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机动资讯组作品
作者 | 黄青春
题图 |《喜剧之王》剧照
3月15日,晚间8点整。
大小企业的PR们(公关)在傍晚散工后都掐着点,不约而同盯着CCTV2严阵以待——这是历届“3·15”晚会公关人的常规操作,但每一次心依旧会随着秒针的滴答声提到嗓子眼:
一方面,要在自己企业出事第一时间想应对策略;另一方面,也要控制自己不要在同行被拎出来时笑的太大声。
熟悉的“钞能力”回归了
“3.15”晚会开播前5分钟,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
企业广告在这届“3·15”晚会悄然回归,五粮醇、工商银行、无限极、双星轮胎、贵州轮胎、和也、口子窖、大自然地板、凤铝铝材摇身一变都成了客户爸爸,数量与后面正片两小时曝光的企业数不相上下。
难不成是前两年(2019、2020)没投放饿着了,这饭恰的也太饱和了。
正片前四十分钟“爆料”紧扣数字经济,客观说尚有保鲜度,所以不至于劝退。
1、人脸识别抓取隐私问题,涉事企业:科勒、万店掌、宝马4S店、悠络客、雅量科技、瑞为等。
虽然,疫情期间我们已经逐渐适应了人脸识别,但这些企业在你我毫不知情时进行数据抓取,并将信息精细到第几次到店、男女、年龄,甚至分析到店时心情就有些让人毛骨悚然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英剧《黑镜》虚构出的“分值社会”——即每个人的消费能力会被不断评分,最后达到一定分值才能进入特定的地区或享受特定服务,消费者天然被分成三六九等。
长此以往,商家将技术对消费者的算计习以为常。最后大家比的不再是产品和服务,而是谁算计消费者的手段更隐蔽、更高明,人类的自由意志终被算法所奴役。
2、求职网站简历泄漏问题,涉事企业: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网等。
在一个名叫“58智联粉”的QQ群里,记者仅花7元,便买到一份智联招聘上的求职者简历,既有姓名、年龄、照片、联系方式等身份信息,也有工作经历、教育经历。
记者还发现,企业账户在智联招聘上交钱即可购买信息完整的个人简历,办理会员便可不受数量限制下载简历,而个人端口却看不到下载记录。
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警方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提及,“一个犯罪分子硬盘里有700万份个人简历。”
恐怖如斯。
不过转念一想,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即使数据泄露波及到自己,在尚未造成实质性损失前,感知都是麻木的:一方面,各大公司/平台屡屡爆出用户数据泄露的新闻,用户变得越来越不重视直到漠不关心;另一方面,黑产日趋成熟,从拖库到洗库再到撞库,层层榨取用户数据剩余价值,防不胜防。
所以,在数据强权的时代,我们一边享受移动互联网浪潮带来的便捷,一边让数据轨迹成为个体难以逃脱的阿喀琉斯之踵。它们记录消费和财富,也记录了你的情绪和欲望,最终科技公司用它们编织成数据牢笼,掌控我们的生活。
3、老人手机里的安全陷阱,涉事企业:内存优化大师、超强清理大师、智能清理大师、手机管家PRO等。
虽然,这届“3.15”温和指出了老年人在数字时代被愚弄的窘境——手机里经常自动蹦出一些安全提示,比如内存不足等,老年人就赶快清理,但A软件清理完,B软件又提示要清理。它们将老人打上容易误导的标签后,还会将各种低俗、欺骗套路的广告推送给老人。
但这背后,还有更多老年人跌跌撞撞向数字生活靠拢时遭受着网络的压榨和欺凌:在黑猫投诉上以 " 老年人 " 为关键词,抓取近一年内所有的相关投诉共 1242 条,其中99.9% 是由遭遇 " 消费陷阱 " 的老人家人发布。
新京报最新文章写道:“有调查显示,老年人遭遇被订购流量套餐、刷短视频陷 " 杀猪盘 "、网络抽奖套路深等网络消费陷阱后,放弃主动维权的人群仍不在少数,主要原因是不知道该如何维权,维权成本高。”
诚然,子女有义务多花点时间帮助老人做防骗科普,但更重要的是呼吁互联网巨头们尽快推行与老年群体配套的互联网服务。
4、互联网医疗广告乱象,涉事企业:UC浏览器、360搜索及其代理公司等。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昨晚几个微信群都在转下面两张周鸿祎被打脸的新闻截图,我差点都忘了上一次360这家公司在互联网上有存在感是什么时候。
此外,在360搜索引擎上通过医院简称、敲打空格字符就能将医疗广告混在专业医院当中,比如记者在成都通过360搜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简称市二医院,结果都是其他医院的广告,真是妙啊。
反正,医疗广告的涉事企业有一个算一个,希望你们家人子女求医时全是这类服务。
“3·15”晚会前半部分看下来,一句话总结便是,“看完3·15删简历,蒙面出门卸360”。
2020被“3·15”忽视的“声音”
虽说“3·15”晚会前半部分不至于劝退,但在看后半部分时,脑海中只有两个字——敷衍。
后面长达一个多小时曝光的羊肉添加瘦肉精、废旧钢筋翻新、名表维修猫腻、汽车变速箱故障等,毫不夸张说就像把十几年前消费者踩过的坑、浪费的钱、上过的当更新了一遍素材。
要我说,昨天网友都在调侃今年是2009年,估计只有“3.15”晚会工作人员当了真,还在搜集这么古老的素材。
毕竟,这些被曝光的企业中除了福特和英菲尼迪外,关乎食品安全的瘦肉精问题、关乎建筑安全的“瘦身”钢筋、关乎消费权益的名表维修都快成各大卫视的保留节目了,年年报年年有,爸妈辈都快被这些报道絮叨烦了,翻来覆去就那么一个事儿。
反而疫情之下,网友热议的大数据杀熟、反垄断、直播售假、APP自动续费、长租公寓暴雷、健身房跑路,这些2020年波及面更广,影响更深远的乱象一个都没有出现在今年“3·15”晚会。
近在眼前的特斯拉突然加速、刹车失灵、数据消失等新闻在社交平台引发激烈讨论,主动维权的车主频频发声,却未能入选315;2月份末,复旦大学教授带领学生花五万元测出“苹果税”,奔走疾呼“打车平台,请把数据还给我”,还是无缘央视的聚光灯。
2020年11月,蚂蚁集团上市前一脚“急刹”,“马已经服”成为彼时处境最好的注脚,多少互联网巨头因反垄断变得处境尴尬,“大数据杀熟”、平台“二选一”、“捆绑销售”等问题在舆论中心争论了数周之久,最终却以几笔罚款草草收尾,未伤及互联网寡头的筋骨。
至于直播带货,先有李佳琦店铺因被曝出涉虚假宣传,被罚1万元;接着辛巴因“糖水燕窝”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糊了一脸;然后是罗永浩直播间从龙虾、鲜花等生鲜商品“翻车”到羊毛衫售假。更遑论,那波明星带货潮中被“拿60万坑位费,只卖15罐奶粉”坑掉底裤的中小商家。
再往前,蛋壳暴雷毫无征兆将外出打拼的年轻人逼到了人生的死角,他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仍不忘为未还的贷款奔走周旋;健身房区域性倒闭后,健身达人们只能龟缩于KEEP为打水漂的年费找回一点心理补偿。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将直播带货火热的2020衬托的充满魔幻色彩。然而,“3.15”晚会的准星最终却瞄准在瘦肉精、劣质钢筋、名表维修、汽车变速箱和售后等乱象之上,怎能不让人失望?
讽刺的是,事后第一时间冲出来的某车企,道歉信将问题一笔带过后,公章都懒得盖。这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在效仿去年的汉堡王。
2020年汉堡王被“3.15”晚会点名曝光后不久,汉堡王中国的声明便应声而出。其不仅甩锅给“加盟商”,还将责任缩小至“疏于管理”,甚至最后连个公章也没有。
一位业内资深编导曾失望地表示:“曾经一度,我们在315晚会上看到了正义、勇敢与责任,可以说315晚会是消费者维权的一座里程碑。如今,晚会的娱乐性被增强,商业性被放大,而建立商业诚信、呼唤法制维权的初衷被淡化。”
平心而论,“3.15”晚会原本是一档民众维权意识觉醒推动下诞生的草根节目,自1991 年开播至今,三十一届“3.15”晚会,但凡被拎出来走两步的企业,无不与普通消费者的衣、食、住、行紧密相关。
然而历经2012年“比起央视我更信麦当劳”、2013年的“八点二十分发”、2017年“三星炸机事件”缺席、“无印良品的辐射问题”乌龙事件后,“3.15”晚会所曝光的问题总能完美避开当下网民维权的重灾区,自然离消费者也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