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眠眠
清末民初,中国政坛枭雄辈出。
其中有一位文武兼备,才华横溢的将军,在辛亥革命、洪宪帝制、张勋复辟三个历史关头时辅佐皖系军阀段祺瑞“三造共和”,在此后的军政生涯中又多有惊人之举。他就是被称为段祺瑞“小扇子”的徐树铮。
01 偶遇知交
徐树铮,字又铮,出生于乡村知识分子的家庭,13岁即考中秀才,少年有为。
20多岁时,徐树铮投笔从戎,前往山东投奔袁世凯新军,却不受待见,颇为不顺。
时已隆冬他却身着夹袄,在暂住旅店的厅堂帮人写对联。
恰好段祺瑞也来这个旅店访友,见眼前的徐树铮虽显潦倒却气宇轩昂,字体遒劲有力。
便和他交谈起来。
谁知二人竟然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段欲在政坛有所作为自然少不了幕僚人才的辅佐。
徐树铮老家江苏府萧县(今属安徽省),紧邻皖系大本营安徽,算得上半个老乡。
他将徐聘到自己部下担任文牍工作,自此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后来在段的帮助下,徐树铮赴日本士官学校步科深造,学成回国后回归段祺瑞麾下。
在辛亥革命爆发,满清崩溃,群雄逐鹿的复杂情势下,他为段出谋划策,运筹帷幄。
02 府院之争
段祺瑞在政坛势力日盛,徐树铮也逐渐羽翼丰满。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再任国务总理,徐树铮升任国务院秘书长。
他一贯傲慢自负,当初袁世凯那么强势的人物对他都颇有微辞,只不过看在段祺瑞面子上不便撕破面皮,现在更将黎元洪不放在眼中。
一次,他拿着几个官员的任命状到总统府请黎元洪盖印,黎顺口询问这几人的出身如何,徐竟然不耐烦地回道“快点盖印吧,我还忙着呢。”
如此等等,气得黎元洪抱怨道:“现在哪里是责任内阁制,简直是责任秘书长制!” 连段祺瑞也责怪他荒唐。
黎元洪对于段、徐的强势跋扈终于忍无可忍,府院之争愈演愈烈。
黎找到一个机会罢免了段的总理之职,段自然不甘,试图东山再起。此时“小扇子”徐树铮又开始他的谋略了:
他先去徐州会晤张勋,表示芝老(段字芝泉)只求赶走黎元洪,什么手段都可以。一心想着复辟大清王朝的张勋,傻乎乎地领着五千辫子军杀进北京城。
等到天真的张勋将小皇帝溥仪扶上龙椅,复辟帝制成功,段祺瑞马上高调通电,率兵讨伐。
在全国人民声援下,迅速打败张勋,重新控制政权,而黎元洪只能黯然下台。
段祺瑞则坐收“三造共和”的美誉。
正是徐树铮策划导演了这出“一石二鸟”的好戏。
03 外蒙筹边
黎元洪下台后,段祺瑞将冯国璋推上总统虚座,自己再次组阁,掌控实权。
他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西北边防总司令。
段、徐原本是想成立参战军,扩充自己的势力,实现梦寐以求的武力统一。
不成想徐树铮却为维护国家统一立下功劳。
辛亥革命时,外蒙古在俄国庇护下独立。
后来又取消独立,改为自治,中国仅享有宗主权的空名。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外蒙的王公和喇嘛受到震动,遂生撤销自治、回归中国之心。
徐树铮在任西北边防筹备处长时,对外蒙和日俄之间的关系深有研究。
知道外蒙之所以对中国持观望态度是受日俄蛊惑所致。
于是他一到库伦(今乌兰巴托)先与日方交涉,将其非法派驻的一百多士兵缴械。
为了打消蒙古喇嘛和王公们在中俄日间的骑墙态度,他对外蒙当局施压,夜晚直赴外蒙“总理”住处,警告其表态。
为了显示中方强势,他在入蒙前调集了80辆大卡车,进入库伦时,每辆车上乘20名士兵,将新式武器向当地人展示。
卡车进入军营后,士兵们仍藏在车中,以帆布覆盖遮挡,离开营房。
将车开到库伦郊外,再混入其它车队中,重新进入军营,以作疑兵之势。当时,徐树铮在外蒙所部边防军仅8000人,而外界却猜测他至少带来五万军队。
徐树铮还充分运用他的语言能力,他曾留学日本,日语自不用说。
他还突击学习蒙语,两周后便能与蒙古人交流。
在徐树铮软硬兼施之下,蒙古喇嘛王公被各个击破,1919年11月,上书中华民国大总统,呈请废除俄蒙一切条约,全境归还中国。
徐树铮入蒙22天,不费一枪一弹,完成收复国土的重任。
此举也被孙中山大加称赞,将他比作东汉时期平定西域的大将班超。
04 出洋考察
直皖战争失败,段祺瑞下台,徐树铮也随着归隐上海租界。
1924年,皖系与直系又在江浙开打。
江苏督军直系军阀齐燮元忌惮徐树铮的能量,深恐他为浙江督军皖系军阀卢永祥助力。
便通过租界当局要求徐离开上海,徐提出出洋去英国。
此时恰逢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曹锟被赶下台,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
段急需徐为他出谋划策,力阻其出国不成,便任命徐为欧美考察专使。
徐树铮这一趟考察为时达半年多,先后访问了英、法、俄、美、日、意大利等国。
见了众多世界政坛的名人:
苏俄领导人斯大林、托洛斯基;法国总统杜梅尔格;美国总统柯立芝;日本天皇、首相、外相;在意大利还和墨索里尼两次会晤,相谈甚欢,外界甚至传言墨氏欲支持皖系武力统一中国。
05 遇刺身亡
徐树铮考察结束回国,从上海登岸。
此时段祺瑞发来电报,嘱咐他暂留上海不要去北京。
原因是此时北京为军阀冯玉祥控制,段祺瑞并无实权,而且情势险恶,段已沦为冯的傀儡,自己也随时准备离京南下。
徐树铮却不以为然,自认是受命出洋考察的专使,又是北洋军阀中唯一有国际声望的人,冯玉祥不敢把他怎么样。
可是他显然低估了反复无常的倒戈将军冯玉祥,还忘记了自己与冯家有一段恩怨情仇:
冯玉祥原配夫人刘德贞的舅舅陆建章,曾任袁世凯警卫军统领兼北京军政执法处长,一贯杀人凶狠,被称为“陆屠伯”。
1918年,陆建章策动冯玉祥等反对段祺瑞武力统一全国,遭到皖系的嫉恨,同年6月在天津被徐树铮诱杀。
冯当年隐忍未发,却在七年后报了此仇。
冯玉祥决心杀徐树铮,除了陆建章的缘故外,还因徐树铮提出建立奉系、直系、皖系的同盟,共同拥护段祺瑞为总统,这当然是已控制京津的冯玉祥所不能容忍的。
徐树铮在北京待了6天,便也发现不宜久留,决定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然而已经迟了。
12月29日下午,执政府内务总长龚心湛置酒为徐树铮饯行,冯玉祥的亲信鹿钟麟出席作陪。
席间,鹿频频与徐树铮碰杯,热情异常,徐对这种不正常的态度虽然有些不安,但也没多想。
这天段祺瑞在书桌上发现一张奇怪字条,写的是:“又铮不可行,行必死”。
段急忙派人告知徐树铮,徐却不以为意。
临上车时,其部下带一连人马前来护送,徐也坚持不要。
徐树铮乘坐的是一节加挂在火车上的专列,晚上九点离开北京赴天津,凌晨一点才到廊坊,被冯部张之江师将车拦下。
穿着睡衣的徐树铮被架出列车,押到离车站不远的一片旷野,随即遭到枪杀。
一代枭雄,死于非命,时年45岁。
冯玉祥还将陆建章之子陆承武接到廊坊,让他声言该事是他为父报仇所为(10年后施剑翘杀孙传芳也是这个理由,那时候大家对报父仇好认同),但事后的各大报纸都披露了冯玉祥密谋杀死徐树铮的真相。
06 文武奇才
徐树铮文武双全,不仅有政治、军事才能,书法、诗文亦佳。他从政后仍然手不释卷,著有阐述他政治抱负的《建国铨真》以及《视昔轩文稿》《兜香阁诗集》《碧梦庵词》等。
他留下诗词260多首,收复外蒙时,他在库伦写下一篇《念奴娇•笳》:
砉然长啸带边气,孤奏荒茫无拍。
坐起徘徊,声过处,愁数南冠晨夕。
夜月吹寒,疏风破晓,断梦休重觅。
雄鸡遥动,此时天下将白。
遥想中夜哀歌,唾壶敲缺,剩怨填胸臆。
空外流音,才睡浓,胡遽乌乌惊逼?
商妇琵琶,阳陶觳觫,万感真横集。
琱戈推枕,问君今日何日?
意境雄浑,颇具功力。
他酷爱昆曲,声音洪亮,还能自编曲谱,曾与俞振飞等名角同台演出。
1925年出洋考察时,应邀在英国皇家学院演讲,题目居然是“中国古今音乐沿革”。
徐树铮死后,最伤心的当然是生死之交的段祺瑞,他痛不欲生,惊呼:“断我股肱!”只是他自己也处于冯玉祥控制之中,已经无力为好友张目雪恨了。
还有一件奇事:徐树铮在军阀之间很少朋友,却对实业家张謇十分敬重。
张謇也很欣赏和器重徐。
这天深夜,张謇做了个诡异的梦,梦见徐树铮面色凄苦,走到自己的床前,口占一诗:
与公生别几何时?明暗分途悔已迟。
戎马书生终误我,江声澎湃有谁知!
说完徐的身影突然不见。
张謇从梦中惊醒,全身冷汗。
他披衣而起,拿出纸笔,把梦中那首诗记了下来,坐等天明。
谁知早晨即传来徐树铮在廊坊惨遭枪杀的噩耗。
梦中那首竟然是徐树铮的绝命诗。
徐树铮像许多近代名人一样,世人对他是非功过的评说毁誉参半。比如就有“杀人魔王”的绰号。传言他三次策划暗杀张作霖…
我还是愿意记住他一己之力收复国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