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冬天起床磨蹭点儿,对血管和心脏都很友好,甚至连医生都鼓励“赖会儿床”。
《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告诉你其中的原因,并提醒你冬天护血管的7件小事。
受访专家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教授 刘梅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 孙宁玲
辽宁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李延彬
冬天,血管拜托你慢点起床
每年最冷的1月份,都是心梗、中风等心脑急症的高发期。
受机体生物钟的影响,早上6~10点,是血压的“火山时刻”,约有40%心肌梗死、29%心脏性猝死在此时发生。
一夜睡眠会使血液循环变慢,血液更黏稠,睡醒后,人体由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需要一个过程。
再加上冬天气温低,血管更容易处于应激状态,一骨碌爬起床,身体未必能及时适应过来,容易出现头晕、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引发心血管意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尤其要避免起床太猛。
给血管5分钟的“清醒”时间
清晨睡醒后,宜静卧3分钟,其间伸伸懒腰、做做深呼吸,使关节充分舒展活动,随即坐起2分钟,然后下床。
这5分钟可以给血管和心脏一个缓冲时间,还可以增强四肢的灵活性,提高面对突发情况的反应速度,防止受伤。
做7件事“磨蹭”点,也能护血管
数九寒冬对不少人的血管都是一个考验。除了起床太猛,还有7件不起眼的事儿,也会带来健康隐患。清晨做这些事情时,一定要悠着点。
1
排便别太用力
有些人存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情况,血管的弹性较差,不能承受太大压力。屏气用力,有诱使血管破裂出血的可能。
建议:
即使有便秘困扰,也不可用力排便。
排便时请不要玩手机,尽量在2~3分钟内解决,最长不宜超过5分钟。
对于便秘患者,可以通过每天定时蹲便来培养排便习惯,久了会形成条件反射,到了时间就会产生便意,胃肠道也会出现推进性的蠕动。
2
避免一口气喝太多水
冬天气候干燥,醒后容易出现口干,有的人会一口气喝下很多水。
但大口灌水,会使心脏负荷过大,对心脏不好的人来说,还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心悸等不适。
建议:
睡醒后可以先喝一小杯水,200~300毫升即可,不要一次性补充大量水(大于500毫升的水)。
喝水时,要避免大口灌水,正确的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徐徐咽下。
3
晨练不可太猛
心血管医生普遍建议,冬天晨练不能太早,最好把晨练改成晚练。
清晨气温过低,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加强,造成血压波动,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突发,对老人来说更是如此。
建议:
冬天最好将晨练改到下午较暖和的时间。
运动前要充分热身,热身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
不宜选激烈的运动项目,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运动至微微出汗即可,不建议出大汗。
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宜做鼓劲憋气、蹲下起立、剧烈用力的动作。
4
按时吃早餐,但别吃太饱
但早餐也不能吃得过饱,如果是冠心病患者,饱餐后,大量血液会跑到胃肠去“支援”消化,容易诱发心梗。
建议:
即使起床晚了,也应该吃早餐。如果离午餐还有2~3小时,一般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但种类尽可能丰富,可以吃点鱼虾肉、青菜、馄饨、酸奶等清淡食物。
早餐时间最好安排在7~8点。推荐大家在7:20左右进餐,此时人的食欲最旺盛。
吃到七八分饱即可,也就是胃里感觉满了,但再吃几口也不痛苦的状态。
5
避免情绪激动
2020年4月,全国性学术期刊《中国急救医学》发表论文,研究人员在分析了5516例猝死者的解剖数据后发现,猝死的头号诱因就是情绪激动。
建议:
尽量避免过喜、过悲、惊吓等所有剧烈的情绪波动,尤其早上醒来时。
早上可以进行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比如听音乐、读书、修剪花草等。
6
回头、转身别太猛
临床统计发现,近半数中风都与颈动脉狭窄有关。45岁以上中风患者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达76%。
猛回头、猛然转身这样的动作,容易导致斑块脱落,堵塞血管,诱发脑梗,还可能伤到颈椎。
建议:
转身、回头时都应慢一些,避免幅度过大,最好是整个身子都转过来。睡醒后,人体血液黏稠度高,猛然发力的动作更应避免。
7
不宜频繁出入暖气房
冬天室外天气寒冷,室内温度往往较高,室内外有较大的温差,一进一出很容易引发血管痉挛,诱发心血管意外。
建议:
避免短时间内频繁出入暖气房。
进入室内或外出时,要及时增减衣物,特别注意戴好帽子、手套、耳罩及围巾。衣物最好有一定透气性,以免出汗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