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喳喳让人看到女孩儿的另一面,不靠“糖分”,凭着勇气和智慧一样可以获得尊重。
她独自一人深入东南亚原始森林,不带任何工具挑战生存一百天,展现的实力不输“德爷”、“贝爷”。
大多数人可能没有机会像喳喳那样,用这种方式挑战自己,但要在现代社会的“城市森林”中建立一个稳定的精神家园,或许也该在人类的原始智慧中寻找答案。
荒野求生
Existence
“山里的木薯啊、螃蟹啊也不比这个难吃。”
喳喳穿着一身黑色绣花潮衣,戴着一顶皮质棒球帽,正熟练的用刀叉切下一大块牛排送进嘴里。
“我骗你们的,哈哈。”说完,喳喳露出了不厚道的笑。
喳喳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人们印象中云南妹子都比较娇小,最爱的活动可能是对对山歌,或者采采蘑菇,做一些小清新又不太费体力的事情。 喳喳却是个例外,她看起来也是温柔型女孩,但温柔的外表下,却有颗“狂野”的灵魂。
她有个特殊的爱好,喜欢一个人去人迹罕至的野外待上几天。灰头土脸的样子,你敢信和上面的都市女孩是同一个人?
喳喳胆子也比一般人大,
连男生都害怕的蛇,她却敢溜着它玩。
也敢一个人在湍急的河流中淌水,
生存技能也超高,砍树枝做陷阱,
把高蛋白的蚂蚁当成食物。
看到这儿,大家有没有想到那个“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没错,像“贝爷”“德爷”一样,喳喳也被粉丝们称做“喳爷”。
粉丝对她的评价是:
“不是所有女孩都是糖果做的。”
“喳爷是我目前所有看过的求生,野外生存等之内的节目中,最真实的野外生存状态。” 人们不禁好奇,这样一个野外生存技能点满的姑娘,过往究竟是怎样的呢? 其实喳喳也不是专业选手,有现在的生存能力全凭个人兴趣,这个兴趣在她小时候就有所体现。
喳喳出生在云南的一个小山村里,和喜欢打扮的小女孩不同,喳喳从小就喜欢去野外玩,爬树抓飞虫对她来说就像家常便饭一样。 她也因为爬上爬下发生过意外,在一颗很高的树上,幼年喳喳判断错了树枝的承重能力,树枝断了,连同趴在上边的她一起掉了下来,这次意外给喳喳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摔下来时,喳喳脸正朝着地面,地面上正巧有一颗小树,小树戳中了她的眉毛,离眼睛不到一厘米,当时流了满脸血,伤口愈合了,还是留下了一道疤痕,这就是喳喳左眼“断眉”的来历。
发生这样的意外当然少不了父母关心的责怪,每当这个时候,喳喳就跑到爷爷那里寻找庇护。 喳喳的爷爷在山里生活了一辈子,知道很多世代相传的野外知识,像辨认“鹰屎果”、小铁藤”都是爷爷教给喳喳的,有时候,爷爷和朋友们上山打猎也会带上喳喳。喳喳对中草药和设陷阱从小耳濡目染,并不是看了两本书就成了“生存达人”。
喳喳还很喜欢看《动物世界》,小时候她觉得野外摄影师这个职业真是太酷了,长大了她也是学的新闻传播专业,那时的喳喳可能还有个户外摄影师的梦想。 但生活是生活,毕业后喳喳和朋友合伙开了家教育机构,就算没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一有时间她还是往山上跑。 新媒体刚刚兴起的时候,她还学着别人拍过一些在野外的视频。 在怒江穿过冰冷的溪水,
在高山针叶林地带给自己建庇护所。
有人质疑过她的能力,“嘿,你敢不敢什么都不带,去野外生存?”
喳喳一听这话就来劲了,“这有什么不敢的!” 她是那种想到了就要赶紧去做的那种人,于是她请了三个月假期,开始了这场“荒野生存100天”的挑战。
喳喳为这次冒险做了前期准备,提前几个月就开始锻炼身体,去东南亚有关部门报备自己的行程。
虽然不带工具,但为了纪录下来全过程,她还是带了三部手机,一台运动相机,15个移动电源和三个大阳能充电板。
当然最重要的是一部卫星电话,山里没有信号,这部电话是她的救命稻草。
正式进入森林前,喳喳先和熟悉林子的村民做好约定,如果真要发生危险,或是需要物资,就让村民把东西放进到指定的地点。安排妥当后,喳喳走进了那片原始森林。
喳喳找到了一棵容易找到的大树,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叠整齐放进了密封袋里,埋到树底下。 这样“干净”的在荒野生存,难度真的要高上不少,不仅浑身上下都有可能被树枝树叶划伤,喳喳还特别担心在树林里遇到人的尴尬。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喳喳的野外生存此时就算正式开始了。
喳喳最先想到的是趁着有体力,赶快钻木取火,本来拿手的事儿,也不知怎的,意外频出,不是木头不直,浪费体力,就是干冒烟,没有火星。
本来一件小事儿,直到第四天,火才燃起来。
接着,她要做一身衣服,喳喳找到了芦苇穗这个理想材料,把整个芦苇穗用自己编的绳子串在一起,一件简易的衣服就完成了。
但穿起来却非常容易戳到下巴和脸,第一次以失败告终。
吸取了教训,喳喳慢了下来,只用芦苇穗最柔软的部分,一点点编了身草裙。
“又柔软又时尚!”喳喳很满意自己的作品。
但这身衣服好是好看,却并不是太耐用,没过多久,穗就“秃”了。喳喳无奈又要寻找新的材料。
这次她用了几百根鹤望兰编出了身“铠甲”。
喳喳甚至还用芭蕉纤维织出了条内裤,
还用小灌木的树皮给自己编了鞋子,将几层棕榈树皮叠起来作为鞋垫,这样即使不能健步如飞,但至少不太影响自己的日常活动了。
穿的问题解决了
在这种环境里真是有什么吃什么,
为储蓄能量,喳喳甚至连茅草根都不放过。
后来喳喳发现了条小河,
她用石头垒出陷阱,只等小鱼上钩,
河水没上涨前,
她凭借陷阱吃过几顿大餐。
等河水涨上来了,喳喳的“乱石阵”就作废了,
她不得不想新方法,
编鱼笼,把吃剩的鱼骨放进去当诱饵,
别说,还真有收获。
为丰富食材,喳喳找到一些榼藤子,她记得书上提到榼藤子虽然有毒,但经过水泡之后就能服用,她把泡了一夜的榼藤子煮了吃。
结果当天晚上上吐下泻,喳喳中毒了。
毒性不深,喳喳扛了过去,但因为呕吐,喳喳的身体差到极点,此时才过去30多天,喳喳已经比来时瘦了许多。
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盐成了压倒喳喳的稻草,这次呕吐更加剧了她缺盐的症状,她脸上蜡黄,眼睛肿胀,眼神还有些涣散。
喳喳想着要不要终止这次计划,思考了半天,喳喳决定用卫星电话让村民把盐放到指定的地点,她还要坚持。
强忍着身体的不适,翻过一座山,喳喳拿到了盐,回营地的路上,她踩到一把枪,喳喳害怕极了。“既然有枪,会不会也有地雷?每走一步都心惊胆战,要是踩到地雷,那我岂不是四分五裂、血肉横飞?”
好在有惊无险,她活着回到了营地。
从此以后,喳喳再也不敢乱吃不熟悉的东西了,但命运的神奇就在于偶尔会有意外的馈赠,喳喳洗头发时就意外发现了几只螃蟹,加了餐饭。
说到喳喳的营地,她并不是一个特别讲究外在享受的人。
刚到丛林的前几天因为没有趁手工具,喳喳还在树上睡过一夜。
后来她把河边的石块磨成锋利的石斧,
才能砍一些比较粗的树干,
她在迎风坡搭了个一米多高的避护所。
她还给自己的“小窝”编了张席子。
她的生活比刚来时要丰富的多,
甚至烧出了像样的陶罐,
用它来烧热水,煮鱼都方便了很多。
捡来的锈成一坨的枪也没有浪费,
喳喳把枪管回炉重造,烧红后再敲打一番,
得到一把像样的铁刀。
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了,有住有穿,还有比较靠谱的陷阱给她提供食物,但有样东西却始终围绕着她,那就是孤独。
每到深夜,喳喳被孤独感折磨的睡不着觉,她看着手机屏幕里的自己发呆,和自己说话。
喳喳在住处附近,做了个泥人朋友陪伴自己。
喳喳不仅生存技能点满,还饱读诗书,做泥人的过程随口就背下白居易的《卖炭翁》。
当然,在丛林中也要感到欣慰的时候,比如早上窝在自己的“小窝”里,听着鸟叫,闻着新鲜的空气,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
有时还能意外撞见一窝鸟蛋。
现在喳喳的视频更新到了第61天,到底100天成没成功,喳喳想着先给大家保个密。
其实成没成功对喳喳来说,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在野外我可以自由地行动,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全部东西都是我独自做出来的,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野外生存给我带来很多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是无法从日常生活获得的。
她回到了云南的家中,把视频剪辑好发到网上,引来了大量粉丝,单bilibili就有40多万。
大家被她的坚强所打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也会找喳喳寻求鼓励,喳喳看到自己鼓励了一些人,她也很高兴。
喳喳的名声还传到了国际上,“德爷”来中国做节目时还给她发过邀请信。
火了之后的喳喳并没被“浮云遮眼”,在她看来这些视频只是纪录了自己的一段经历,至于能发酵成什么样,她倒不是特别关心。
相对于自己的热度,喳喳更害怕别人去模仿自己,所以她在每个视频开头都打上了醒目的标签——切勿模仿!
其实大多数人也没法像喳喳那样在野外生活的游刃有余,但有一点却都和喳喳相似:人们不带任何东西来到这个世界上,却要在“城市森林”中从零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窝,这个小窝即要挡风雨,也要庇护精神世界。
“城市森林”中的人固然能借智能工具“省心、省力”很多,但也因为便捷,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慢慢退化了。
喳喳在这一百天里,虽然活得像个“野人”,但她身上流露出的原始气魄震撼了屏幕前的观众,那是生命的本能,是“我一定要活下去”激发的智慧和勇气。
在快节奏的今天,科技虽然越来越新,人却变得越来越模糊,人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逐渐陷进虚无。喳喳提醒我们,偶尔抛开建立起来的“文明”,用质朴原始的方式对待生命,或许会活得更加通透。
[1]不穿衣服不带工具,她在野外求生100天本文图片来自于bilibili麻雀喳喳野行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