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的前因后果估计大家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差评君就不赘述了。

不过理性的讲,这些 “ 负面 ” 都只是和企业的经营策略有关,阿里的技术实力还是挺受大家认可的。
比如城市大脑、阿里云,以及扛住每年双十一流量的数据库系统。。。
每年差评君都会去阿里的云栖大会逛一圈,展会上的内容的确有点儿东西。

不过大家先别急着喷我给阿里洗地,因为差评君接下来要说的是,阿里的这个技术向新闻 。。。
事情是这样的——前一阵出了一条新闻,说的是阿里的 “ 奇 ( j ī ) 点编码器 ” 登顶世界第一,能压缩上千倍画质无损。

压缩上千倍。。。看着挺厉害的对吧。
但就是这么一条阿里秀技术的新闻,导致多媒体技术的圈子里讨论激烈。

可能有小伙伴不太清楚编码器是干嘛的,差评君先花点时间给大家解释下:
( 很快的啊,不用担心内容劝退。。懂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往下划 )
我们平常在爱奇艺、 B 站看的视频,它们原本的体量十分巨大。
有多大呢,我们就拿 1080p 分辨率的视频举例吧,一秒钟视频流大概有 149 MB 那么大( 1920 x 1080 x 8bit x 三个 RGB 通道 x 24 帧 / 8 )。
相当于说我们的网速至少需要达到 149 MB/s,才能够保证看 1080p 视频不卡。

提醒一下,149 MB/s 约合 1194 Mbps,比千兆宽带( 1000 Mbps )还快一点。
但是估计得有小伙伴说了,你这是在扯淡——我家里的宽带才一百兆,网上的视频不也照样看?
不但能实时看,还能顺手缓冲个一两分钟的量。

你们啊,Too Young~
这其实是因为,我们平常看到的视频已经是被压缩过的了。

压缩视频的原理细讲起来有点儿复杂,但要是抽简单的说主要就是干了三件事 —— 跳帧、划块、抽色。
就好比说,前一秒和后一秒都是黑屏,那么这两秒就可以当作一秒处理。( 跳帧 )

又或者,某一秒的画面是一张天空风景图,里面很大一片区域的颜色都是相同的。
那么这一大片区域的像素就可以直接当成一个大像素来处理。( 划块 )

再比如说,原始大小的视频里包含了 1760 万种色彩,可我寻思着人眼看不出来这么多色儿。
那么我就可以偷偷抽出来几百万个色,这样又节省了不少空间。( 抽色 )

经过这么一套操作之后,原始视频的大小通常可以被压缩到一个挺夸张的地步,就算是 3G 网络也能流畅观看。
无非就是感觉画面卡了一点儿、糊了一点、颜色绿了一点。。。

而编码器就是那个用来压缩原始视频的玩意 —— 编码器好,视频小的同时画质高;编码器不好,视频大、画质烂。
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按照阿里的说法,奇点编码器能把视频压缩千倍不影响画质,那么其他编码器呢?
差评君来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我们在浏览器里输入 bilibili.com,打开 B 站。
然后直奔窑子区然后随便打开一个视频,把分辨率调整到 1080p 之后,在上面右键统计信息。

这样子我们就拿到了这段视频的技术向信息。

差评君帮大家解释一下,B 站这段视频使用了一个名叫 H.264 ( AVC )的编码 —— 这是个十七年前的编码。
分辨率 1080p,码率 1086 Kbps,相当于把原始视频压缩了 1099 倍。( 1194 Mbps / 1.086 Mbps )
也就是说,一款十七年前发明的编码器,就能做到压缩千倍不影响画质( 肉眼看起来 )。
阿里这时候再吹这个,就好比有人在 2020 年宣布自己发明了汽车轮子。。。
这延迟,上网用的 Internet Explorer 6.0 吧。

当然了,差评君这么说也不完全对 —— 虽然都是压缩千倍,但奇点编码器的画质肯定要比 H.264 好。
不过这里面还有猫腻。
是这样的,目前常用的视频编码器有这么几个方案:
前面提到 B 站在用的 H.264,它的继任者 H.265;谷歌的 VP9,以及开放媒体联盟研发的 AV1。

从性能上讲,谷歌的 VP9 与 H.264 接近,H.265 相比 H.264 的压缩能力提高了 50%,AV1 则略强于 H.265。
VP9 ≈ H.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