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生活方式研究院(ID:neweeklylifestyle),作者:晓洋,头图来自:《美食、祈祷和恋爱》剧照


一个人住是什么体验?


在新闻里,一个人住可以很惊险。除夕那天,家里门锁出问题,北京一独居女生被困浴室长达30小时。


有时,夹杂无奈。重庆一男子单身独居,膝盖受伤需长期康复,苦于没人照顾起居,以39岁的“壮龄”入住养老院。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预计在2021年我国独居成年人将达到9200万,也就是接近一个亿。


我们总会把“一个人住”和孤独联系起来。然而,世界上还有一种孤独叫,别人觉得你孤独。


Alone就一定lonely吗?


我们采访了4位独自生活的年轻人,聊了聊一个人住的自由与挑战。


自律有多重要?瘫痪一个月就知道


小胖,90后,一个人住第4年


严格来说,我是阶段性独居。


我的家里整洁有条理,用过的碗筷会分开放。除非室友是洁癖,否则我通常是爱收拾的那个。以前试过和同事合租,最后我俩成了路人。


我喜欢下厨,工作日也会早起做便当。以前是为了追女生坚持下来的,后来是为了取悦自己和分享给朋友。这样可以控油和饭量,而且我自己做的确实比外卖好吃。什么时候我有媳妇,一定变着花样给她做便当。


小胖自己做的便当。<br>
小胖自己做的便当。


爸妈偶尔来广州,跟我同住一两个月。居家办公时,爸爸会时刻给我倒茶,妈妈会经常拿水果给我。其实,我只想桌边放一桶矿泉水,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工作。


家人陪伴可以帮助恢复能量。只是一直在充电玩游戏,手机会受不了。同理,聚少离多的话,家人关系反倒更好。


真正独居的生活会轻松很多,不用顾忌太多。比如,下班不会因为家里有人等你吃饭,而拒绝朋友的临时约饭。恋爱期间又可以有一个单独的相处空间。


一个人生活后,我学到了一节性命攸关的功课:自主安排生活。


刚开始一个人住,饮食作息不健康。一次连续加班导致新陈代谢出问题,腿抬不起来,痛到差点失去意识,幸好当时弟弟在身旁叫来了救护车。半身瘫痪,回老家休养了足足一个月。


那段吓人的经历,成为我现在坚持游泳的动力。45分钟1500米自由泳,一周七游。最近三个月,我瘦了45斤。人生第一次去菜市场找阿姨改裤子。听到阿姨说小10个码改不了,我真高兴坏了。


游泳锻炼的阶段性成果。
游泳锻炼的阶段性成果。


100%个人空间,会让人上瘾


Fiona,编辑,一个人住第2年


研究生毕业后,我到上海工作,和一个陌生姐姐合租了两年。当时我在公关公司工作,每天下班后得坐着发呆半小时,才能从超负荷的状态中抽离。


我强烈希望有一个独处空间来自我修复。换了工作,收入增加,我就搬出来了。


独居的头一个月,我把焦糖接到家中。我躺下醒来,它都在身边。跟一个陌生人相比,一只猫能给我陪伴,同时对我生活影响也更可控。


铲屎官在看纪录片,猫主子好奇煮玉米的电饭锅。
铲屎官在看纪录片,猫主子好奇煮玉米的电饭锅。


人们提起“独居”,经常会想到“孤独”,但为什么不能是“独自”?


韩国综艺《我独自生活》会介绍明星生活的B面。节目里Big Bang成员TAEYANG的家很宽敞,巨大客厅里就放了一个大电视和一张大沙发。偌大的空间完全属于一个人,我觉得很好,很自在。


节目里让人羡慕的大客厅。<br>
节目里让人羡慕的大客厅。


现在我住的一居室内,也是100%随我支配。回到家,可以享受一份不被打扰的清净。跨年时邀请朋友来倒数,平时还能作为录制播客的据点。除了空间自由外,我觉得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自由。


为了这些自由,我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租房时我多付一点租金,选在了靠谱地段。家中常备门撑,防止外人破门闯入。不过,意外难免。上一个租客貌似欠了大笔信用卡债,不同的债主轮番来敲我的门。我心里害怕,正跟房东商量要不要报警。 


焦糖喜欢蹲在窗口看外面的鸟。<br>
焦糖喜欢蹲在窗口看外面的鸟。


整体来说,我对上海的治理和服务有信心。工作太累不想搞卫生,我会用APP约相熟的阿姨上门。无论是装网线,还是给猫打针,都能轻松找到专业人士来解决。对于我来说,只要好好打工赚钱就好。


独居会上瘾,有时也让人偏激。


去年疫情期,把自己关在小房间两三个月,我发现自己想法变得偏激。意识到这问题后,我想办法拓宽生活圈。除了参加朋友办的聚会外,还会用交友软件来认识不同圈层的人。


父母一辈眼中的传统生活是一家人,至少得有个伴。他们会不定时给我介绍在上海工作的同乡,其实就是相亲啦。我不是独身主义者,不能免疫于婚恋焦虑,只是对另一半的要求也无法轻易突破。


要是遇到生活合拍的人,无论异性还是同性,我也许会尝试像《老友记》那样的合租生活。只是从初中开始住校到现在独居,我早已回不去跟爸妈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生活。


生病没人照顾,这都是小事


谭sir,自由摄影师,一个人住第6年


大学刚毕业,我和大学舍友合租了大半年。后来希望拥有更多个人空间,就自己搬出去了。


本以为一个人住会有富余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和运动。结果,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坚忍不拔的自律精神,大部分时间还是宅在家里看视频。


我工作时间和上班族不太一样。工作不太忙碌的话,我可以天天做饭,也可以看视频马拉松。我喜欢“十三邀”、“局部”和“40小时看世界”等节目。


哪天心血来潮想看视频,会一天连看十几个小时。


对于自由职业者,自己家是影院又是工作室。<br>
对于自由职业者,自己家是影院又是工作室。


我从小比较自立,早学会不让自己饿死。碰上感冒发烧,就是躺着,躺到没那么难受,再煮个白粥,慢慢恢复。生病没人照顾,我不觉得有什么惨的,这都是小事。


面对困难,我时常会想:以前那些困难都经历过了,这些小事算什么?


这点小事都没办法处理,以后那么多事情怎么面对得了?


独自在外面生活久了,我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走在自己的那片林荫里,往认定的方向前行。自己住偶然会感到孤单,但和其他人住不也有人群中的孤单吗?


去年下半年,有一个同学搬过来和我同住,算是我的摄影搭档。我们住一起,是为了工作沟通。他也是比较独立有自己的想法的,对我的个人空间影响不大。过段时间我可能再搬回一个人住,主要看不同的发展阶段。


讲个笑话,我给自己“下毒”


小敏,科研工作者,一个人住第9年


从本科到博士都有室友,直到博士后才住进单位分配的单人间。现在单位附近租房,步行20分钟上班。


2018年,我到德国波兹坦,开始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深感国内一个人住,比在国外要写意多了。那个小镇距离柏林不到1个小时的车程,天黑后店铺都关门,连路灯也只亮一边。


没有学校食堂,没有给力的外卖,我必须自己做饭。


有一次吃完自己做的饭,我肚子翻江倒海。爬了三次才从床爬到洗手间。想叫救护车又不知道电话。第二天肚子没那么疼,我照常去实验室。下班后回到家,我喝掉前一天剩下的汤。肚子又一次剧痛。


我这才意识到问题出在那锅汤。平生第一次知道原来烂了的萝卜会有毒,哪怕削掉烂了的部分也吃不得,蔬菜做的汤一般不能隔天喝。后来,看论文搞科研之余,我会加强生活技能的学习。


一个笔记本,一堆paper,很多个晚上。<br>
一个笔记本,一堆paper,很多个晚上。


在国外一个人生活,没有可依靠的人,也没有自怜的余地,我反倒坚强起来。


食物中毒那件事,我当笑话告诉同事。


妈妈看到一些新闻,说国内独居老人突然去世无人知晓的可怜场景。我会考虑到妈妈的情感需要,妈妈和我养成早上发信息报平安的习惯。


这段“德漂”经历也有惊喜。我安静思考的时间多了,绘画灵感前所未有地迸发。回到国内心安逸,反倒少了拿起画笔的动力。最近我约上同事,周末去学画画,才慢慢找到一点创作的状态。


德国出租屋里放满我自己的画作。<br>
德国出租屋里放满我自己的画作。


目前我住在一个合租房里。4户人共用大厅、厨房和洗手间。每两周有阿姨来打扫公共区域的卫生,电器电灯坏了向合租公司的管家报修即可。鉴于工作繁忙,我和其他租客交流较少,但相处还算融洽。


租客多是年轻白领,轮转得很快,几乎三四个月就换一拨人。当时我默默考虑要不要自己整租,甚至买房。买房的话,我需要父母支持首期,或许得跟父母同住。听说“人才公寓”会有优惠,我希望将来继续与父母分开住,同时又住得近。


作为一个成年人,需要精神和物质上自给自足


过往很长的历史里,独居会被视为一种短暂的过渡,许多人从出生到生命终了可能都没试过独自生活。到如今,年轻人在校读书的时间越来越长,婚育年龄普遍推迟,沿海城市的结婚率一再创新低。


人们开始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之间轮回流转:独居生活,与他人一起生活,共同生活,又再回归独居。至于和他人共居,不再是守望相助的温馨场景,随时沦为一种忍气吞声的迁就。


独居这种生活方式,正由发达国家,向全世界扩展。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里独居人口占一半以上,美国独居的也有三成人左右。日本内阁日前任命了该国首任“孤独大臣”,他的使命是努力减少本国居民的孤独感和社会梳理感。


日本正走向“超级单身国家”,独居家庭约占全国家庭数的四成。/日本网<br>
日本正走向“超级单身国家”,独居家庭约占全国家庭数的四成。/日本网


美国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与三百多名不同年龄和阶层的男女进行深度访谈。他排除了美国文化对独居选择的引导,认为经济发展、社会福利保障、个体宗教崇拜和大规模城市化等因素共同作用,才真正促成了独居现象的兴起。


传统思想一直告诫我们,独自生活将导致与世隔绝的孤立。然而,克里南伯却发现,在如今这个媒体无处不在、人与人高度紧密相连的社会中,独自生活令我们更了解自己,更懂得珍惜他人的陪伴。


艾里克·克里南伯的著作。<br>
艾里克·克里南伯的著作。


正如叔本华所言:“世间所能给予的最大恩惠,就是思想真正的平静、灵魂深处的安宁以及身体的健康,而这些只有在独居中才能获得。”


喜欢交往,也不介意清欢;享受宁静,也不怕孤独。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更要有能力去选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生活方式研究院(ID:neweeklylifestyle),作者: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