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次“封区抗疫”:“黄媒”记者抱怨他们的罐头打不开,令人智熄!

香港地区首次“封区抗疫”于25日凌晨3时30分许结束,受限区域内约有7000名居民接受检测,查出1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港府发布的新闻公报称,此次封锁得到了受检居民、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及检测承办商的一致支持。

不过,也有一些“黄媒”在此过程中发出杂音,污蔑港府对于封锁行动准备不足,提供给居民的物资袋没有罐头刀和煮食工具。这样的杂音当即遭到爱港网民的驳斥。



由于油麻地佐敦一带持续暴出疫情,今年1月1日至20日已有162例确诊病例,涉及56幢大厦,港府不得不于23日首次引用《预防及控制疾病规例》第599J章,从当天凌晨4时起围封佐敦指定区域,区域内的居民需要接受强制检测,过去14天内曾滞留在指定区域内超过两小时的区域外居民亦是如此。

港府还要求,检测结果没有出炉前,相关居民必须留在住所内,不得外出。

据了解,受限区域涉及1万名居民及70幢大厦,港府计划在48小时内完成检测,并为此设立了51个检测站。与此同时,港府也派出工作人员为区域内居民发放生活及防疫物资,包括面包、罐头、水果、火腿肠、杯面、洗手液和口罩等,保障市民正常生活。

对此,一些“黄媒”自然是不会放过如此难得的机会对港府进行“监督”,生活物资就被他们盯上了。

23日晚,香港电台刊发报道,称自家记者也在受限区域内。

为什么会在受限区域内?报道称:“由于传媒在规例生效时身处受限区域,亦要接受强制检测,多间传媒都登记入住围封范围内的宾馆。”可以这么理解,一些记者其实并非受限区域内的居民,为了“亲身感受”封锁行动,主动住到了受限区域里。

按规定,香港电台的记者也获得了物资袋。

据其介绍,物资袋里有5包即食面、1袋通心粉、4罐罐头及1盒粟米粒。问题是,“宾馆未有罐头刀及煮食工具提供”。



报道截图

这样的抱怨把香港网民都看傻了:

为什么要把罐头侧着放呢?难道当事记者已经没有常识到不知道现在很多的罐头都是易拉罐的吗?为什么非得要求宾馆提供罐头刀呢?





香港网民发现,有同样操作的还有《南华早报》。



被戳破“小心思”后,《南华早报》24日当天悄悄地更换了文章配图。标题里不再声称受限区域内的香港居民获得“无法进食或无法打开”的食物,却转而强调港府提供的生活物资缺少素食选择、对穆斯林群体不尊重云云。



报道截图



同日,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工联会会长吴秋北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批评香港电台蓄意误导市民的行为缺乏专业素养。他强调,无端将错归咎于政府是滥用权力,新闻自由不是搞分化,不是扰乱社会,预设立场报道只能沦为新闻界败类。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早前接受港媒采访时称,疫情反复之下,港府引用规例围封指定区域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如果其他地区岀现较多病例或有环境污染,可以参考这次经验。《星岛日报》的社论也表示,封区这种非常手段极有必要,早该实行。

香港《大公报》则强调,香港社会要向内地学习抗疫经验,回归科学,按科学原则抗疫办事。


这些港媒欺负香港人没见过罐头?


1月23日,由于香港油麻地、佐敦的部分地区的居民需要居家隔离防控疫情,特区政府于当日开始派出工作人员给市民发放食物等生活用品。就在疫情形势愈发严峻之际,某些香港媒体却没忘“带节奏”。更滑稽的是,这波节奏他们还带得不怎么高明。



图源:香港电台推特

上图是来自香港电台在Facebook上发布的“采访手记”,一位领到发放食物的记者在文中抱怨,称工作人员给他发的罐头没有配备罐头起子,并配了一张领到物资的照片,图中的罐头都是横着摆放。

1月24日,香港《南华早报》也刊登了一篇题为《隔离居民收到的食物既没法吃,也打不开》的报道,同样指责起“没有罐头起子”这事。

但相比香港电台那张图片里横放的罐头,《南华早报》推文里的这些罐头,很多都是倒着放的,怎么看都很奇怪。



图源:《南华早报》推特

不过,在我们查阅多张香港市民自己上传的领取食物图片后,我们不由得感慨,上面这两家媒体所谓“没有罐头起子”的说法,着实让人无语。

在当地市民上传的照片中,我们找到了上图中那些“横放”、“倒放”罐头的另一面,这些罐头顶部都配有易拉环,根本不存在所谓“无法开启”的问题。



图源:推特

这个自称在写“采访手记”的香港电台记者,他能有时间把罐头排列得整整齐齐,精心地拍出一张光线和布局都很专业的照片,却独独没有发现罐头上的易拉环,这说得通吗?

相比香港电台的“罐头横放”,《南华早报》用的这张图片,操作就显得比较粗糙了。几个倒着放的罐头,从包装纸就能一眼看出端倪(见下图红圈)。唯一没有被倒立的午餐肉罐头,则确实是未自带拉环、需要用罐头起子才能打开的。

如果这是“巧合”,这两家港媒图片里的罐头可太有觉悟了,记者需要它们躺着的就躺着,该倒着的倒着,该站好的就立正得一丝不苟,可以说是非常配合了。



图源:《南华早报》

客观地说,这两家媒体提到“分发食物没有考虑部分居民的宗教信仰”、“没有照顾年长者的饮食习惯”等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也需要特区政府在未来工作中加以改进。

但由于这两张图片“人为操作”的痕迹太重,在评论区,绝大多数的网民都在吐槽他们的做法。一些比较克制的读者,在评论区放出图片证明罐头都是自带拉环,提醒记者“注意核实”。



图源:Facebook

而那些比较耿直的网友,就忍不住嘲讽了。有人表示自己“失去对这家媒体的信任”,也有网友调侃称:“这是《南华早报》吗?我还以为自己在看BBC呢!”



图源:推特

这位读者的感觉还是挺准的。根据作者栏显示,本文两位作者里,第一位在入职《南华早报》前,就曾在BBC任职,而另一位曾就职于《德国之声》等外媒。论工作资历,这两位恐怕不能拿“用错图”这种新人才能用的借口开脱了。





《南华早报》本文作者的简历,图源:《南华早报》

考虑到封面图和导语可能是审稿编辑自己配的,我们先不对这张图片做结论。但即使抛开这张图片,两位作者所谓“罐头打不开”的消息来源也很有意思。

笔者顺着本文提到的人名,查到了文中两位“向记者爆料”的消息来源,分别是油麻地区议会议员何富荣、李傲然。他们共同的身份,则是香港骚乱期间乱港分子的支持者。据过往报道看,两人均曾亲自发起过各类联署、抗议活动,要求特区政府撤回修订“香港国安法”。

这两位消息人士的政治背景,想必对于《南华早报》这篇文章的记者来说,不是什么难查证的事吧?





图源:香港油尖旺区议会官网

在发稿前,笔者已向其中一位作者去信了解这篇报道的情况,但截至目前对方尚未作出回应,这也使得我们没法给这篇报道的问题做定论。但就已经确定的事实来看,对经手本报道的人来说,有些情况还真不那么好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