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救援,勇敢者的职业!现代世界,是海洋的时代,自从大航海时代以来,海洋就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繁忙的交通线。虽然飞机出现后,航空业也很发达,但与我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运输,尤其是跨国运输,海运,占据着绝对优势的份额。



▲海运的大容量和低成本是空陆不能比的

 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促进会统计,海运贸易量按重量计算,占全球贸易总量的90%,按商品价值计算,占70%以上。而且海运的成本很低,只有航空运输的1%,公路运输的3%。

所以,海洋就是一个全球航运的“高速公路”,经济强国必然也是海运强国。

不过,这个“高速公路”也是需要维护的,就像汽车跑的高速公路需要公路救援一样,奔忙在大海上的各种船只,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车祸”——有遭遇风暴损坏的,有触礁的,有撞船的,有起火的……

这时候,就需要海上的“公路救援”出手了!恰逢华语电影首部海上救援题材电影《紧急救援》上映,中国救捞人的故事也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这只是基础训练

 海上救援的难度,不知道比公路救援高了多少个数量级,因为海洋实在太广阔了,距离遥远,天气莫测,大风巨浪,还存着容易产生错觉、不易发现目标等困难。为了快速施救,除了船舶,更多的要使用直升机和水上飞机,对搜救人员的要求也很高。 搜救人员都要练些什么?

首先必须得会游泳吧?但这个游泳,可不是在泳池里的体育锻炼,而是要在6米的深度,在高压和低能见度下,练习各种水中救援技能——自由潜、深潜水闭气控制训练、深潜水救援障碍排除训练、深水极限本能训练……

在救援遇险者时,被救援者往往会因为恐惧死死抓住救捞员,需要通过或轻或重的拍打让他们冷静下来才能施救,这不仅仅是在考验体能,而且也是在考验心理。  潜水或游泳,还只是一个基础,因为海上救生是一个综合性的团体行动,队员还得掌握机降、索降、伞降、登临等技术,还具备一定的医疗技能,因为有些伤员得在当场就进行救治才更有可能活下来。

载具的操纵,特别是驾驶直升机,更是一个技术活加体力活。因为有可能会长时间低空悬停,既要照顾到海面上的人,又要小心风浪,要各种微操,属于重体力劳动,对心理素质要求也很高,一般人根本干不了。

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每艘船舶以及沿海国家,都有救助海上遇险者和遇险船舶的义务。当然,条文是条文,真要执行,也得救援力量够得着不是?所以,能进行大范围海上救援的国家,必然是海上强国。

▲美军实施救援的HC-130J

比如美国,就拥有与其军力相称的海上救援能力。2014年5月2日,一艘委内瑞拉渔船在距离墨西哥卡博圣卢卡斯以西接近2000公里处的太平洋上起火,船上有11名中国船员,他们在逃离渔船后,困一只救生筏上,被另一艘渔船所救,但其中4人被严重烧伤,急需救治。

美国空军第563救援行动大队收到求救信号后,派遣2架HC-130J救援飞机,3架“铺路鹰”直升机,共48名队员施救。

▲率先到达的伞兵

HC-130J经过11小时飞行(含空中加油)先行到达,投下携带医疗器具的伞兵。他们用充气艇登上渔船,对伤员进行救治,保住了其中两人的生命,另两名伤员不幸身亡。4日上午,直升机到达,将伤员运送至卡博圣卢卡斯救治,未受伤的中国船员则搭乘另一艘中国渔船回国,这是一次非常典型的海上搜救实例。

可能大家会想,我们中国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呢?当然有!

中国的海上搜救事业始于七十年代,1973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成立了全国海上安全指挥部,负责统一部署和指挥海上船舶防台风、防止污染海域以及海难救助工作,办事机构设在交通部。

▲我国的海上救援能力日益完善

1989年,根据《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要求,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交通部建立“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负责全国海上搜救工作的组织协调,日常工作由交通部海事局承担,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提供配合。

也就是说,解放军海军也是搜救力量之一。如果注意军事新闻的话,会注意到海军会时不时搞一些搜救演习,这一方面是为了演练搜救落水飞行员、水兵,另一方面也是为搜救非军事人员、船舶做准备。 ▲海军要准备打仗,也要准备救援

交通部海事执法船舶是海难救助的重要力量,在海上搜救中承担现场的组织协调和救助任务。近年来,交通部加强海事执法队伍的建设,拥有一批3000吨、1500吨级和60米、45米、35米级海事执法船,执法兼顾搜救。

当然,最专业的队伍,还得数交通部的救捞系统。

2003年以来,交通部分别在烟台、上海、广州成立了三个救助局及所属18个沿海救助基地,在大连、烟台、湛江等地建立了交通部海上救助飞行队,形成了专业的立体求助网。

▲可以看出,险情的数量还是不少的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贸易额飙升,航行在内河、沿海的船舶数量剧增,险情的数量随之增加,搜救工作变得繁重起来。大家不要以为没有恶劣天气水上海上就平安无事,因为很多事故都不会登上新闻版面,而事实上船舶事故和险情几乎天天都有。

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发布的2020年8月份的数据来说,当月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共接到各类遇险报警321次,核实并组织、协调搜救行动171次,派出搜救船舶1039艘次、飞机44架次,搜救遇险船舶141艘,其中108艘船舶获救,搜救遇险人员1212人,其中1162人获救,搜救成功率95.9%。



▲灭火后的隆庆轮被拖带航行

2020年8月20日4时,载有3100吨汽油的“隆庆1”轮和砂石船“宁高鹏688”轮在长江口相撞,导致隆庆轮起火,砂石船沉没。东海救助局接获险情后,立即调遣“东海救101”轮、“东海救102”轮和救助直升机“B-7361”、“B-7359”先后赶赴现场救援。

“东海救101”轮在海面救起3名遇险人员,“东海救102”装载着30吨灭火剂,对隆庆轮进行喷水降温和灭火。数小时后大火被扑灭,避免了全船大爆炸的严重后果。随后,应急队员登船搜索,勘测油气浓度,寻获并转移了遇难人员遗体。

类似这样的救援实例还有很多,大多数都不为人所知,但这还不是中国海上救援经过的最严重险情。



2018年1月6日晚8时,伊朗国家油轮公司所属的巴拿马籍油轮“桑吉”号(MT Sanchi)装载着13.6万吨天然气凝析油驶往韩国,在距离上海300公里的东海海面上,与装载着6.4万吨谷物的香港货船“长峰水晶”号相撞。

撞船后,“长峰水晶”勉强漂浮,“桑吉”号着火,并且持续燃爆,一时间海面上火光冲天、毒烟弥漫,油污遍布海面。



凝析油就是天然汽油,极其易燃易爆,燃烧之后还会分解产生一氧化氮、二氧化碳、硫氧化物等有毒的烟雾。运载十几万吨凝析油的油轮起火爆燃,在世界海难救援史上无先例,事故地点风大浪急,远离海岸,如何施救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接到求救信号,确定了撞船位置后,派出包括专业救助船、海事执法船奔赴事故现场进行援救,同时协调过往商船、以及周边的数艘中国籍渔船赶往现场参与搜救。



途经此处的中国渔船“浙岱渔03187”号最先赶到,救起了“长峰水晶”号上的全部21名船员,但根本无法靠近如同大火炉一般的油轮。

凌晨4时,专业求助船“东海救101”和“东海救117”经过8小时航行到达事故现场,此时的“桑吉”轮漂在海面上,船体倾斜,火势凶猛,伴有燃爆,十几海里外都能闻到刺鼻的味道。救援船几次试图靠近,寻找生还者,都被燃爆和毒烟所阻,只发现并捞起一具遇险船的遗体。

接下来的几天里,海面一直刮着6到8级风,浪高达5米,气候非常恶劣,求助船舶横摇达25度,船上的救生艇都被海浪拍碎了。10日,专业救助船“深潜号”号、“德深”号以及“东海救101”轮冒险抵近实施灭火作业。中午时分,桑吉轮船艏位置再次发生了爆燃。



1月12日,一艘日本救助船也加入灭火作业,但因为火势太大,中日两国调集的泡沫不够用,火势无法控制——因为失去动力的“桑吉”号还在向远离中国的方向漂移,救助船舶返回上海补给,单程要10个小时,来回要一天。后来安排了一条拖轮专司补给,然而仍然不够用。

所以,不能等到完全灭火再施救了。于是,1月13日的上午8时35分,“深潜号”通过吊篮运送4名搜救人员登上了仍然在熊熊燃烧,随时可能爆炸的“桑吉”轮。

▲4名队员,连同救援船本身,都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

搜救人员在自身生命面临极大危险的情况下对“桑吉”轮驾驶台和人员可能存在的场所进行勘察,在一个生活舱搜寻时,救援队员明显感觉到温度正在一点点升高,一测温,结果是89度!他们看到,船员生活的舱室被烧光,钢板被烧弯,天花板全部掉落,形同火炉,船员没有生还的可能了。

搜救人员在驾驶台取下了“黑匣子”(航行记录仪),又在二层甲板上发现了两具遇难者遗体。4名救援人员多次尝试搜索更下层舱室,因为高温热浪和浓烟,根本无法进入。13日9时3分,4名搜救人员携2名船员遗体和黑匣子返回“深潜”号,登轮搜救行动结束。



第二天10时20分,赶来的12名伊朗救援人员试图登船,因为更加猛烈的火势而没有成功。两小时后,“桑吉”轮突然猛烈燃烧,火焰高达1000米!又经过4个小时,“桑吉”轮沉没。

事后,伊朗劳工部表示,事故中伊朗船员无人生还令人遗憾,但中国为搜救船员和扑灭火势做出了巨大努力。伊朗社会福利部部长拉比伊向中国驻伊朗使馆发来感谢信,特别感谢了那些冒着巨大生命危险、不顾毒气和爆炸威胁尽全力参与救援的中方人员。

“桑吉”轮是中国海上搜救史上最困难最危险,也是创下世界纪录的一个案例。从中不难看出,搜救人员要面临何等危险,在和平时期,这大概就是最考验勇气和决心的职业了。



如果只是文字描述,看看照片,这个体会恐怕还不够深刻。现在,电影《紧急救援》就将海上搜救这个很少为人所知的特殊职业带入了大众视野,让我们可以非常直观的体验到这个既专业,也危险,又非常光荣的职业。



大家可能已经看过不少美式灾难片,其中以救援为题材的作品也不少,而国产类似题材的电影一直是空白。

为了拍好这部有开创意义的电影,有着“魔鬼导演”之称的林超贤对演员进行了8个月的高强度集训,训练体能,学习专业救援队的知识和技能、机械的操作、“第一急救”,如何在不同的危机里(水、火、深山等)进行第一时间的紧急救援。演员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辛劳,甚至还要冒险。

 

男主角彭于晏拍摄水下镜头时坚持不用替身,在7度的水中浸泡十几个小时,如同置身冰库。他还曾经被威亚钩住,压到池底,所幸通过自救脱险。彭于晏表示,其实训练才是最累的,拍戏只是把训练的内容体现出来,“拍完这部戏,我到现在都不想游泳了。”



而且影片中的深水、火焰,极少用特效,大多是实拍,海上坠机的那场戏,置景师搭建的机舱内景根本无法满足林超贤,他希望这台飞机是真的。

于是,剧组专门买了一架退役的空客A320客机从美国运到墨西哥,并且对这架飞机实行的暴力拆解,将这架飞机的机翼拆了,更是将这架飞机直接“拦腰斩断”,这也就有了我们看到电影中失事飞机的惨状。

同时,还找到了当年拍摄《泰坦尼克号》的摄影棚,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户外水池。开拍时飞机慢慢下沉,海水四处涌入,高压逼仄的环境带给演员的是更真实的下意识反应。

除了水上营救,剧组的演员们还要面对林超贤准备的火之试炼。



 拍货轮失火那场戏时,剧组搭建了大量的真实火景。像是彭于晏置身火海中的场景里,那些火焰和爆炸很多都是真的。要表现打捞队员日常的艰辛,就要让演员置身于一个尽可能还原的场景当中,从而捕捉下演员最真实和传神的反应。

演员们在真实的烈火和寒冷中,展现出了救援行动最残酷最真实的一面。这就是电影呈现出让人感到身临其境的一面。

电影具有高真实度的另一个原因,是其中部分角色和相关事件都有现实原型。

辛芷蕾饰演的机长方宇凌,原型人物就是中国仅有的两位女搜救直升机机长之一的宋寅,参加过400多次救援任务的资深救援机长。



而影片中最为惊险的压轴大戏,原型应该就是桑吉轮。

真实的救援英雄在观看了《紧急救援》的点映后表示,“彭于晏和整个救援小队的动作都非常专业”,“从一开始到播放结束,我的心情都很激动。因为我觉得每一个场景都很真实,真实到我想上去帮忙。”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在电影上看到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和职业,但看到中国救捞人,这应该还是第一次。现在,到电影院去欣赏这部基于真实事件,由林超贤导演执导,充满惊险情节的海上救援电影,既有眩目的视觉效果,又能感受到专业的力量和拯救的伟大。



“救援队每一次出任务都是面对一场灾难,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机留给自己,这是一件对常人来讲很难做到的事情,但却是他们的日常。”

电影已经上映,让我们一起,用电影向光荣的中国救捞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