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有过长倒刺的体验:指甲周围突然冒出,“存在感”极强,让人忍不住想一撕了之。

近日,演员邓萃雯在网上分享了自己拔倒刺后的痛苦经历:



本以为只是简单地随手撕一下,结果却发展到要住院手术。且该手术必须切开手指化脓的部位再打麻药,生生切肉的感觉被形容为像“在产房生孩子”。







撕倒刺一时爽,一旦皮肤感染,后果不堪设想。《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总结乱撕倒刺可能引发的损伤,并教你正确处理倒刺。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杨淑霞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薛斯亮

手指上的倒刺从哪来

指甲周围的倒刺,学名叫“逆剥”,它是手指甲两侧及下端因角质层过于干燥发生分离,而干裂翘起的小片表皮,形状像刺,一碰还会痛。

角质层是皮肤表层上一层薄薄的“死皮”,其表面有一层皮脂,是皮肤的天然保湿剂,可以减少角质层水分蒸发,使角质层和下面的皮肤紧密贴合在一起。

甲周皮肤缺乏毛囊,没有皮纹和皮脂腺,更薄也更容易干燥,经常会引发各种炎症、化学刺激、过敏反应。



常洗衣服、洗碗

手指频繁接触到肥皂、洗涤剂等碱性物质,可能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让角质层失去保护,出现干燥和剥离。

手部经常受到摩擦

经常打球、搬东西,手部皮肤不停受到摩擦,会导致起皮长倒刺的情况。

喜欢咬手指

皮肤长时间受到刺激或损伤,也会出现长倒刺的情况。

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A为上皮组织的合成和修复所必需,如果它严重不足,皮肤和黏膜表面分泌的黏液和皮脂减少,表皮就会干燥而角质化。

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肾脏、海鱼、蛋黄和奶油中。

胡萝卜、南瓜、菠菜、芥蓝等蔬菜中的胡萝卜素,也能在人体中转化成维生素A。

小倒刺“撕”出的大伤害


有人因为撕倒刺感染发炎,也有人甚至为此截肢......然而总有人怎么也控制不住撕倒刺的手。





皮肤科专家强调,倒刺不要随便乱咬、乱撕,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倒刺与肌肉连在一起,用手或其他工具撕拉倒刺时,一不小心就会牵连周围一大片皮肤,导致出血和伤口。

由于手经常接触外界物品,也很难保持干燥,细菌接触伤口并感染的风险就会增加。

细菌定植在伤口上,大量繁殖,引起伤口感染、溃烂,出现急性甲沟炎、甲下脓肿等情况。

感染时间过长不处理,有可能导致指端皮肤缺血坏死。

如果撕裂伤口感染过深,细菌进入骨头,还可能引起骨髓炎,有截肢的风险。

据《武汉晚报》报道,2019年,武汉一位75岁老伯因多次反复拔同一个部位的手指倒刺,导致发炎、流脓。最后去医院手术截肢,病理结果显示,已经出现局部鳞状细胞癌。

4步处理手上的倒刺

不管顺着或逆着倒刺生长的方向撕,都不是正确方式。出现倒刺时,记住4步正确处理:

1

用温水浸泡有倒刺的手指,待周围皮肤变得柔软后,用指甲钳将其从根部剪掉。

2


如果倒刺周围出现明显红肿,可以涂点碘伏预防感染。

3

剪完倒刺可抹点护手霜,或用含维生素E的营养油按摩指甲四周及指关节,减少倒刺的产生并软化粗皮。

4


如果倒刺周围发红或出现了化脓,最好涂上消炎药膏,如红霉素或百多邦等,或及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倒刺,最简单的方法是保湿。日常应注意手部皮肤的护理,具体要做到:

做好手部保湿工作,洗手后立刻涂抹护手霜,保持手部滋润。

做家务时,戴上橡胶手套,避免洗洁精等经常直接接触皮肤。

定期一周修剪一次指甲,不给倒刺产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