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盐财经(ID:onecity1000)
作者|姚远,编辑|何子维
头图|创造营2021官方微博
偶像选秀节目越来越离谱。
《创造营2021》和《青春有你3》于2月17日同一天、同一时段开播了。
199个男人,将在两大视频平台上,经过三个月的摸爬滚打,为自己争取一个偶像男团出道的机会。
本以为都是选秀节目玩剩下的老套路,万万没想到,和邓超一样,我们竟然在今年领略到了“世界的参差”。
看过选手们千奇百怪的初舞台表现,网友调侃——我们内娱是完蛋了,但中国喜剧站起来了。
距离由《偶像练习生》开启的偶像选秀元年已经过去四年,从腾讯“创造营”系列和爱奇艺“青春有你”系列中走出来的偶像团体,已经足足6个,而那些在选秀中没能被pick的偶像们也已近千人。
我们显然已经进入了审美疲惫期,优质选手也快被各平台发掘殆尽。
然而,资本对偶像选秀的推崇与青睐却有增不减。
据统计,除了一季度正在播出的《创4》和《青3》,接下来,爱奇艺有《地球百子》,腾讯有《明日之子民谣季》,优酷有《亚洲超星团》,芒果TV还有3档偶像选秀类节目正在筹备。
如此层出不穷的偶像选秀,到底搞出点什么名堂?
01. 大鹅与猕猴桃正面硬刚
今年一开年,腾讯和爱奇艺之间的火药味就十足。
它们分别推出的选秀节目《创造营》与《青春有你》,高度相似,都是选拔男团,并且挤在一块儿——同一天、同一时间段开播。
不仅如此,在两档节目第二次更新的时候,原本都应该在2月20日晚上八点上线。但当天下午五点,《创4》突然发博宣布提档至晚上七点,抢先1小时。
爱奇艺不甘示弱,25日开始也将播出时间提前到七点,27日甚至直接调整至中午十二点播出。抢跑出喜剧效果。
这一顿操作,可以说全然不顾观众注意力和宣传资源的有限性,互相较劲,正面硬刚。
由于腾讯的logo是企鹅,爱奇艺是猕猴桃,因此,粉丝亲切地称它们为“鹅”“桃”。
资深粉丝Kalyn说,在吃瓜群众眼里,“鹅桃”之间,一直缠缠绵绵,相爱相杀。
甚至有时候表现得非常幼稚。
比如,爱奇艺在《青2》的发布会和迎新会上安排了“吃烧鹅”的特别环节,那一边,腾讯在微博上分享起如何分辨猕猴桃好坏的生活小技巧。
比如,爱奇艺官宣主题曲《YES,OK!》的当晚,腾讯分享自家《创造101》主题曲,配文“no thanks”。
两家的针锋相对是有道理的。
木子说,他们常自嘲“全网秀粉300人”,选秀的核心受众群非常有限,愿意为选手们应援的来来去去几乎一直是那群人。所有的101选秀节目,木子都会看,但“真情实感”地投入精力和财力去支持的,往往只会选择一个。
木子总结,两家平台选秀节目的区别在于,爱奇艺更遵循101选秀的基本赛制,而腾讯更喜欢进行规则创新;爱奇艺擅长塑造群像,对每一位选手的特点都有所体现,腾讯更愿意突出个人选手的魅力,为出彩选手提供更多的镜头和机会。
还有,腾讯系“售后服务更优质”,出道成员会得到相对完善的运营和更多的曝光资源。
前大厂综艺导演“预言家Alice”告诉盐财经记者,腾讯资源雄厚,旗下文娱板块产业链较为完善,“他们可以给出道艺人音乐资源、综艺资源,为艺人发展长期布局。艺人发展得好,签约期间内所有受益都会给平台大额分成”。
“101选秀捧人的速度超乎想象,三个月的时间就可能见证‘顶流’的诞生,捧起数名腰部艺人更是不在话下。比起传统的艺人经纪行业,对于平台来说,当然是办选秀收益快。”
02. 数钱与造假
一个热知识:目前,几乎所有长视频平台,都还在赔本做生意。
爱奇艺2020全年运营亏损70亿元,2019年,这一数字是103亿。
腾讯的视频业务2019全年运营亏损为30亿元,已经是远低于同业的水准。
优酷所属的阿里大文娱,2019年的亏损更是达到了157.96亿人民币。
“爱腾优”三足鼎立,势均力敌,导致市场份额过于分散,内容端议价能力低,纷纷烧钱抢夺头部综艺、影视剧的独播权,进而深陷恶性竞争的泥潭。
有业内人士自我解嘲,形容长视频是项“社会福利事业”,顶着持续亏损的压力,致力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内容。
如此便可以理解,为什么101选秀办了又办,各大平台乐此不疲。Alice告诉盐财经,现在的偶像产业,选秀是最赚钱最吸睛的生意。
粉丝想为支持的选手投票,普通用户每天1票,会员用户每天2票,于是带动了会员服务订阅数量的增长。
粉丝购买与节目合作商家的产品,可以得到额外的投票权,在《偶像练习生》播出期间,赞助商农夫山泉线上销售额翻了500倍。
看重粉丝购买力的品牌方纷纷合作,于是,平台又可以获取一笔可观的广告费用。
抓住粉丝希望为选手争取镜头的心理,平台会推出各类榜单,收取费用,激励竞争。
比如,正在播出的《创造营2021》的衍生节目《大岛日记》,就规定由每轮电力值最高的11名学员参与节目录制。以10点电力值为0.08元计,第一轮榜单前十一名选手获得的电力值,粉丝们总共投入了约203万元人民币。
这才是第一期,可以预见的,在剩下6轮榜单中,随着选手人气的累积,这个金额将越滚越大。
除了粉丝经济,这么一个声势浩大的造星工程,还必然引来资本的介入与博弈。
2019年11月14日,据韩联社报道,韩国警方确认,韩国版的选秀节目《Produce 101》全系列四季节目全部存在作假,制作组和部分经纪公司操纵参赛者排名,该节目导演、制作人和数名高管被立案侦查。
2020年8月11日,首尔法院宣判,第一季首轮淘汰赛造假人数为4名,出道名单中的造假人数为1名;第二季首轮淘汰赛造假人数为2名,出道名单造假人数为2名;而第三季与第四季的出道名单则属于全员造假,令人不寒而栗。
国内选秀节目的造假现象也不罕见。
一位从业者曾向媒体透露,所有101系节目的出道位,基本都是经纪公司提前和节目组谈妥的。总有“未知因素”在左右着选手的出道和淘汰。
节目向粉丝们贩卖着“越努力越幸运”的价值观,实际上,隐藏在背后的却是“越有钱越幸运”。
03. 参加一次糊一次
造星机制愈发工业化、资本化,对于行业兴荣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对于置身其中的个人呢?
“快”,是贯穿选秀偶像职业始终的一个字——红得快,赚得快,糊得快。为适应资本的逐利性,现在的年轻小孩不得不不断“压缩”和“加速”自己的“艺术生命”。
他们要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对唱歌、跳舞的学习和领悟。职业生命的短暂性,也让“回锅肉”成了不再新鲜的标签。
《创造营2021》学员初见面,有人匿名提问,如果你已经出道过了,为什么还要来参加选秀?4位曾经出道过的学员站起来,尴尬地回答:“因为我糊了。参加一次糊一次。”
好笑的是,前《偶像练习生》选手陆定昊,训练3年后,再战选秀,在今年《创造营》的初舞台第一个表演,依然跳舞机械,唱歌还破音了。
无论唱跳水平怎样,这些年轻人都义无反顾地一次又一次跳入选秀的狂潮,祈愿走运地成为被追捧的浪尖儿。
而那些通过节目成功出道的偶像们,从成团那一刻起,便面临着两年以后团体解散的危机。
所谓“限定团”,一方面,是各经纪公司之间的约定。另一方面,一场选秀的余热通常也以两年为限。毕竟,两年后,平台又捧出了4个偶像团体,前浪便不再是资本的宠儿。
如何转型,成为了他们新的考验。对多数人来说,“出道夜即巅峰”。
流量和青春一样,都不长久。
如今的偶像产业宛如一个畸形儿,头大身子小。平台热衷于选拔新人,再往后,留给他们作为唱跳偶像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却极其狭窄——当然了,这也是逐利的结果。
偶像们出于自己的未来考虑,纷纷将事业前景寄托于演戏,渴望得到一张影视圈的入场券。所以,有了《演员请就位》里郭敬明为偶像选手派发S卡的质疑,有了《我就是演员》里章子怡评价偶像选手的名句:“演员难道是最低级的职业吗?所有人都要来分一杯羹?”
志在转型歌手的偶像们,推出的作品同样遭遇诸多争议——电子专辑线上销量动辄破亿,将一众老派歌手远远甩在榜单末尾,但是,这些音乐除了粉丝以外,又有多少听众?
当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天平严重失衡时,我们必须警惕,偶像产业会在多大程度上被资本收编,沦为“商品拜物教”的产物。
早早被泡沫包裹,缺乏扎根于真实生活的经历与体悟,一直被市场催促着转型的选秀偶像,如何静下心打磨出有厚度的作品?
能展现出自己真正的个性,在时间的大浪淘沙中站住脚跟,逃离速食命运的偶像,会有几人?
在反思选秀对中国音乐市场的影响时,一位媒体人曾写道:“它对音乐生态的破坏至今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它的危机被当前的一片商业繁荣所掩盖……这种竭泽而渔的选材模式和大众审美疲劳终究会到一个极限。”
极限在哪?近在咫尺,却还没有到来。毕竟,资本仍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盐财经(ID:onecity1000),作者: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