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0年,就有近90万个中国村落消失。

最近三十多年,中国经历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几亿人从乡村、中小城镇,流入城市。

在变成“城里人”后,却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远方的老家不断凋敝。

这似乎是一个恶性循环。

人口流出,地方税收减少,没有更多的钱去修路架桥,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导致经济不振,反过来又迫使年轻人出走……

也许再过一些年,原本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的家乡,会在地图上永远消失。

有数据说,2000—2010年,就有近90万个中国村落消失。



一处被废弃的村落

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日本的一个做法,也许能提供一点借鉴。

这就是:故乡税。

01

乡村凋敝,也是日本病


在很多人印象中,日本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弹丸小国,总领土面积不过37.8万平方公里,还不如我国云南省大,却挤下了约1.26亿的人口。

这样的地方本应寸土寸金,每一份土地都应被充分利用。

但实际上,日本城乡发展极不平衡。

尤其是随着日本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同时,很多乡村和小城市的人涌入东京这样的大城市,日本众多偏远地区的小城市,人口减少,产业衰落,经济萎靡。

年轻人的离去,甚至导致一些农村的消失。

一些地方为了能生存下去,不得不通过免费发房子来吸引外来人。



群马县的南牧村就被日本媒体称为“最濒临灭绝的村落”。

据村长长谷川最定介绍,村里目前58%的村民年龄都在65岁以上,75岁以上的村民更是占41%之多。

另一方面,本村年轻女性在未来30年间会减少9成,也就是新增人口接近为0。

按这种趋势,南牧村迟早会遭遇灭村危机。



其实像南牧村这样的情况,在日本比比皆是。

目前,日本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东京、大阪、名古屋这三大城市圈,占日本总人口的51.8%,也就是有一半多的人口都挤在这三个大城市圈覆盖的范围里。

而在1955年,只有37.2%的人生活在这三大城市圈。

由于大部分留守农村的都是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这批老人去世后,农村将慢慢没人居住,最终消失。



02

菅义伟的做法

由于劳动力人口不断外流,一些农村和小城市面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财政税收不足。

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

税都是交给居住地,这样从小在小城市或乡村接受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人,为了求学或者工作来到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却必须向大都会缴纳税款。

这不仅让小城市的发展更加后继无力,也让大城市更加财大气粗。

在2008年,时任日本总务大臣(现任日本首相)的菅义伟,力主推行故乡纳税制度。



所谓“故乡纳税制度”并不是一种强制性的纳税制度,而是一种自愿性的捐款政策。

捐款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纳税地,完成捐款后,就能收到家乡政府出具的捐款凭证和一份颇有意义的回礼。

捐款人凭借捐款凭证,可以向现在居住地的税务部门提出申请,减免住民税。

在实施减税的过程中,捐款者自己必须负担2000日元(126.3元人民币),剩余的部分则可以抵扣住民税款。

打个比方,向自己的家乡捐赠10万日元,除了自己负担的2000日元,剩余的98000日元则可以抵扣自己应缴纳的住民税。

故乡纳税制度虽然名为故乡纳税,但原则上并不限制捐款人的捐款对象,也就是并非只能向自己出生地的地方政府捐款。

为了保护现居住地的权益,该制度也规定了捐款人的捐款上限。

也就是不得超过应缴纳住民税的20%,超出部分可以作为普通捐款,但不能抵扣税款。



另外为了方便专款专用,捐款者还可以选择这笔捐赠的使用用途。

故乡纳税政策落地以来,在2008年就有超过33000人次缴纳了故乡税,税收总额达到了72亿日元,而11年后的2019年,故乡纳税总额已经有5127亿日元。

11年时间,增长了71倍之多。

03

一个多赢的制度安排


故乡纳税制度为什么能这样受欢迎?

对当地政府而言,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增加了当地的税收,可以有更多的钱投入到当地的生产经营当中。

例如,北海道的上士幌町,位于北海道的中部地区,总面积700平方公里,总人口4765人。是一个地广人稀,主要以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小镇。

当地产业单一,人口多年负增长。2014年时税收只有6.2亿日元,其他收入5.8亿日元,虽然有中央政府补贴的27亿日元,但相关支出却高达61.3亿日元。

严重入不敷出。

2019年时,这个地方得到的捐款总额已经突破15.5亿日元,已经远远超出了本地居民征收的地方税款。

他们还用这些钱设立了“育儿与少子化对策基金”,从2016年开始的10年里,当地居民可以免费利用认证的托儿所。

当地政府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减轻年轻人养育孩子的压力,减缓人口负增长的趋势。



对于捐赠者来说,故乡纳税制度更是一举两得的绝佳制度。

一方面,故乡纳税制度的设立,帮助这批在外打拼的游子维系了和家乡的关系,这种为故乡发展添砖加瓦的制度和日本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报恩”思想不谋而合。

对于曾经养育自己的家乡,或给予过自己美好旅行记忆的土地。日本人总希望能为对方做点什么来报答曾给予自己的恩惠。

通过故乡纳税,即使身在外地,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为自己想要帮助的地方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精神状态的满足感,正是其他纳税制度所不曾给予的。

这层功能,在自然灾害时体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在2019年日本遭遇19号台风袭击,号称60年以来最强台风。东日本地区整个交通陷入瘫痪,河流泛滥,居民区被淹。

台风过后,灾后重建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正在此时,故乡纳税的捐款派上了大用场。短短几天,就筹措到了5亿7000万日元。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极少的价钱获得当地的土特产回礼。

几乎每个地区,都为缴纳一定数额的纳税人准备了非常有特色的土特产。从最高等级的黑毛和牛肉到超级豪华的松叶蟹,从伊势龙虾到时令鲜鱼,从餐具寝具到各种工艺品,等等。

当然不仅有实物礼品,还有温泉券、酒店券、购物券等虚拟礼品。



多达20多万件商品可供选择

最常见的回礼,就是与当地特产紧密结合在一起。

最成功的例子当属佐贺县的玄海町,该地区常住人口不到6000人,但却是实现了故乡税最先突破10亿元的地方。

秘诀就是当地的特产大鲷鱼。

这种重约1kg的大鲷鱼在市面上价格不菲,只需要捐款33000日元就可以获得这项回礼,如此有吸引力的交易让纳税者源源不断。

另一方面,当地海产品丰富,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外界的人了解到了当地的特色,保障了地方渔民的生计。



04

不完美,但总有一份努力

当然故乡纳税制度并不完美,因为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部捐款,将回礼设置得非常豪华。

甚至在人口55万的长崎市,就出现了财政赤字,入不敷出的情况。

有人质疑,故乡纳税制度既可以抵税,又能获得价值不菲的回礼,这背离了原有的捐赠本质。各地政府与其在回礼上竞争,还不如充分利用好这项制度,提振地方经济。

故乡纳税制度虽然并不完美,但确实也延缓了日本地方衰落的脚步,为缩小区域差别,促进偏远地区发展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毕竟对于捐款人来说,另外一头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