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伟大的中国“殖民者”
说起殖民,大家现在可能会想到万恶的帝国主义,当年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就说晚清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国家,还有就是西方列强在非洲和亚洲的殖民统治。
但是在100多年前,在晚清的中国人看来,殖民并不是罪恶,反而是一个国家国力的体现,只有那些国力强盛的国家,才有能力去其他国家殖民。
这种想法的代表者,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曾经写过一本《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在序言里这样写道:“夫吾今日国力孱弱,如是其甚纵有专部果能扩张殖民事业于他国与否,不敢断也。然而我民族固有一非常之特色,为泰西所不如者。泰西豪杰若摩西之君犹太、哥伦布之开美洲、克雷飞之并印度,其人大都旷世不一遇,而中国乃时时有焉。”
意思是说,我们中国现在国力孱弱,如果真要专门去搞殖民,有没有这个能力我不敢说。但是我们民族本来就有一种特色,是西方国家不知道的。西方国家的那些豪杰像摩西、哥伦布这些的殖民者都几百年难出一个,而中国却经常出现这样的伟人。
梁启超这样说,意在振奋中华民族的人心,西方人能做到的事情,中国人也能做到过,并且在历史上还比西方人做得更好。那他有什么证据呢?当然有。他在浩瀚的中国史书里,找到了许多曾经在海外殖民的中国伟人,选择了其中最为知名的八位,为他们立传。
这八位分别是:殖民苏门答腊(今印尼地区)的梁道明;殖民菲律宾的李马奔;殖民爪哇岛的新村村主;殖民婆罗岛(今印尼地区)的林干道;殖民缅甸的宫里雁;殖民越南的阮潢;殖民暹罗(今泰国地区)的郑昭;殖民马来半岛的叶来。
这些名字很多人可能一个都没有听说过,但通过梁启超这一支生花妙笔,让这些伟大的中国殖民者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来,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中一样有“开疆拓土”的一面。正如梁启超所说:“用以发扬我国光,唤起同胞开辟新地之观念……我华人所应永永不忘也。”
2、
有人杀回中国推翻清朝
在这八位殖民伟人当中,有两位取得的成绩特别优秀,他们分别开创了两个王朝。一个是越南的阮潢,开创了越南的阮朝,一个是泰国的郑昭,开创了吞武里王朝。
阮潢是越南广南国的开国之王,他的后代建立了越南的阮朝,追封他为太祖皇帝。
越南阮朝的大臣们
阮潢一家是从中国迁徙到越南的移民。越南人本来都是没有姓的,后来大批中国移民来到越南,就把自己的姓带了过来,阮姓就是如此。而当这些中国人在越南当上了达官贵人,甚至成为了国王和皇帝,许多老百姓也就跟着他们姓,今天越南有很多姓阮的,就是因为阮家后来当了皇帝。
阮潢本来在越南的后黎朝当官,碰到了权臣莫登庸篡位,后者建立了莫朝,而后黎朝的残余势力逃到了南方,与莫朝对峙,形成了越南历史上的“南北朝”。
阮潢跟着后黎朝一起逃到了南方,而此时朝政被他的姐夫郑检把持。虽然双方是一家人,但争权夺势不分亲属,郑检不能容忍有人分享权力,阮潢的哥哥阮汪就在权力斗争中被郑检杀害。阮潢为了保命,主动向姐夫郑检请命去镇守顺化。
顺化是越南一个很偏远的地区,专门用来流放囚犯的,但在乱世之中,战略位置也很重要。郑检听到阮潢主动要去偏远的地方,心想正好可以让他远离权力中心,还可以帮自己去镇守战略要地,一举两得,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可郑检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么做,用中国的成语叫做“放虎归山”。
来到顺化之后,阮潢花了十年时间苦心经营,不断扩充地盘,后来成为了广南国,自立为王。将这个罪犯丛生的不毛之地,治理成为了当时越南最繁荣的地区,史书上记载是“市无二价,人不为盗,诸国商舶凑集”之地。
梁启超之所以将阮潢列入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之中,正是因为他在顺化地区数十年的殖民开垦之功。
这个时候郑检看到阮潢的势力越来越大,才知道自己养虎为患,多次用皇帝的名义下诏让阮潢回来,可阮潢理都不理,反正现在有足够的资本,郑检对他也无可奈何。
1613年,88岁的阮潢去世,临终前,他对子孙和大臣们说,“顺广北有横山灵江之险,南有海云碑山之固,山产金铁,海出鱼盐,实英雄用武之地。若能驯民厉兵与郑氏抗衡,足建万世之业。”
意思是只要把顺化地区治理好了,坚持政策100年不动摇,就可以创立万世基业。
果然,阮潢的子孙继续“深挖洞,广积粮”,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终于在1803年,阮潢去世190年之后,他的后代阮福映建立了阮朝,也是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一直到1945年,阮朝的末代皇帝阮福晪宣布退位,才结束了先祖阮潢期望的“万世基业”。
越南末代皇帝阮福晪
除了阮潢,另一位在海外开创王朝的中国人名叫郑昭,也叫郑信,祖籍广东澄海。
他是泰国吞武里王朝的开国之君,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后来被自己的大臣篡夺了王位,夺权者就是著名的拉玛一世,他创建的曼谷王朝,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他的后代至今还是泰国的国王。
拉玛十世
郑昭的故事我之前有写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下,这里就不赘述了。(华人大帝郑信传:临死前一句话,让泰国王室害怕了200年)
其实,梁启超在写这八位殖民伟人传记的时候,还有一位中国人正在海外殖民,而且这个人梁启超可能还认识,因为他们一起参加了“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
这个人就是殖民马拉西亚诗巫地区的福建人黄乃裳,他不仅殖民成功,后来还杀回中国参加革命,推翻了清朝。
3、
开创了华人城市的黄乃裳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黄乃裳失意地回到了老家福建。看到家乡人民生活贫苦,很多人家一年到头只能靠红薯充饥,又感到清政府实在是治国无方,腐朽透顶,于是他想到:能不能去海外找一块地方,开垦殖民,然后带着老家人一起过去,改变现在这样的苦日子呢?
1900年4月,黄乃裳来到砂拉越的诗巫地区考察,当时这个地区地广人稀,本地的首领也希望中国人前来开荒,双方一拍即合,签订了租赁条约。
1900年12月23日,黄乃裳从福建招募到了500余人,第一批91人从福州出发,乘坐着“丰美”号帆船前往诗巫。这91人中,有农民、工匠、商人、传教士、医生等等不同职业,他们漂洋过海,先在新加坡落脚中转,在第二年的2月20号终于到达诗巫。
此后又陆陆续续从福建过来了1000多人,黄乃裳与这些人吃住在一起,一起开荒垦地,克服了前期的水土不服,筚路蓝缕,艰难创业,从一开始只能种植番薯、杂粮、蔬菜,到后来大面积种植橡胶,成为南洋橡胶重要的产地,并且铺路架桥,建立学校、教堂和店铺,这块华人的“新家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即反清的号角吹遍全国。11月8日,从马来西亚回国的黄乃裳,带着30多名学生组成“炸弹队”参与了起义。黄乃裳更是自告奋勇担当旗手冲在最前面,他说:“旗手不用选了,我今年63岁了,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就让我给大家当一回旗手吧!”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战斗,起义军活捉了福建将军朴寿,清军缴械投降,福州宣布光复。几个月后,宣统皇帝逊位,两千年皇权专制,终于成为了历史。
1924年9月22日,黄乃裳因病在福建家中去世,享年76岁。为了纪念他对诗巫华人的丰功伟业,诗巫市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条街道,一座公园,一座中学。
在黄乃裳离开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了解到诗巫这块新家园,纷纷“下南洋”来到这里。诗巫后来曾一度成为砂拉越州最大的城市,如今这里的人口有40%都是华人,源头就是当年黄乃裳的殖民计划。
从梁启超的《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到黄乃裳,可以证明一件事,那就是中国人的性格中,有着开辟新天地的一面。
中国人并不全是被“囚禁”在土地上的农民,当我们站在海边远望天涯,也曾经燃起过豪情壮志,也曾经扬起过艨艟巨帆,也曾经惊艳过五洲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