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强生疫苗的新闻让很多等待一针疫苗的民众感到担忧。

全美不少地区目前暂停该疫苗,而不少民众也将目光又锁回了mRNA疫苗。



对于小编的不少朋友来说,他们选择强生疫苗除了只打一针比较方便外,很多人也是出于谨慎,对于最新的mRNA疫苗不信任。

不过mRNA疫苗在以色列(主要是辉瑞)的接种结果非常好,给了不少民众信心。

除此以外,不论是暂停的强生,还是全国开始接种的mRNA疫苗,美国的数据也陆续出炉。

相关阅读:疫苗开始起效!60万人大型数据出炉,全美确诊继续下降,外国人在美也可接种疫苗!

今天,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周四报告称,在完全接种疫苗的人当中,约有5800人仍然感染新冠,其中7%(396人)须住院治疗,74人死亡。

很多新闻根据这条标题写道:可怕!美国5800人接种疫苗后感染病毒!大家有没有被这个题目吓到?

小编相信多数网友看到了这个数据会感到反而更加踏实,但是还是会有人紧张,那我们继续往下看....





据悉,这是CDC首次对“突破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s)进行公开统计,即在完全接种疫苗后发生的感染。那么这些感染人数的比例呢?

美国约有7700万人已经完全接种了疫苗,也就是说5800/77000000,感染率只有0.007%,感染率不足0.01%。

同一天,德州卫生专家近日就公布了休斯顿卫生部提供的数据,在完全接种疫苗两周后,休斯顿有142人感染了新冠病毒。

这一比例占疫苗完全接种的居民总数的0.02%。此前不论是Moderna或辉瑞都表示完全接种率在94%-95%(参考数据见文后),休斯顿和全美的数据都再次应证了疫苗目前的有效性。

当然小编认为,感染的病例会有延时,后续感染率肯定还会增加。

科学家也表示研究这一数字不是为了吓人,也不是为了证明疫苗强大。目的主要是帮助研究人员确定疫苗在控制研究之外的有效性,对抗变异的有效性,以及是否可能需要加强剂量。



上周,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的主任安东尼‧福西(Anthony Fauci)博士,在一个虚拟的简报会上告诉记者,所谓的接种疫苗在感染COVID-19的数量并不值得关注。

福西说:“我认为,重要的是看看接种疫苗人群的分母是多少,因为这是非常有可能的——我们至少是间接地听到的,我们肯定也会证实——那些发生突破感染的人数,与疫苗90%以上的有效性并不矛盾。因此,我认为,没有必要担心疫苗的功效出现了变化。”



(美国目前疫苗的订购和接种量)

当然有些民众会问,接种了疫苗为什么还会被感染?

科学家表示,这个属于常识性问题,任何疫苗都不能做到对人体百分百的防护,希望民众科学认识疫苗。

该市首席医疗官大卫‧佩尔斯(David Persse)博士表示:疫苗能给你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没有疫苗是百分之百有效的。虽然已经有数十万人接种了疫苗,但在一个仍然存在病毒传播的社区,有少数人被感染并不是什么可令人大惊小怪的事情。

佩尔斯说,在接种疫苗后检测又呈阳性的休斯顿居民中,无一人需要住院治疗。他说,与未接种疫苗的人相比,接种疫苗的人的症状通常非常轻微。

当然,该地区毕竟感染的人数只有142人,所以小编接种疫苗就会完全出现轻症的结论,目前还需要继续用时间来证明。



就像有些网友说,为什么疫苗只有半年有效性?

这也是因为目前第一批疫苗接种者刚刚过去8个月,更多的数据还在继续跟进中,疫苗究竟是6个月有效,还是8个月,1年或者更长时间有效,我们也需要继续用时间证明。

今天已经有报道称,对于已经接种两针的民众,可能会在不久接种第三针,以后变成每年接种一次,不知道这样大家是否能接受?

当然还会有网友问,既然接种有效为什么一些州的数字还在猛增?

这要具体州具体分析,目前美国的接种水平非常很不平均,一些州接种进展缓慢,如果想等到全民接种,要起码等到今年冬天。

同时,在新感染中,未接种疫苗人的比例正在飙升。

纽约市今天公布数据,全市老年人中61%已经接种了至少一剂疫苗,65岁以上老年人新冠住院比例从一月中旬至今已经下降了一半以上(51%)。但市卫生局局长乔克什也提醒民众不要将进步当成胜利,尚未注射疫苗者赶紧上网nyc.gov/vaccinefinder或致电877-VAX-4NYC预约注射。

目前,包括爱达荷州、佛罗里达州、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南卡罗来纳州和华盛顿州在内的美国的一些州,最近已经发现,一些完全接种疫苗的美国人,依旧产生感染。

华盛顿州卫生部长乌迈尔‧沙阿(Umair Shah)在一份声明中说:“所找到的疫苗突破病例的证据提醒我们,即使你已经接种过疫苗,你仍然需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洗手,以防止把COVID-19传播给其他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

最后,小编也提醒大家,现在一些媒体总会用:恐怖!接种疫苗后xxx死亡,上百人感染这样的标题。小编也是做媒体的,当然知道这样的标题点击率会飙升。(小编也请大家原谅,很多时候小编也会用诈唬的标题)

但是也请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分析下数据。确诊增加,是没打疫苗的人增加?还是已经打了疫苗的人在增加,两者的比例?上百人打完针感染甚至死亡,那他与人类的自然死亡率相比....等等。

当然,如果您担心疫苗的副作用,也请继续等待更多的数据,接种疫苗与否是个人的权力,也是个人生活风险的评估。小编希望大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接种疫苗,所有愿意接种疫苗的民众尽快能够接种,而愿意等待的民众也能拿到让自己安心的数据。

(编者注:根据美国药物监管机构的数据,辉瑞公司的疫苗,在预防病毒感染方面有95%的有效性。在临床试验中,Moderna疫苗的有效率为94.1%,而强生公司疫苗的有效率为66.9%。这个百分比是在最后一次接种后的两个星期内的有效率。)



新冠疫苗背后的她:年薪5万苦熬40年,被解雇、被驱赶,却在疫情下拯救了美国


美国的新冠确诊人数从巅峰的每天18万,降到现在的3万,住院率、死亡率大减。

新冠疫苗功不可没。

可是很少人知道,无论接种的是辉瑞还是Moderna疫苗,背后都离不开这个66岁的匈牙利裔美国女科学家Katalin Karikó,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mRNA新冠疫苗。

可是谁能想到,拯救美国的她,至今没拿过超过6万美元的年薪,苦熬40年研究的mRNA技术,一直被认为是没有希望的死胡同,没有科研经费。她也因此接连遭到被解雇+驱赶+降职+羞辱。

唉,心酸。

别人狂赚上亿,她仅300万分红

下周起,美国16岁以上,开始全民接种新冠疫苗。

在美国,目前主要接种的是辉瑞和Moderna的疫苗。

大家都知道,这两种疫苗,mRNA是背后技术的关键,有效率高达95%,全球各国争相抢购,

Moderna的CEO Stephane Bancel和投资人以及BioNTech的土耳其老板Ugur Sahin公司股价暴涨,身价上亿,赚得盘满钵满。

然而,当别人收入几十亿的时候,然而研发mRNA技术的幕后功臣Kariko的分红,只有300万美元。

不过,Kariko对巨大的收入差距,一笑而过,"这一切都还好。我只是喜欢我的工作,相信它所有可能性。我很高兴自己活得足够长,能看到我的作品结出果实。"



(图片来自nypost,版权属于原作者)

事实上,在Kariko苦熬40年的研究岁月背后,这点落差,不算什么。

出身屠夫家庭,研究新技术被开除

1955年,Katalin Karikó,出生在匈牙利南部一个名叫Kisujszallas的小镇,她的父亲,是镇上一名屠夫。他们当时住的房子只有1个房间,没自来水也没冰箱。

她生性乐观好奇,从小就喜欢在父亲工作时,默默地观察动物的心脏和内脏,从此便爱上了生物,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



(图片来自ripost hu,版权属于原作者)

1982年,Katalin Karikó顺利获得了生物学博士学位,并入职匈牙利一所大学,进行生物研究中心工作。

1985年Katalin Karikó和她的家人▼



(图片来自纽约时报,版权属于原作者)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Katalin Karikó迷上了信使RNA(即mRNA):当时业内认为,信使RNA,让控制细胞制造特定的蛋白质,那么一旦控制了信使RNA,人类就能知道细胞制造自己的“药物”,打造出一种全新的疗法,去抵抗疾病。



(匈牙利学生时期毕业照,图片来自nesezzer blog,版权属于原作者,)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那个年代,信使RNA还只是一个基础研究,科学技术水平也实在有限。因此,几年下来,Katalin Karikó不仅没能突破信使RNA的研究瓶颈,同时,还因为专心研究信使RNA,没有别的科研成果,而被工作单位给开除了......

揣着$1200来美国,没研究经费

无奈之下,时年30岁的Katalin Karikó,只得另寻工作,但那个时候只有远在美国费城的Temple大学给她发来了offer。

她和她的丈夫,一位工程师,在黑市上以1200美元的价格卖掉了他们的汽车,并把钱偷偷藏在2岁的女儿Susan玩具泰迪熊中,(当时匈牙利政府只允许他们带走100美元)1985年,他们离开了匈牙利,前往了美国。

但到了美国,Katalin Karikó面临的挑战显然更多。

那段时间,研究信使RNA的科学家并不在少数,但摆在大家面前的,还有一个致命难题:信使RNA在到达靶细胞之前,会被人体的防疫系统破坏,简单的话说,就是信使RNA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在当时看来,这几乎就是不能完成的事,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后,信使RNA也渐渐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大多数科学家都放弃了。

自然而然,面对着Kati的一心扑在信使RNA上的研究,Temple大学没能批准她的科研经费,研究团队也散了。



(图片来自telegraph,版权属于原作者)

被降职成替补,遭学校驱赶

放弃是不可能放弃的。

困境重重之下,1989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脏病专家Elliot Barnathan博士给了Katalin Karikó一份工作。

新工作的职位为研究助理教授,要比Katalin Karikó原先的降了好几个级别,比副教授还要低一些,几乎就不可能获得终身教职。

也就在这份工作里,Katalin Karikó迎来了一次不小的突破,她和Barnathan博士合作,将信使RNA导入到细胞中,成功的合成了mRNA编码的蛋白!

这也就意味着,也许他们可以使用mRNA来改善心脏搭桥手术的血管,甚至还可以使用该技术来延长人类细胞的寿命!



(图片来自纽约时报,版权属于原作者)

但遗憾的是,当时针对mRNA的研究已如“一潭死水”,Katalin Karikó的研究成果不仅不被看好,也没有获得业内的关注。

更糟糕的是,因为屡屡申请的科研经费全部被拒,1995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决定将Katalin Karikó降职,原本一直在向教授职位努力的Katalin Karikó,只能从一个个高级科学家们的实验室辗转,变为人手不够时的“替补”,彻底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Kariko说,"宾大的前主席对我的态度很糟糕,一度把我赶出了实验室,他告诉我,我可以去动物园附近一间小屋作为我的实验室。"

Kariko说,她在被降职后要求宾大的新主席恢复她以前的职位,却被告知她不是 "教员的料"。

学术和市场,大泼冷水

但就在快走投无路之时,一次在复印机前的偶遇寒暄,改变了Katalin Karikó面临的窘境。

“那天我正在扫描东西,Dr.Weissman正好也在,我向他介绍,我是一名RNA方向的科学家,我目前着力在研究信使核糖核酸mRNA在疾病预防方面的前景。“

“万万没想到,Dr. Drew Weissman,也告诉我,他正在想研发针对HIV艾滋病的疫苗,或许需要利用携带特定遗传信息的mRNA,来诱发人体产生特定病毒蛋白。“



(图片来自penn medicine,版权属于原作者)

两人不谋而合,Katalin表示,那一刻仿佛遇到了“天选之人”,自己就如同在婚礼上激动的新娘,连声说道:“Yeah, I do, I can do it!太好了,我愿意,我可以!“



(图片来自nnew york post,版权属于原作者)

但即使如此,Karikó和Weissma“结合”后,还是遇到了不小的研究瓶颈。

在经过千万次的不懈实验下,他们终于发现“mRNA能用于改变细胞功能“,这个突破性的进展,在他们看来,大有可为。



(图片来自cnn,版权属于原作者)

然而学界和市场,却给他们泼了很多盆冷水。

Karikó和Weissman博士,拿着他们的mRNA技术项目,纷纷向各大基金委,申请研究经费,然而,项目审核小组却不认为mRNA是很好的治疗方案,将他们的申请,扔在了一旁。



然后,他们又向各大一流科研期刊投稿,但大多石沉大海,只有《免疫学》杂志在05年勉为其难刊发了他们的论文,但在当时并没有太多人关注。



但Karikó和Weissman并不气馁,他们继续在实验室,埋头精进。

他们成功完成了在猴子身上的活体实验,进一步证明,mRNA技术,可以诱使动物选择制造蛋白质。而这样的技术,或能促使人体制造胰岛素,以治疗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上,同时,还能用于制造疫苗。



(图片来自forbes,版权属于原作者)

她回忆道,“Weissman博士联系了很多药厂和风投,但那时,大多数人对此不以为意。直到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Moderna和德国的医药公司BioNTech来到我们身边,愿意提供资金,以帮助后续研究。”

5点起床,40年如1日

事实证明,Kariko死磕40年,坚守对mRNA的信念是对的。

mRNA新冠疫苗的问世,扭转了美国抗疫的窘况。

科学家们说,如果没有她,他们不可能在新冠疫苗竞赛中取得成功,甚至有人说,如果今年她没能拿诺贝尔医学奖,那么诺奖可以关门了。

但在Kariko看来,她最引以为豪的是女儿Susan Francia,她是两届奥运会赛艇金牌得主。



(全家福,她女儿Susan Francia,还是2008年,2012年奥运会赛艇金牌得主,图片来自telegraph,版权属于原作者,)

Kariko说,没有打算拿新冠疫苗获得的300万美元分红,用来买房或者改善生活条件。

她说,"我喜欢我所拥有的一切,喜欢我生活的地方和我所做的事情。我每天都很忙。什么都不会改变。"



(图片来自timeshighereducatio,版权属于原作者)

当被问道“在过往年薪不到6w刀,科研处处碰壁的时候,是什么支持她没有放弃“时,Kariko只是微微一笑道,“mRNA是我热爱的东西,我从没想过它和金钱有何关系。“



(图片来自cnn,版权属于原作者)

现在她和丈夫仍然住在费城外郊区一栋简陋的房子里,工作狂的Kariko每天早上5点起床,跳上客厅里的划船机,用她那带有浓重口音的英语,就抗原、蛋白质、细胞等问题,跟丈夫交流切磋。

66岁大器晚成的Kariko的故事,也许正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科研工作者最真实的写照:执着、坚持、不忘初心,40年如1日。

致敬所有像Kariko一样默默前行专注执着的科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