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呼噜喝碗粥,冰冻全消。”寒冬里的腊八节,一家人围炉而坐,文火慢熬一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

豆子绵软、银耳柔滑、大枣甘甜......一碗热粥下肚,暖身养胃、熨帖身心。



今年腊八逢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教你熬好一锅营养和暖意加倍的腊八粥。

受访专家

中国注册营养师  郑飞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宋新

天津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红珠

一碗“腊八粥”流传千年


腊八节喝粥的习俗起源于佛教,到了宋代,才形成家家户户喝腊八粥的习俗。宋代诗人陆游写到“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清代《燕京岁时记·腊八粥》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近代作家孙犁在文章里称“冬天在热炕上捧喝热粥,是人生一大享受。”

“腊八林间喧粥鼓,年丰新米足冬舂。”民间传统腊八粥讲究选用八种主料,八种佐料,与腊八的“八”相吻合。



主料为米类和豆子。

米类有小米、黄米、粳米、糯米、黑米、薏米、燕麦、玉米、高粱等。

豆类有红豆、绿豆、黑豆、扁豆、豌豆、芸豆等。
 
佐料有果脯、核桃仁、红枣、栗子、瓜子、莲子、花生、葡萄干、桂圆等。

腊八粥在寒冬滋养你

传统腊八粥延续至今,不但契合中医食疗中的“五色入五脏”的养生说法,还符合现代营养学中食物多样化标准。

清代食疗名著《随息居饮食谱》曾将粥誉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相对其他食物,粥的制作过程简单,五谷杂粮皆可入粥。

滋养身体熬粥时,米油会浮在稀饭最上面形成一层白黏、糊香的粥液。《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滋养)。

营养均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人每天应吃够12种食物。以粥作为一个很好的载体,添加多种辅助食材,即可达到均衡营养的目标。



淀粉豆类的蛋白质含量是大米的3倍,且富含谷物中所缺少的赖氨酸,豆类与谷类一起搭配,还能提高蛋白质被机体的利用。

补充水分

粥的含水量通常达90%,粥里的水和淀粉结合,通过消化道的速度较慢,在人体留存的时间较长,比单独喝水让人感到更加滋润。

4步熬好一碗腊八粥

熬好一锅滋补养人的腊八粥,营养专家提出了4点建议。

杂粮和白米比例1:3

这样能够保持较为平稳的餐后血糖,且豆类和部分全谷物没有黏性,合理搭配口感更好。

加水量是粮食的6倍以上

用电压力锅做粥,粮食与水的比例大概是1:10~1:6。用普通汤锅做粥,则需要添加更多水。

先泡后煮,防止变糊


杂豆种类的不同,浸泡所需时长也不同。一般来讲,豆子浸泡8~12小时,多数全谷物2~4小时为宜。



认真清洗过的杂粮,浸泡的水最好不要丢掉,否则损失了不少维生素和钾等营养成分。

别煮得太黏稠

腊八粥中的糯米和大黄米之所以能产生黏稠的口感,是因为其中一种不容易消化的淀粉比例较高。

脾胃虚弱的老人、孩子,或是胃动力不足的年轻人,喝腊八粥不宜太黏稠。

不同人群的腊八粥“加料”

不同体质的人,适当增减熬粥的食材,让腊八粥的养生作用加倍。

手脚冰凉、脾胃虚弱的人

这类人熬粥最好不要放绿豆、荞麦、燕麦等寒凉、易伤脾胃的食材。应多放糯米、红豆、桂圆和大枣,以健脾补气、温暖肠胃。

消化不良、经常腹胀的人

应少放黄豆、黑豆等,可以放点暖身的糯米,养胃的糙米。熬之前将食材充分浸泡,要煮得软烂些,以便更好地消化吸收。



心血亏虚、健忘失眠的人

这类人的腊八粥里不可缺少补益气血、养心安神的莲子、花生、龙眼肉、酸枣仁、核桃仁和红枣。常吃这些食物可以健脑、安眠。

需要控制血糖的人

熬腊八粥时少放白米,更不要加糯米、糯小米、紫糯米等糯性食材。少放大枣、葡萄干、和桂圆。可以选用燕麦增加黏稠感,多放杂豆,不要把粥熬得太软烂。

虚寒咳嗽的人


腊八粥里可加入百合、银耳、白果和大枣,有助于止咳。

食欲不佳的人

粥里加入花生、腰果等坚果碎,以及山楂、蓝莓、葡萄干等酸味食物,可以增进食欲。

减肥的人


减少米类,增加皮比较厚的淀粉豆类,比如各种芸豆、红豆等,让粥的质地软而不烂。

小贴士

腊八粥固然健康营养,但听从身体的反馈更重要。

1.平时没有吃杂粮的习惯,可适当减少杂粮比例,这同样适用于消化能力较弱的老人或幼儿。

2.优先选择小米、大黄米、高粱等,有利于改善消化吸收问题的黏性杂粮。

3.如果仍有不适,可以选择将杂粮打成糊糊的办法适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