忆:
回忆一:剧情已经发展到帕兰诺平原之战。

那是大胡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电影院里放飞自我,与全场观众、洛汗骑士们共同振臂高呼,誓死奋战。
尽管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有些“中二”,但氛围实在到位,也不知道是哪位大哥起的头,心里想着不要,身体却诚实地跟上了节奏。
回忆二:临近尾声,莱戈拉斯于柔光中惊鸿一现。

大胡子清晰地听到了影院里全场女娃整齐划一、又情真意切的惊叹——有娇羞、有期待、有欲求,那一双双“Bling Bling”的星星眼告诉我们:
无论在中土还是现实,颜值就是正义。
......
在中土的时间尺度下,20年不值一提。
可对人类来说,20年足以令世殊事异,吞掉一代人的年少青春。
2001~2021,《指环王》三部曲为人类电影史掀开了崭新篇章;气度恢宏、美轮美奂,缔造了业界的神话,更是如同故事本身一般,成为生命的传奇。
我们眺望远方,在目力所及中珍视并呵护着中土大地。
无论是20年,还是30年,抑或半个世纪;愿我们每一次走进中土世界的时候,都能对这场冒险充满兴致勃勃的期待,如同比尔博离家时吟唱的那首歌谣:
大门外,从此始,旅途永不绝。
纵然前路漫漫,我有脚步切切,追行不停歇。
直抵大道歧处,无数路径交会,届时何处去?
我自随其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电影(ID:geekimovie),作者:大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