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总统拜登带着一箩筐新政,喊着团结美国的口号,满腔热血地赴任了。

但这位78岁的老人,在白宫里坐着的每一天估计都不能省心。

新冠疫情、经济危机、种族冲突、气候问题……这四个难题仅仅是拜登刚上任就要面对的问题。要是长远来看,他的这个任期,还面对着高耸的“三座大山”:

一个更分裂的美国、一个更强硬的中国、一群不听话的盟国。去年11月底,我们就率先提出过这个问题。




结果,我最近发现这个观点也被某位复旦大学博导教授偷偷关注了。

如今,拜登政府干满十天,到底干得怎么样?

说实话,还是有喜有忧。任重道远啊。




美国不团结

甫一上任,拜登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疫情。

最标志性的一点,是他在21日发布了行政命令,要求公务员在联邦政府办公楼佩戴口罩,也要求民众在乘坐公共交通时佩戴口罩。

你可能想不到,戴口罩这件再平常、再简单不过的小事,竟然对美国防疫有历史性的意义。

想一想,去年,特朗普还曾蓄意阻挠疾控中心发布类似的要求。

后果,当然可想而知。时至今日,美国感染人数已经突破2600万,死亡人数超44万。




而口罩强制令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在新政府上台前后,每日新增确诊数量正在显著下滑,目前已经过了8日的峰值。

但是这并不代表美国的防疫大局就立刻稳住了。与中国的情况类似,美国的乡村地区也是防疫的短板。《华尔街日报》指出,截至目前,美国仍有许多农业地区是“检测荒漠”,即无法进行新冠检测。




图片来源:WSJ.

尽管如此,与其他工作相比,疫情防控只是一碟小菜,硬骨头还在后面。

比如,在就职前一周,“1.9万亿”就已经成为了最受全球瞩目的数字。地球人都知道,民主党又要放水两万亿美元!

这份疫情纾困法案主要包括给民众发2000美元、将最低工资提高到每小时15美元、将补充性失业保险从每周300美元上涨至400美元,时限也延长至9月,还要为家庭提供300亿美元的租金援助等。

另外,前几天我们也报道了,新政府的刺激方案还要帮助年轻的家庭买房。

随之而来的,是超出天际的通胀预期,哀声传遍七大洲四大洋;就连中国的吃瓜群众,竟然也发现买不起瓜了。

So...喊了大半个月了,这1.9万亿到底是发了还是没发?

没发。这波大洪水,暂时被美国的党派政治拦住了。

11月,《经济学人》就预测,美国两党通力合作的希望越来越小了;就连疫情后的财政刺激问题,国会内可能都要打很久。换句话说,美国的大放水,可能不会那么快。

目前来看,这波预测还挺准确。虽然这次大选民主党罕见地拿下了白宫和参众两院,但党派斗争还是很激烈。尤其是民主党人还挥舞着弹劾大棒,剑指川普,这激起了共和党议员的反抗斗志。

写到这里,我耳边响起25岁的共和党人Madison Cawthorn当选众议员时撂下的那句狠话—— “接着哭吧,自由派。”




据不完全统计,拜登上台的这十天,已经至少签了25条行政令。在第一周,他就发布了22条行政令,相当于特朗普第一周的5倍多。四舍五入一下,拜登甚至已经提前完成了上半年的所有工作计划。

作为普通的打工人,这种工作效率让我叹服。




但问题在于,做的越多,麻烦就可能越多。

比如,允许变性运动员参加女子运动,就招致了很多不满。共和党议员当然是反对的主要声音,而就连一向在性别议题上持进步主义观点的《华尔街日报》也看不过去了,不得不刊载社评称,此举“为了照顾极少数人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

进入“后川普时代”,复杂难解的政党政治已经是遗留问题;雪上加霜的是,那个男人还在抢夺热点。

CNN记者Manu Raju在29日爆料,特朗普在他的佛州度假村会见了众议员共和党领袖凯文·麦卡锡,两人相见甚欢。

会面后,特朗普团队还发布了会议纪要,称“特朗普总统的人气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高……他将助力共和党2022年夺回众议院”。




什么?你问这个已经被社交媒体封杀的男人是怎么发布会议纪要的?告诉你,他在25日设立了“前总统办公室”。

哦对了,他最近还说要成立一个新党派——“爱国者党(Patriot Party)”,收割一波铁粉。

几年后,那个男人或许还是世界的中心。




中国不怕事

“To contain China, Mission Impossible(想遏制中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中国国防部2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英文。

美国智库“国防重点(Defense Priorities)”早早地宣告了中国时代的到来:“在未来的几年中,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将下降,这并不是这次选举或上次选举的结果所引发的。恰恰相反,这一转变的出现,是源于一系列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现实,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国的崛起。”

板凳还没坐热,中国就已经给了美国新政府一个下马威。拜登上任十天不到,中国大陆的军机就已经到海峡对岸兜了好几圈。

这两天国防部又喊出“‘台独’就意味着战争”的豪言,让很多人入戏极深。

做出最近一系列的强硬表态,中国是有底气的。

一方面,中美口头上讲对抗,实际上竞争、合作还是时代主题。

2020年双边关系激化没能阻挡中国企业排队到纽约上市,IPO数量甚至创了历史新高。NBC报道,截至12月18日,2020年共有30家中国企业赴美敲钟,割了117亿的美元韭菜,这个融资规模创了2014年来的新高。

而在拜登胜选的那个月,在连续6个月减持后,中国首次增持美债至1.063万亿。

另一方面,中美也在暗暗打各自的算盘。

继中国开启“内循环”元年之后,美国也迫不及待地加入了相同的行列。

25日,拜登推出了“购买美国产品”政策,对美国政府采购行为实施更严格的规定,要求必须增加对美国制造产品的采购,对购买进口产品增设限制,还要确保美国的中小型企业能分得一杯羹。

而中国除了投资自己,也在进行全球布局,分散风险。从下图来看,经过近十年的铺垫,中国资本已经遍布全球, 颜色越深的国家,中国的索偿权(claim)占其GDP的比重越大。




中国对世界各国的索偿权:债务+股份.

图片来源:Horn et al, 2019.

经济纽带背后,是中国日益扩大的国际话语权。

上任以来,拜登尽量避免直接对中国表态,但通过其他渠道,还是释放了很多对华政策的信息:强硬立场和态度会延续。

尽管如此,我们此前的判断没有变:短期内我们大可放心,美国国内的乱局,就已经够拜登忙一阵了。




近日,联合国秘书长罕见发声:“希望我们可以看到中美关系重启”。还是那句话,相向而行,中美才能迎来合作共赢的新时期。




欧洲不听话

自从拜登赢下总统以来,欧洲领导人的言论就充满了对跨大西洋新关系曙光的期待。欧洲将再次与美国联合起来。“美国回来了,和欧洲一起。”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拜登宣誓就职之际说了这样一句话。

唯一的问题是,一起做什么?

首先,是气候问题。

26日,拜登签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正式宣告了他遏制气候变化的使命。除了一周前宣布重新加入的巴黎气候协定以外,新政府还重申了“清洁能源承诺”,要让美国在2035年前实现100%的无碳发电,在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




拜登签署行政令.

“这份行政命令表明,拜登对气候变化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他之前的任何总统。”环保联盟主席卡尔平斯基表示。

这位新总统声明,美国将于4月22日举办峰会,美国可能会在巴黎协定的基础上加码,提前完成承诺。

其次,是中国问题。

过去四年,特朗普惹毛了很多北约盟友:破坏贸易关系、背弃国际协议、讨好“邪恶国家”的领导人……

拜登上任,让一些欧洲领导人终于放下心来。一些盟国乐观地认为,特朗普时期的单边主义和民族主义,将被新的政府终结。奉行多边主义和开放市场的美国回来了。

只不过,美国在欧洲“一呼百应”的主导地位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欧洲内部形势变得很复杂,美欧关系也正在重构。

如果没有实际利益,欧洲并不会100%追随美国。

比如,英国、德国没有第一时间跟随美国禁用华为的5G技术,没有被特朗普“国家安全威胁”的说法唬住。从某种意义上说,欧洲国家对特朗普政府的行动持怀疑和谨慎的态度,而对本国的实际利益拎得很清,在贸易问题上也保有一定的自主性。

而拜登的“购买美国产品”政策也让欧洲人多有疑虑,认为会让欧洲企业错失商机。




调查时间:2020年11~12月.

图片来源:ECFR.

欧洲外交关系协会的调查显示,2016年的大选改变了欧洲人对美国的看法。主要欧洲国家的民众认为美国政体已经崩坏,欧洲不能完全依赖美国。

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的Erik Brattberg指出,“欧洲人并不愿意跟随美国。仅仅因为拜登很友善,且他不同于特朗普,不代表欧洲人会改变对美态度。”

另外,近几个月中欧关系也有升温的迹象:9月,双方签署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年底,《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谈判也如期完成。

在中欧关系的新动向下,欧洲在对华政策上必定要做自己的打算,他们须在实际利益和意识形态斗争中做一抉择。

这也就意味着,拜登想要联合欧洲让中国“就范”,可能并不会那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