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慢性肾病在我国发病率高达10.8%,患者人数超过1亿,儿童、青壮年、老人的肾都可能出问题。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教你读懂肾脏发出的预警信号。
受访专家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余学清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肾脏内科主任医师 李月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副教授 张路霞
肾不好的人长啥样?
在中医眼里,肾涵盖了生殖、泌尿、神经等多个系统的功能作用。而在西医看来,肾是身体的一个器官,有生成尿液,排出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功能。
肾脏担负着全身的代谢需要。一旦人体内的代谢废物排泄不出去,就会直接威胁生命。
别看肾脏平时不罢工、不喊累,但它有可能是“轻伤不下火线”,坚持带病工作。
只有肾功能破坏超过75%时,才会出现贫血、恶心、乏力等症状。为了早点发现肾脏的“求救信号”,生活中别忽略这些蛛丝马迹。
眼睑浮肿
眼睑浮肿是写在脸上的预警信号。肾脏负责水液代谢,如果晨起发现眼皮浮肿或双脚浮肿,就要考虑肾脏问题。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小便有泡沫
尿色发红,或者尿液表面漂浮一层细小泡沫状且不易消失,应去肾内科检查。
尿量变化
正常人每天排尿约1000~2000毫升。尿量变多或变少,都可能是肾脏疾病。
皮肤瘙痒
肾不好时,尿素不能经尿液排出,会通过皮肤排泄,刺激皮肤引起瘙痒。
头痛、乏力、睡眠不佳
头痛、乏力、记忆力下降、睡眠不佳等,多是肾病合并高血压所致。
以上肾脏病变的信号有的发生在早期,有的已经是晚期的表现。因此,光靠症状来判断自己肾脏是否健康是不行的。
一定要重视体检,特别是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尿酸异常等疾病的高危人群。
9类人的肾容易出问题
通俗来说,凡是存在肾损伤或肾功能减退3个月及以上的,都可视为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应当做好前期预防,以下几类人要格外警惕。
高血压患者
长期高血压可以造成肾小球缺血硬化,出现夜尿增多、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的情况,严重时就会造成肾功能减退。
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定期做肾脏相关检查。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肾病引起的尿毒症是每年新增透析的首要病因。患者多表现为水肿、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受损,常有多种合并症。
糖尿病患者日常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定期检查尿白蛋白/肌酐,以便早期发现肾病征兆,早期干预。
超重和肥胖人群
肥胖不仅危害身体健康,还会加重肾脏负担,造成肥胖相关性肾病。
有肝炎病史者
肝炎可引起乙肝相关性肾炎、丙肝相关性肾炎,这类患者日常要注意筛查病毒复制、肝脏功能和尿常规。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体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血管炎等。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容易引发相关疾病的肾病,如狼疮性肾炎等。
有长期用药史的人群
药物性肾损害在临床上较为普遍,应给予重视,如长期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氨基糖苷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以及某些减肥药等,都有可能造成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长时间、大量服用这些药物要警惕肾功能损伤。
早产时低体重者
在严重感染、药物过量或急性应激状态下,这类人群和有肾脏病史的人,肾脏受损的风险比正常人群要高。
泌尿系统反复感染者
有肾结石或前列腺肥大、反复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因梗阻出现肾盂积水的患者,也是肾病高危人群。
有某些不良生活习惯者
吸烟、大量饮酒、熬夜、高强度健身+大量蛋白粉、长期使用美白用品、频繁文身和染发、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高尿酸血症,以及超过50岁且伴有多种疾病、有肿瘤病史的人,都有较高患肾脏疾病的风险。
6个细节养出好肾脏
戒烟戒酒
吸烟会影响肾脏供血,流入肾脏的血液减少,就会损害肾功能。
酒精对肾脏也有损害。如果高蛋白饮食的同时喝啤酒,容易导致嘌呤增高,产生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
控制饮食
避免暴饮暴食,特别是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身体毒物、代谢物积聚。
多吃含纤维食物
多吃蔬菜等纤维含量多的食物,有助大便通畅,避免食物在胃肠停留时间过长,分解过多毒素被吸收进体内,影响肾脏健康。
保持良好代谢水平
控制血压、血糖、尿酸、体重等代谢水平,避免高血糖、高血脂等情况对肾脏造成损害。
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损害会更加明显。
当心药物损害
滥用药物引起的肾功能损害非常常见,需要格外当心解热镇痛药、氨基糖甙类的抗生素、含马兜铃酸的中药这三种药物。
保持适当运动
保持适当运动,保持身体良好的抵抗力和免疫能力,对肾脏保护和肾脏病恢复非常重要。
健康人群运动方式不限,保证每周5天,每天30分钟的运动量即可。
肾功能异常或有肾病者,活动出汗后记得尽快换衣,避免感冒造成其他感染。
肾脏病严重的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走路、太极等轻柔运动。
急性肾炎患者建议卧床休息,暂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