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冯子健、王斌、封多佳、梁晓峰、张云涛 (农健/图)
全文共4312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未来随着产能提高,更多不同厂家的疫苗面世,接种会扩大到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
“中国研发的灭活新冠疫苗,从开始临床试验至今,持续观察已有8个月,保护性抗体水平仍能维持较高水平,这个结果已经超过了世卫组织指导意见期限,即不低于半年。”
新冠疫苗在接种后仍有感染风险。即使打了疫苗,也要做好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
文 | 南方周末记者 崔慧莹责任编辑 | 马肃平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变得愈加复杂、严峻——全球疫情正迎来新的高峰,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过9600万例,至少已出现7种变异新冠病毒,且更易于传播。
疫苗行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蓬勃时代,近200种新冠候选疫苗同时推进研发和临床试验,数支疫苗在一年时间内获得紧急使用授权或批准上市,全球数千万人已率先完成接种。寥寥几毫升液体,正成为全世界“最后的救命稻草”。如何分配、谁先接种、疫苗的效果如何,无疑是未来几年中人类将面临的重要议题与挑战。
在电影《传染病》中,全球大部分居民利用机会均等的抽签来分配疫苗,但在真实世界中,无差别抽签绝非明智策略,新冠疫苗也并非一张免于病毒侵袭、能把人装进保护罩的诺亚方舟“船票”。
按照中国的新冠疫苗接种方案,全国重点人群正在陆续开展疫苗接种,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员。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封多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国已有18家企业陆续开展新冠疫苗产能建设,其中国药中国生物北京所、武汉所、北京科兴中维分别建成了新冠灭活疫苗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车间(P3车间),并已开始规模化生产。仅国药中国生物北京所二期扩建项目完成后,2021年产能就有望达到10亿剂以上。
“如果这18家企业的疫苗能够顺利通过临床试验并获批上市,产能会迅速放大。我们希望2021年底总产能达到18亿剂次以上。”封多佳说。
从医务人员到边检空乘,从出租车司机到快递外卖员,数以万计为城市运转提供服务的“螺丝钉”率先挽起了袖子。
对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接种效果及不良反应,公众足够了解吗?接种了疫苗就绝对安全吗?普通人何时能免费接种新冠疫苗?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权威专家。
(梁淑怡/图)
1
60岁以上人群未来有望接种
南方周末:目前国内新冠疫苗接种进展如何?哪些地区、哪些重点人群已完成接种,总计大约有多少人?
王斌:截至目前,接种量已经超过了1500万人次。我们是按照城乡分开、口岸优先、区分轻重缓急、稳妥有序的原则来逐步推进。当前我们的工作重点是边境口岸、从事国际国内交通运输的一些重点人群,以及保证社会基本运转、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群体。随着接种工作的不断推进,接种人群也将逐步扩大到儿童、老年人等一般人群。
南方周末:对比各国疫苗接种策略,英国计划主要按年龄分配疫苗,养老院里的老人优先;美国的三个优先阶段中,老年人群体也排在第三位。而国内并未优先给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这出于哪些考虑?
梁晓峰:在全人群普遍易感的情况下,新冠病毒给老年患者造成的伤害是最重的,更容易导致重症甚至死亡,所以老年人肯定是重点保护对象。一些海外国家疫情已经蔓延开,所以只能优先保护高危人群,优先给老年人接种。而中国现在感染病例数依然比较少,所以疫苗优先给公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接种,让他们即使接触到病毒,也别感染上,从而保护其他人群。
未来随着疫苗产能的提高,更多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面世,会扩大到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但老年人接种也有一些特别的难处,首先是自身的认知问题,很多老年人没打过疫苗,对新冠疫苗不太相信。另外,把老人请到接种点也很困难,有些人行动不便,是否还要上门接种?基层的卫生队伍需要多少人手,各地情况可能不一样。从往年流感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接种情况来看,在一些地区虽然免费,但老年人的接种率并不高,所以要求基层的服务能力继续提高。
南方周末:国内目前疫苗的接种人群年龄限制在18-59岁,老人和孩子是否有可能在年内打上新冠疫苗?
张云涛:这次上市的中国生物灭活疫苗说明书上,我们标注的年龄段已经是18岁以上,含了60岁以上的人群。
为什么没有含3-17岁?我们在做Ⅰ、Ⅱ期临床研究的时候,首先做的18-59岁,其次又做了60岁的,再做的3-17岁。3-17岁又把它划成了12-17岁、5-12岁、3-5岁三个年龄段来做。目前研究观察,不同人群中未发现明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差异。我们已获取的确切临床数据显示,3-17岁青少年都可以打,安全性没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3-5岁的孩子,因为免疫系统仍在发育期,所以打疫苗时还要慎重密切观察,很快这部分人群也有望接种上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梁晓峰:随着未来新冠疫苗在老年人、儿童中接种的临床试验数据越来越丰富,批准的使用范围有望向全年龄组扩展。但能否在2021年启动,还要根据疫苗的产量、疫情防控的情况、病毒变异的情况等因素综合考量。
2
“抗体持续时间,半年没有问题”
南方周末:在目前疫情严峻的河北省、黑龙江省,是否会有加急接种新冠疫苗的计划?能否起到防控疫情的效果?
梁晓峰:打疫苗听起来简单,但实施起来挺难。黑龙江、河北这几个出现疫情的省份,所有力量都集中在防控疫情,想组织更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医务人员还腾不出手,接种过程中的人员流动如何限制也是问题。即便打上疫苗,还要等半个月到一个月才能产生抗体,所以现在还是先把疫情控制住。目前也有人在研发鼻喷式的疫苗,接种起来可能更容易一些,但未来能不能在应急接种时使用仍有待观察,目前尚未看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南方周末:有部分接种者反映接种疫苗后没有产生抗体,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应如何处理?
冯子健:从目前临床研究结果可以看到,接种后97%以上的人都能产生中和抗体,但所有的疫苗都不可能100%产生抗体,这主要跟个体差异有关。我们并不推荐、也没有必要对每个接种者常规开展抗体检测。如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做了抗体的测试,还要看采用的是什么检测方法,因为市售的试剂敏感性、准确性差异非常大。现在最通用的评价疫苗保护效果,主要还是要靠中和抗体检测,而具有这样检测条件的实验室非常有限。没有必要做接种后的检测,世卫组织给出的建议也是如此。当然,对一些特殊的高暴露职业人群,因特殊的防护需要,可能会对其接种后是否产生有效抗体进行检测。
南方周末:已经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人群,是否意味着他们已经安全了?这些人跨省、出境后是否仍需要接受隔离医学观察?
封多佳:从临床结果来看,可以肯定国内新冠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疫苗保护率可以达到100%。在当前群体免疫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即使打了疫苗,也要做好防护,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南方周末:目前国内接种的新冠疫苗,保护期有多长?病毒变异是否会影响疫苗的保护效果?
封多佳: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灭活疫苗产品,其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结果得出的疫苗保护力数据是79.34%,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技术标准及国家药监局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试行)》中相关标准要求。
疫苗保护期需要通过长期持续的临床观测才能得知。以中国研发的灭活新冠疫苗为例,从最早开始临床试验至今,持续观察已有8个月,显示保护性抗体水平仍能维持较高水平,这个结果已经超过了世卫组织指导意见期限,即不低于半年。相关研究还在持续,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张云涛: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上市之际,我们对全球不同来源的新冠毒株做了交叉中和保护试验。从得到的数据看,中国生物的新冠灭活疫苗对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毒株都有很好的交叉中和作用。最近英国、日本包括尼日利亚流行一些毒株,我们是不是有很好的交叉中和,检测工作正在进行过程中。
对于抗体持续时间而言,目前最早接种疫苗的人已经做了8个多月的观察,Ⅰ期、Ⅱ期临床受试者也在继续观察,从已经获得的数据看,半年没有问题,能否保护更长时间,我们正在测定。
2021年1月19日,在河北省石家庄新乐市新开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正在对重点人群进行新冠疫苗接种。(人民视觉/图)
3
灭活疫苗和mRNA疫苗,总体安全性良好
南方周末:近期某公司生产的新冠疫苗在海外注射后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面瘫、过敏甚至死亡案例,引发公众对疫苗副作用的关注,应如何理解疫苗的安全性?
梁晓峰:任何疫苗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通过不同技术路线研发的疫苗,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种类不太一样。目前国内大量使用的是全病毒灭活疫苗,出现的一些常见不良反应,如局部的红肿、疼痛,与以往其他病毒类的灭活疫苗基本一致。而对于一些全新的技术路线,比如mRNA疫苗(一种新型核酸疫苗)会出现怎样的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相关的专业机构也在关注,但从目前发布的官方消息来看,安全性仍是比较好的。
对于接种者个人来说,接种后反应的个体差异也不一样,所以大家还是要根据疫苗的告知说明接种,如在禁忌范围内,就要避免接种。未来新冠疫苗的接种人群将扩大至几千万人,一些耦合性的死亡病例也是有可能出现的,卫生系统肯定会认真对待,调查分析原因,但社会舆论和接种者都应正确认识。
南方周末:一些人对接种新冠疫苗有种种顾虑、不愿接种,如何看待这种“疫苗犹豫”的情况?
封多佳:许多成年人可能很久没有接种过疫苗,对疫苗和免疫的相关知识比较生疏,面对新冠疫情的肆虐,对新冠疫苗既充满了期待,也难免会有些顾虑。接种新冠疫苗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负责,更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不单单是个体的事,它是公共卫生的事情。
梁晓峰:现阶段国内新冠疫苗接种以自愿为基础,如果你没有禁忌症,且是适合接种人群的话,国家又是免费的,还是鼓励大家接种,尤其是公职人员应该带头接种,公共卫生人员也要宣传疫苗接种带来的好处。这是一场全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战斗,只有全人群的接种覆盖率提高,免疫力上去了,才能阻断疾病的传播。如果大多数人都打了疫苗,就能形成群体免疫,让那些不适宜打疫苗的人也能获得保护,但这部分人群的比例不能太大。如果人人都寄希望于别人打疫苗,那接种率肯定上不去,阻断不了病毒的传播,那不打疫苗的人更是一个危险的人群。
南方周末:未来是否有可能通过疫苗建立群体免疫?
梁晓峰:现在中国的疫情防控仍是严防死守,控制得很不错,也因此普遍缺乏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只能靠疫苗接种覆盖到一定水平后产生群体免疫,但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是疾病本身的情况,疫苗产生的抗体能不能完全阻断病毒传播、疫苗效果的持久性等,都需要观察。另外,疫苗能否达到很高的接种率,完全阻断疾病,目前没有足够的数据,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
封多佳:卫健委专家现在正在编制《新冠疫苗免疫接种策略》,据卫健委专家推断,如果70%左右的人群接种疫苗,就有可能建立比较稳固的群体免疫屏障。以此来算,国内接种人数要达到9亿-10亿。这是理论推算的数字,真正要覆盖多少,还要根据疫情的变化情况,以及我们采取的防护措施的发挥情况,有所变化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