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远川投资评论(ID:caituandzd),作者:沈晖,编辑:张婕妤,出品:远川研究所资管报道部,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3月12日,闲鱼官方发了“致广大投资者的一封信”,背景绿得刺眼。信中写道,一周内就有20多万人涌入闲鱼,表示基金亏了求回血。
这几个月里发生了无数类似的故事:不幸在小红书上刷到白酒基金攻略的90后,怀揣百万资产梦想入坑基金,刚赚了个百万的零头,市场就直接把创业板干到了“技术性熊市”。经历了社会第一顿毒打,90后已亏到内心毫无波澜,只是迫于“生计”,还是得去闲鱼出手祖传手表、订婚钻戒等“难以断舍离”的珍贵回忆。
这波年轻人在基金上的“折戟”,并不能全部归咎于市场,新基民的理念没到位也是原因之一。首先,基金并不是短期暴富的工具,而是长期资产配置的工具,赌徒心理并不可取。其次,饭圈心态更是大可不必,在对基金经理风格理念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年轻人不应盲目追逐市场最热的明星。
其实,买基金并不是跟UP主买入代码坐享其成的好事,而是一项专业化、体系化的技能。好的基金,科学的基金配置组合,往往能在市场下跌时减小回撤,市场上涨时增厚收益。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投资总监曾令华总结出了选基金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看业绩。不是看当前的业绩,而是看基金长期的业绩,更进一步的话,还要看历史上每一段时间的分段业绩,以及当市场风格没有站在基金经理这一边时表现出来的业绩。
第二层:看风格。判断基金经理是什么样的风格,了解自己的预期、风险偏好和认知是否与基金经理风格相匹配。
第三层:看市场。依据市场的变化来挑选基金,把基金当成工具,跟随市场行业的轮动来改变基金的配置。
曾令华早在2008年就开始对公募、私募基金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对基金组合投资颇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而近期,市场对参与“抱团股”基金的绞杀,引发了很多基民的收益大幅回撤,关于“到底买什么基金”、“买几个基金合适”、“不同基金怎么组合更好”的问题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因此远川从“怎么选基金”、“怎么看基金”、“怎么配置基金组合”三个角度对曾令华进行了一次深度专访,力求完整展现一位专业FOF(注:即Fund of Funds,通过基金来构建组合进行资产配置的基金)投资人视角下的选基方案。
以下为访谈实录:
怎么选基金?
远川研究所:在您挑选基金的时候,您主要会考虑哪些因素?
曾令华:我觉得选基金其实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看业绩。我很欣赏邱国鹭的一句话:“七年八年,品类第一”。看业绩首先要看相对长期业绩,其次要看每一段时间的分段业绩,你不能只看近1年、近2年、近3年,这种业绩实际上没有太大价值,它会让近期业绩的权重特别大。
有一句话叫“板荡识忠臣”,意思是你要在逆势的时候观察基金表现的怎么样。比如现在某位基金经理风格与市场不符,但他业绩还在同类平均水准以上,我觉得这样就挺好。
如果一位基金经理在适合他风格的时候,跑在市场1/2的位置是没价值的,如果在他逆风的时候,跑在市场1/2的位置,那就非常有价值了。就如同你看一个人,只有知道他在最艰难时候的表现,你才知道这个表现的含金量大不大。
在第一个层次里,我会结合一些自己对市场发展规律性的理解,看排名我也可以选择很好的基金。哪怕其他都不看,只看7、8年的业绩,选出来的基金表现也不会太差,就比如富国天惠和兴全趋势就是这样的例子。
第二个层次是看风格。你要知道基金经理赚什么样的钱。比如说有的基金经理是买价值(用合理的价格买股票),还有的基金经理是买成长(买公司未来的空间),每个人赚钱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打个简单的比方,每个人吃甘蔗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有的吃甘蔗的最下面,有的吃中端,有的吃最上面。其实都没关系,你只要在你的部位上赚到钱就行了。对于投资者来说,要去判断一下你到底是选什么风格的基金经理。当然,如果你有能力去分析和判断未来甘蔗哪一段是最甜的,你就可能稍微多配一些。
第三个层次是看市场。就是把基金当成工具,依据市场风格、行业判断来配置基金,比如要是有足够的能力去判断某个行业即将迎来拐点未来会赚钱,就可以去选择配相关的行业主题基金。
这三个层次不是完全分裂的,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得认清自己到底处在什么样的层次。比如第三个层次,你若尝试去买行业主题基金,前提是要对股票、对行业、对市场很了解,如果不了解,其实就是凭运气,这种时候失败的可能性会很大。
相反,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行业配置能力,那退回到第一层次看业绩,比如说抱着富国天惠或者兴全趋势不动,有时反而比去做行业轮动,业绩更好。所以要明白自己的能力圈在什么地方,看业绩选基金其实也不会太差。
远川研究所:您过去在一些基金经理规模还不大、还没有被全市场发现的时候,挖掘出了一些“新白马”私募基金经理,这是如何做到?
曾令华:我们之所以敢选择规模小的基金,并不是说我们要去博收益,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认可他们的理念,同时这些私募基金的性价比也很高。规模小的私募基金,我们在不了解它的时候不敢买,但了解之后,我们可能会觉得他们想的很深入。
比如以前我们去见一家现在已经百亿规模的私募时,他们的管理规模还很小,团队也不大,但从来没见过一个资管机构可以把培养研究员的手册写那么细致,而且他们对公司的研究很深入,我们见了其中一些投研人员,发现关于公司基本面一些我没想清楚的问题,他们都想得很清楚,那我就会觉得他们至少在做基本面研究这件事,而且做得还很深入。
还有一些就更好判断了,私募里面有很多新公司,看似在私募里是个新人,但创始人来源于公募,而且还是公募里的投资老将,那就已经提供了很多信息和判断依据了。
远川研究所:公募现在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就是出现了单人管理规模已经超过千亿的基金经理张坤。千亿规模对他来说可能是一个新的挑战,您怎么评判规模与超额收益相冲突的矛盾?您会选择大规模的基金吗?
曾令华:我一般不选规模太大的基金,规模大没法做规模小的事,规模小却可以做规模大的事。假如说其他能力是一样的情况下,现在无外乎说你觉得这么大的基金能力更强,所以你选他。另外,规模大本来就意味着大家对他的认可是比较一致的,我们一般比较回避一致性的标的。
投资其实是个概率和赔率的问题。当一个东西很确定的时候,它的赔率就变得非常小了。从16年以来,呈现的就是一个赔率和概率都很大的行情,很多人因此业绩涨得都很好。白马股业绩确定性强,估值又低,这不是送钱吗?这种行情我觉得不会再有了。
渐渐到2020年之后,你能看得见的好东西都很贵,这也是因为大部分基金经理都买好公司。但是当好公司完成了估值修复之后,以前那种大涨的行情就很难再出现了。现在确定性高,或者说概率高的东西,赔率很低。
像张坤,他肯定是好的基金经理,如果你从5年和10年角度去拿,我觉得没什么太大问题。若你不是出于5年、10年的角度,或者你根本就没有那么长的钱,你就会格外在意短期的波动。
张坤的基金我去年也买了,也推荐给了很多朋友,去年为什么他有几百亿规模也可以买,因为他当时有很多股票并不是像现在这么贵。比如现在要加仓,可能他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但他的选股逻辑对选基金还是很有好处的,我们可以通过他的逻辑来选一些相对来说规模比较适中的基金。
远川研究所:您觉得如果一个基金经理他很好,但是他的规模不大,这是什么原因?
曾令华: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 他并不是在一个大公司,可能没有平台支持。
2. 他并不怎么宣传,有些人是自带光环的,很有号召力,可能有些人就没有那么强的号召力,而他自己也不在乎。
3. 有些基金经理长期业绩也很好,但是他不那么出挑,他没有跑到前十名甚至第一名,他可能大概在一个前1/3的位置呆了三四年,但是每年都不差。
4. 有些优秀的基金经理是新人,业绩时间不够长。
远川研究所:刚刚您也提到选基金的第三个层次是看市场,现在市场很多风格极致的基金经理都选择单压新能源、半导体,对于这种行业主题基金您会考虑去选择吗?
曾令华:我做组合的时候会排除掉很多做这种行业主题性的基金,因为我不知道他到底是因为行业牛还是他自己牛。就比如基金行情很好的时候,我没法把他的Alpha和Beta分开,我希望选择有Alpha的基金,而不是选择有Beta的基金。所以这个时候我看不清楚,我就不看了。
远川研究所:您是如何看待现在市场上这些布局港股的基金,你会怎样挑选这类基金?
曾令华:主要是三方面来考虑,首先要找的基金经理业绩时间要比较长,然后在里面找港股表现不好的时候表现还很好的基金经理,然后再看看他买的那些股票是不是你能理解的,他本身的换手率也比较低的。
另外,我们比较在乎的一点是,所选的基金经理以前是不是有过港股市场的从业背景,如果只有A股市场的经验或背景,就差点意思。这个点虽然很小,但往往一个小点可以排除很多人,它未必能增强你的收益率,目的是增加你的持有信心。
远川研究所:去年整一年都是偏成长的风格,但这两天抱团的有点松动,这种情况您会考虑配置低估值的那些基金经理吗?有必要去做个切换吗?
曾令华:我觉得从这个方面去考虑不太好,我觉得贵不是下跌的理由,便宜也不是上涨的理由。单一指标去选基金会让组合比较脆弱。比如是看好企业然后选到大白马股票上,还是看好大白马股票所以去选大白马,意义是不大一样的。
好比便宜更重要,我很认同一个基金经理说的一句话就是,好不好是你买不买的理由,贵不贵是你买多买少的理由。我觉得把便宜放在第一位的基金,难以重配。
怎么看基金?
远川研究所:好买的“4P三性”模型是怎么丰富和完善建立起来的?
曾令华:我们的4P研究方法,包含People(管理人)、Performance(收益表现)、Portfolio(投资组合)、Process(决策流程)四方面,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框架,我可以引用《论语》的一句话来概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言下之意就是我们要综合评判基金公司是怎么做投资的,以及基金公司整个投资决策的来龙去脉是什么样的。
所以这4个方面更多是一种定性的分析,可能涉及到的比如有基金公司的考核机制、决策流程,它的研究员、投资人员的人数,以及基金公司买的股票类型等等。
对于这些,我们有“3性”的判断标准,首先判断基金经理是否言行一致,然后要观察基金经理风格的稳定性,在历史上不能有风格漂移的现象,最后就是有效性,也就是说过去业绩至少是我判断的基础,过去好才有未来继续好的可能,如果过去业绩都不好,更不敢确定他是否未来会好。
远川研究所:在您的体系当中,基金公司这个层面的权重会占比多少?
曾令华:我们也会看,比如现在比较关注大公司里面比较小的基金,因为大公司招人的时候它会严格筛过一圈,它选的人都是很优秀的,所以可以结合业绩持仓做出判断。
只不过基金公司可能只是筛查的一个点,它不一定占多少权重。我们更加关注的应该是基金经理在基金公司多长时间了?管理时间长还是时间短?真正在选企业还是在追风?公司的考核机制又是如何的等等。
然后比较关注基金公司管理层的稳定性。如果一个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刚换了,管理层的变动完全有可能带来投资团队的动荡。
远川研究所:历史上有些基金经理风格可能会发生变化,对于基金经理究竟是自我进化还是风格发生了漂移的问题,您怎样进行区分?
曾令华:因为市场在变,我觉得大部分基金经理的风格是不稳定的。基金经理对市场的看法、理解有变化时,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对基金的评判并不是一个很严格的框架,要允许基金风格有所波动。
基金风格可以从好多角度来划分,一般讲的成长、价值、均值,大、中、小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风格,但未必是基金经理投资所要打造的风格,定位如果不准确,那么一定是变化的。比如,一个做趋势风格,强调“选美”类型的,在持仓的风格上肯定有很大变化。回到划分风格的实质,主要是为了定位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以及在这个策略上的能力。那么,通过交流,或者就是看变化前后的一段时间的业绩,也可以做比较参考。
怎么配置自己的基金组合?
远川研究所:配置一个基金组合的时候,它的底层资产应该怎样去选择?
曾令华:我们的基金组合现在是留在权益层面精选,组合的收益来源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会去看基金经理是偏价值的,还是偏成长的,还是非常深度价值,我们会维持均衡,不太会极端地配某一方面,这是从持仓的角度来看。
另外,从市场生态来看,实际上配置组合是在处理几层关系:
1. 你和市场的关系:你怎么去认识这个市场?
2. 你和基金经理的关系:你怎样认识基金经理?
3. 你和你自己的关系:你怎样认识自己?
你要知道怎样对这三层关系的认知给予权重,你在做判断的时候,你知道每一层成功概率是多少。我在做判断时,我一般不会把我自己认知的置信度放很高,非常确定自己某一个认知是正确的,因此去全仓押注某一个板块或风格,往往会选择一个相对均衡的配置方式,比如价值、平衡、成长三个风格的基金经理,配置的比重往往在334,325。
远川研究所:一个基金组合,如何在保证稳定收益的基础上做一些增强?
曾令华:有几种方式。
1. 仓位集中,你要买的个数比较少。我们一般也就买7个,不一定你要买这么少,主要还是在于比重的问题,比如说我可能买20个,但是前4个占了80%。
2. 买一些综合实力很好,但别人没有注意到的腰部基金公司产品。
3. 做一些行业配置。我们现在也在尝试做一些行业配置,比如说去年下半年在银行上的配置。但我觉得也不用为了增强而增强,还是要回到那个认知关系的问题上,你要真的有行业配置的能力,才去做这件事。不然很多人做出来的动作其实都是追涨杀跌,折损了自己的收益。
远川研究所:现在您基金组合的层次是怎么搭建的?
曾令华:我们从以下几个维度考量:
1. 价值、平衡风格占比比较大;
2. 规模不要太大;
3. 公司成立时间较长;
4. 同样是立足于基本面的基金,希望收益来源、基金经理的能力圈有所不同。
远川研究所:2021年基金是个很热门的词,破圈效应之下,也有很多现在才开始买基金的新手,但也有很多声音认为现在基金潮太热了,反而不是投资基金的好时候,您对此怎么看?
曾令华:我觉得应该还是要买基金的,投资越早越好。稍微从长一点时间看,财富是增长的,要是不投资的话,很难抵抗通货膨胀的速度。
另外一点是,你可以在没那么懂投资的时候先投一小部分,因为你现在可以用少量的钱去换取很大的投资经验。如果一个人盲目投了一点钱之后,发现效果不好,因此去反思投资究竟应该怎么做。其实就是很重要的成长。痛苦也是前进的动力。
一个人越早获得这种宝贵的经验,他未来的投资就能产生更好的积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远川投资评论(ID:caituandzd),作者:沈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