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发布了2020年宏观经济数据,中国GDP总量实现了百万亿的历史性突破。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一个新的大台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挣下如此丰厚的家底,着实不易



图源:国资小新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367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7%,居全球第11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从新中国成立时的百废待兴到迈上1万亿元台阶,我们花了37年。

2000年突破10万亿元,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从1万亿元到突破10万亿元大关,我们花了14年。

2010年突破40万亿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9.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重要关口。

2016年越过70万亿元。

2017年越过80万亿元。

2018年越过9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6%。

从10万亿元到破百万亿元,20年成就举世瞩目。



图源:国是直通车

GDP突破了100万亿元大关,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宁吉喆认为,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一个新的大台阶;这标志着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我国工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不利开局到超预期收官



图为厦门港海沧集装箱码头。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指出,2020年2.3%的增长来之不易,也大超预期(此前IMF预测中国增长1.9%),如果折合成美元,2020年中国GDP超过了15万亿美元,中国将成为近一二百年以来,经济总量达到美国70%以上的唯一的国家。

宗良认为,2020年的中国经济从不利开局到超预期收官,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亮点。

第一个方面,在疫情非常不利的环境下,中国实现了超预期的增长。从数据来看,四个季度的增速分别是-6.8%、3.2%、4.9%、6.5%,全年增长2.3%,这个数据十分来之不易,2020年全世界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中国可能是主要经济体里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国家。IMF预计中国全年增长1.9%左右,现在能达到2.3%的水平,大幅超出预期。“中国是近一二百年的历史上经济总量能达到美国70%以上的唯一一个国家,取得这种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二方面,三大需求之间虽然有波动,但是仍然实现平衡的增长。疫情在一季度对消费影响是非常大的,全年影响也是不小的,过去至少可以达到8%到10%的增长,但2020年全年比上年下降了3.9%,这是多年来唯一的一次消费下降的情况。

从投资角度来讲,房地产投资达到7%的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9%,制造业投资仍然是下降了2.2%,在这个过程中,1到10月份开始,民间投资开始逐步转正,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新趋势。而出口呈现出超预期的状况,即便是特殊背景下的中美贸易,也达到了8.8%的增速。

第三个方面,新经济、数字经济发展特别值得关注。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4%、22.4%,高技术服务产品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0.2%、15.2%,这说明中国经济中正在呈现形态上的一种变化。

第四个方面,今年中国取得的另一个非常突出的成绩,就是RCEP签署和中欧CAI谈判完成。这是基于国际社会对多边机制的广泛的认可,而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就是欧盟,签署这两个协议,将进一步加紧中国与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的经贸联系。

反超美国的时间在缩短



1988年美国GDP是中国的近17倍(具体为16.814倍);到2010年,两国差距不足2.5倍;到2012年,中国与美国GDP差距已经低于2倍了;2019年按照美元计算中国的GDP 14万亿美元,美国21万亿美元,差距正好是1.5倍。

观察GDP,还要看这个国家GDP的结构。按产业可以分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以农林牧渔业为主,占比方面,2018年中国是7.19%,美国是0.8%,增加值方面,中国是9782亿美元,美国是1641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6倍。

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中国占比是40.65%,美国是18.6%,中国增加值是55308亿美元,美国是38151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1.5倍。

综合来看,美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服务业为主的国家,但是制造业占比过低,而中国目前也是服务业为主,但制造业占比也很高,整个经济结构相对于美国来要相对更均衡。未来中国的服务业占比也会逐渐提升,制造业和农业的占比会逐渐降低,但是发达国家过度去工业化这种老路中国会引以为戒。

另外,GDP统计了经济发展的数量,从经济发展的质量角度,还需要关注两个指标,单位GDP能耗及贫富差距情况,中国的GDP能耗相比于世界平均水平仍然偏高,但是趋势上是在不断降低,说明GDP发展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经济学家管清友分析,2020年全球经济GDP总量下降5.2%,为83.18万亿美元,中国在全球中的GDP占比将从2019年的16.3%提升至18.8%。美国GDP总量将跌到20.8万亿美元,最快在2028年中国名义GDP将超越美国,受疫情控制影响,中国反超美国的时间将明显缩短。

2020年12月,日本机构发表预测,中国GDP或在2028年超越美国,比之前预计大幅提前。

未来中国经济五大趋势



对于“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作出了中国经济会出现五大趋势的展望。

第一个趋势是全要素生产率的继续增速发展。中国在改革开放前40年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全要素生产率基本维持在4%以上,它直接导致经济增长达到9%,甚至是双位数的增长。进入2010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降至2.1%,甚至最近一两年有学者估测已经降到2%以内了。

刘俏认为,要想完成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需要保持很高的增速。中国有4个相对而言可能是有利的因素:第一个是工业化,第二个是新基建,第三个是大国工业,第四个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这些因素合在一起之后,有可能帮助我们保持一个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

第二个趋势,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位置向上游迈进。未来要形成一个产业链、供应链的闭环或者摆脱对外的高依赖度,需要朝上游迈进,这是未来必须发生的事情,

第三个趋势,强大的国内市场与消费的基础作用。当下中国居民消费率大概是GDP的39%,至2035年基本达到60%,这意味着未来15年时间里消费占GDP的比例至少要大幅提升20个百分点。谁来消费?有没有这个能力和意愿消费?这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很重要的、需要去回答的问题。

刘俏对于消费也有一个判断,那就是有60%以上的消费将会变成服务消费。这个比例在2018年是44.2%。服务消费占到60%,也就是指未来100块钱的消费里有60元不是买具体的手机、电脑,而是购买服务,比如养老服务、理财服务、文化娱乐等等。他认为,中国要成为现代化国家,需要完成消费结构的变迁,这对未来理解中国消费主要依赖什么市场、什么行业,会提供一些启发。

第四个趋势,有效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与提升投资收益率。城镇化也是推动投资的重要发动机。现在中国的城镇化率为60.6%,到2035年可能到75%,未来还有将近15%的人口会到城市,他们会带来庞大的投资需求——他们要有地方住,公共服务也需要投资来解决。

第五个趋势,提高居民收入占比,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当下中国城乡差距颇大,现在有2.8亿农民工,未来还将有15%的人会随着城镇化进程来到城市;农业贡献了7.1%的GDP,但用了27%的就业人口。这意味着到2035年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重新配置。中国怎么完成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劳动力的创新配置?这里面涉及数字化战略或教育职业培训。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会从另一个角度提供非常庞大的商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