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生活方式研究院(ID:neweeklylifestyle),作者:晓洋,原文标题:《“考核”通过才能进,这图书馆真傲娇》,头图来自:Doris


浮躁的时代,不少书店想方设法吸引人流,把门面装饰得适合拍照打卡。武汉一家私人图书馆,却不想成为网红打卡地,预约进入前还要先填“劝退单”。


谷志私人图书馆,藏身在武汉老城区的居民楼里,距离汉口火车站约3公里。馆藏的各种出版物都是馆长Doris的宝藏收藏。除了她创作的zine ,其它书都是不卖的,仅限馆内阅读。


为什么要开一个私人图书馆?馆藏又有什么特色呢?我们采访了Doris,聊了聊这家特别的私人图书馆。


我的图书馆挑读者


Doris,26岁,武汉土著,书店重度中毒症患者。从今年1月起,她又多了一个新标签——谷志私人图书馆杂工馆长。在父母的帮助下,她把小户型的二手毛坯房,改造成一家私人图书馆,分享自己逛书店时入荷的“馆藏”。


作为一个普通上班族,Doris迷恋纸本阅读和线下体验,经常追着书店去旅行。她曾在台湾寻访过200多家书店和特色阅读空间。别人行李箱装的是旅游纪念品和特产,她的行李箱永远被各种出版物塞满。





Doris拜访过的部分台湾书店,由上至下依次为台北的田园城市生活风格书店、彰化的青青的岛、台中的本册图书馆、高雄的三余书店。<br>
Doris拜访过的部分台湾书店,由上至下依次为台北的田园城市生活风格书店、彰化的青青的岛、台中的本册图书馆、高雄的三余书店。


Doris格外在意书店内的阅读环境。她直言有些人的行为过分:“有人把书店当作背景墙,假装看书拍完照就走;还有人在书店里大声喧哗,质问店员为什么没有折扣……”


“凭什么只能读者挑书店,不能书店挑读者?如果是我,一定设置准入门槛。” Doris反问。


“劝退单”就是她在谷志设置的门槛。读者进入谷志需要有偿预约,来之前还需要回答一份“劝退单”,题目大多与书店、阅读、纸本相关。经馆长“考核”通过后才算预约成功。这种考核模式,让人顿时跳转到找工作的笔试现场。


如果你没被“劝退”,真心喜欢阅读,那么Doris将很高兴递给你一张谷志的门票。


门票每次都会不同。<br>
门票每次都会不同。


谷志(GOODS)是“goodnight & daydream book barn”的英文简称,可拆分为good night、good day和good dream三个“goods”,寓意书仓里日夜有美好相随。


在这里看书,或坐或躺,或窝在懒人沙发,或爬上小阁楼,都可以随意。


今年1月23日第一次入馆看书的橙子。<br>
今年1月23日第一次入馆看书的橙子。


看书累了,可以跟在吧台后准备“随便餐”的馆长聊天。


Doris做的“随便餐”。<br>
Doris做的“随便餐”。


这时候,壁挂式CD机也许刚好播放你最常听的循环单曲。对了,前提是你在“劝退单”上填写了最常听的单曲,Doris也刚好有那曲子的CD。


对Doris来说,阅读是一剂解药,好几次心情不好时,她就看书疗愈一把。这份治愈的能量正在谷志中传递着。


读者躺在阁楼看书,打起盹来。<br>
读者躺在阁楼看书,打起盹来。


为数不多的来访读者中,Doris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护士。当谷志还在装修的时候,这位护士就期待这里早日开馆,还给Doris留言“当代内卷年轻人终于找到避难所了”。


今年1月初,这位护士终于走进谷志。神奇的是,原来她所工作的医院就在窗外不远处的一栋大楼。到了春节,她又一次预约看书,进门就从包里掏出零食和一组春联送给Doris。聊下来,Doris才知道她第一次来时曾偷偷落泪。她说在这样一个空间翻看着书,内心会溢出幸福感。


互不认识的陌生人,因一个空间而产生聚合。对此,Doris触动良多:“真的有人会义无反顾地支持和喜爱你,全心全意期望你更好。这些人就是鼓励谷志继续开下去的最大动力吧!”


从台湾到武汉,看见书的更多可能


除了沉静的氛围,谷志另一大特色是馆藏的zine,全部都是馆长从内地、港台、伦敦、京都等地人肉搬运回来的。


在她眼中,zine是一种独立出版物,体量不大,打印制作复本,可以随性又专注。但凡一个人有自己的想法或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通过纸本和多种素材来呈现,被小部分人知道和认同即可。


馆藏的zine有的像手工故事书,天真烂漫。



有的zine会结合纸张以外的元素,例如几根猫咪爱玩的毛线。



有的zine乍眼看去并不像书。小黄盒子,约半个巴掌大,捏着露出的纸端,能抽拉出一句句诗,读完后还可以卷回去。



Doris自称是一个彻头彻尾愿意为创意买单的人。她经常被zine里迸发的创意火花所吸引。除了创作者的创作意图,设计巧思和装帧艺术也同样重要。


“zine这种东西不指望它广为人知。但是我相信有人当着你面,一本本介绍,大部分不了解它的人会感兴趣的!”种草小能手Doris说道。


虽然zine小众,但有趣的灵魂总能找到有趣的角度和事物。平时在上海工作的武汉女孩翻看《你发现了吗?藏在上海街头的一只鸭子》时,发现自己每天通勤经过的地铁站,刚好卡在“鸭脖子”上。这个梗的笑点估计就武汉人能秒懂。



来自深圳的一位女士,看着Doris收集的书店海报,不禁回想起自己任国营书店店长的经历。从各种各样的独立出版物里,她感到自己的视野被打开,惊叹“这世上还有这样的书”。



翻看心仪的书,跟热爱书的人交谈,创办私人图书馆……这些都是Doris向宇宙抛出的小石子,小石子和她之间由不同弹力丝线相连,细到几乎看不见。当人与书相遇、人与人相逢的瞬间,总有一根强劲的丝线回弹。


一个人耕耘出来的阅读空间,看似一个偶然,其实是酝酿多年的必然。热爱书店和纸本书的种子,早在Doris到台湾做交换时就埋下了。


曾经,大陆的书店以大型连锁书店为主,讲究品类齐全,特色并不突出。2015年,念大学的Doris去台湾做交换生,突然迷上个性十足的独立书店。她两度交换,多次自由行,独自环岛至今不下10次,因书结缘的台湾朋友遍布全岛。


和台南好友一起到Room A。<br>
和台南好友一起到Room A。


Doris毕业论文的主题是台湾独立书店文化。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她在2016年年底采访了台湾八九家书店主人。去年年初武汉“封城”,Doris在家闭关两个月,编辑出她的第7本zine《依旧未完成的Continued》,收录其中6家店主的访谈。


当时Doris不仅采购了大量与书店有关的书籍、杂志,而且收集了大小书店的名片、DM、型录、地图等资料,现在分门别类放置在谷志“书店”分类下。

 

Doris创作的zine大部分跟书店有关。<br>
Doris创作的zine大部分跟书店有关。


曾经有几位读者都问Doris馆内的书或者zine是否贩售。Doris无奈又不失自豪地说:“这几年我越来越发现,凡是我下定决心购买的,一定是因为有十足的喜爱。很多馆藏是在旅途中遇到的,都只有一本,根本没法卖呀。”


也许无用,依然美好


问及Doris不选择开书店的原因,她说:“逛了太多书店,跟许多书店主对谈,深知营运独立书店的甘苦,也明白情怀不能果腹。”毕竟,这些年她见证了太多自己喜欢的书店因大环境转变,被迫停业或初衷不再。


早在谷志的设计阶段,Doris就跟武汉小小空间设计事务所表明,自己希望谷志是一个“私人图书馆+自住空间+B&B”的多重形态,希望这儿能拥有一套区别于一般书店或图书馆的运营模式。


在经营上,谷志参考了台南Room A,但没有强行按照每分钟计时收费,而是设置了早中晚三个不同的时间段,每次都是三小时。


连续阅读三小时,对于不少现代人而言或许不可思议。谷志希望来访者,至少能在网络资讯洪流中短暂剥离出来,好好享受这独一无二的阅读时光。


谷志每次提供的不同样式的手作门票,也是在借鉴Room A门票基础上的创新。至于气氛和布置上的考量,算是她逛过的无数书店的“集大成者”,影响最深的要数台中本册图书馆和旅人之森民宿。



本册图书馆的展览墙和主题藏书展示。<br>
本册图书馆的展览墙和主题藏书展示。


无论是Room A还是本册,贯穿其中的都是同一种分享阅读的精神,让信息能更充分被利用,免去读者“买书如排山,读书如抽丝”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跟自己崇拜的本册相比,Doris坦言谷志很小,每月能有10个预约者她就很满足了。同时,谷志的未来,又大有可能。最初的设想正在逐步实现,她前两天添置了扭蛋机,将来也许会办一些小展览或者zine工作坊。


“我没想过太多谷志的作用或社会影响,可能最多是一点小抵抗……不过,这里对我来说就是理想的生活。想到每天在这里醒来,就觉得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了。”Doris说道。


PS. 如果你对谷志私人图书馆感兴趣,可在微博联系@碎碎碎念Dori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生活方式研究院(ID:neweeklylifestyle),作者:晓洋,图片:Do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