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武汉合并鄂州,武汉的经济总量将超越成都,成为国内经济实力第二强省会,仅次于广州



文 | 《财经》记者 孙颖妮

2020年2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经济发展一度陷入停滞。但疫情结束后,这座城市正在加速经济重振、浴火重生。

近期,武汉市发改委针对湖北省政协提案作出回复,回复中提到“鄂州并入武汉属国家重大行政区划调整”。回复称,下一步,武汉市加强研究论证、分析评估,并经湖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后,严格按照《行政区域管理条例》和《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做好相关工作。

这则消息的出现再次引发了外界尤其是湖北省内人对武汉即将合并鄂州的广泛猜测和讨论,同时,也引发了业内人士对城市扩容问题的再一次探讨。

事实上,关于武鄂合并的猜测和讨论由来已久。2019年,中国移动湖北公司成功开通鄂州市首部027固话,标志着“武汉鄂州通信一体化”工作取得关键性突破,当时这一举措也被外界认为是鄂州和武汉即将“在一起”的前奏。

近年来,合肥、西安、成都、济南、长春等省会城市,纷纷借助合并周边地市实现了扩容。尤其是今年6月以来,新一轮城市扩容风起云涌。

《财经》记者了解到,自今年6月起,共有成都、长春、烟台、邢台、芜湖、南通、六盘水等7个城市完成扩容。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志刚向《财经》记者表示,城市扩容有两方面的背景:一方面城市之间尤其是省会等中心城市的竞争越发激烈,另一方面,省会等中心城市需要更大范围更大程度的发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目前,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明显,而区域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需要先增强其综合实力。而通过扩容来做强做大中心城市是一种客观需求,也符合当前城市区域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中国正在加快形成“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区域空间格局,但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必须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先让中心城市做大做强,从而引领都市圈、城市群的建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在中国城市发展目前阶段来看,这是一个客观需要。”

叶堂林表示:“近几年,我们提城市群建设比较多,但实际上中国很多地区还没有跨过都市圈的阶段,同时,有些地区的中心城市整体实力还不够强大。”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住建部村镇建设司乡村规划研究中心华中分中心副主任郭亮对《财经》记者表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过度集聚会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此时就要更多的考虑区域协同发展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着力推进一体化发展。但位于中部的武汉目前显然还是一枝独秀的状态,重点还在练好内功,继续扩大自身实力,参与区域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扩大行政版图以补足自身存在的短板。

郭亮认为,鄂州自身具备的优势以及与武汉在各方面存在较高的匹配度、关联性、功能互补性,为两城的合并提供了可能性,尤其是在武汉光谷东扩、鄂州顺丰国际机场建设等背景下,这一可能性也在增加。可以想见,两城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完善武汉市的整体功能配套与布局,提升武汉的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带动湖北的经济发展,并有助于中部地区新崛起战略的实施。

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

城市扩容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的不断增多,靠原有的土地等要素已经不能支撑城市继续更好地发展,通过扩容,城市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影响力得到提高。

叶堂林表示,中心城市的发展必然带来都市圈发展水平的提高,但在这一过程中,首先体现的是中心城市自身的扩张和壮大,如果中心城市的实力还有待加强,城市的辐射和外溢效应也会受到影响。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告诉《财经》记者,中心城市相比其他城市,有着特殊的功能和地位,做强做大中心城市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中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处在一个大集中小分散的状态,人口和经济活动向一些优势地域集中,这是一种客观规律。

然而,对于城市扩容,也存在着一些争议。有观点认为,扩容会使得省会等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更加明显,挤占省内其他城市的发展空间。

但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詹庆明向《财经》记者表示,无论扩容与否,中心城市都会对周边地区产生一定的虹吸效应,但是每个地区都需要有一个实力足够强大的中心城市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从全国目前情况来看,一个地区没有实力强大或者‘网红’的中心城市,这个区域就很难发展起来。”

武汉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全国经济格局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2016年,国家首次明确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复函》,原则同意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补齐高端功能短板,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服务带动功能,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

基于这一定位,2018年,武汉在《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中明确目标:武汉将分三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21年基本形成框架,2035年初步建成,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全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世界亮点城市。方案提出,武汉要在打造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等方面发力,建设综合经济实力强、产业能级高端、资源配置高效、集聚辐射能力强的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对于承载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引领武汉都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等重任的武汉来说,综合实力还需继续增强。

李志刚对记者表示,基于武汉的重要战略定位以及目前的发展阶段,武汉还需要继续做强做大,从而在各个方面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而扩容是目前阶段的必要选择之一。

另一方面,城市之间激烈的竞争也使武汉倍感压力。

詹庆明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城市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各大城市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纷纷通过扩容的方式增强自身实力。

记者了解到,传统的一线城市中,北上广深稳居前四,竞争相对温和,而以成都、武汉、重庆、杭州、南京为代表的新兴城市目前竞争十分激烈。武汉不仅面临东部强市和西部成都、重庆的竞争,也面临中部长沙、郑州崛起势头强劲的挑战。

其中,武汉与同为国家级中心城市的成都竞争尤为激烈,在经济体量方面,武汉2019年的GDP规模落后成都近千亿。

同为国家级中心城市,一个是中部龙头,一个是西部龙头,成都的快速发展自然给武汉带来了很大压力。

李志刚分析,如果武汉能够合并鄂州,竞争力和影响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武汉的经济总量将超越成都,在全国城市的排名有望继续上升,在新一线城市中的地位将得到更大的巩固和提升。

武汉扩容,鄂州为何是最好的选择?

客观需要是一方面,但两地最终能否走向合并还必须要看是否具备客观条件。

叶堂林告诉《财经》记者,两个城市的匹配度、关联性、功能互补性以及合并之后能否更高效率地提升中心城市的实力,这些都是两城能否合并的重要条件。

那么,外界为何纷纷认为,武汉若要进行扩容,合并鄂州是最好的选择?武汉与鄂州的互补性如何?若武鄂合并实现,对武汉有何作用和意义?

詹庆明对《财经》记者表示,武鄂合并,两城具有较多的优势条件,且两城在交通、通讯、产业和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一体化发展日益加深,目前两城融合度本身已经很高。

两城的距离非常近,相距约50公里,地理优势明显,尤其是鄂州西的葛店开发区,与武汉的光谷东区基本上就是接壤。事实上,长久以来,鄂州都是离武汉最近且“走得也近”的城市,鄂州本身就是武汉城市圈的成员之一。

目前,两地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步伐也正在加快,在交通方面,目前,武汉的地铁线路11、19号线和有轨电车T2、T9线路都已经延伸至鄂州,两地的交通一体化正逐渐形成。

同时,武汉多个大学的校区已经搬迁至鄂州,例如华中师范大学占地3000亩的新校区就建在鄂州,中国地质大学新校区建在武汉、鄂州交界的左岭。

詹庆明表示,“我们利用大数据监测到武鄂两地的人员流动已经十分频繁,例如鄂州很多居民就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上班,每天通勤往返两地”。

在产业协同方面,鄂州目前已经成为承接武汉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的重要基地,鄂州的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承接了大批武汉龙头企业在此建立现代化制造基地。若两地实现合并,有利于鄂州更好地承接武汉的产业,带动鄂州产业升级、科技创新。

记者了解到,鄂州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西邻武汉,东接黄石,北望黄冈。在长江流域处于“得中”地位。

目前鄂州正在建设亚洲最大的货运机场——顺丰国际机场。该机场由顺丰集团和湖北省政府联合投资建设,是湖北省打造国际货运大通道的重要举措。建成之后将是亚洲第一个、世界第4个专用货运枢纽。

今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印发《关于促进航空货运设施发展的意见》,明确鄂州机场定位为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与北上广深等综合性枢纽机场共同组成航空货运枢纽、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规划布局。

李志刚告诉《财经》记者,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是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但是武汉缺少空中货运,而鄂州的空域资源十分丰富。若两地实现合并,武汉的天河机场与顺丰国际机场可以实现深度联合、协同发展,武汉将在全国成为继北京、上海、成都后第4个拥有双民用机场的城市,武汉航空业短板将得到弥补,城市功能将得到极大提升。

其实,早在2018年,《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印发,根据方案,武汉大都市区范围内将实施武汉天河机场、顺丰机场“客货双枢纽”发展战略,使武汉依托鄂州成为继北京、上海、成都之后全国第四个拥有两个大型运输机场的城市。

2018年12月,武汉-鄂州又被列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可以看到,若武鄂合并,武汉建设物流枢纽将迎来巨大突破。

对此,业内分析,若武鄂合并,武汉就是水陆空的九省通衢,必成商贸物流中心,甚至链接全国,走向世界。同时货运机场背后是一个高端制造和高端服务的产业链,对武汉建成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詹庆明告诉记者,鄂州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中段,沿江长度较长,若武鄂合并,武汉的沿江段将大幅增加,对于武汉进一步开发长江沿线,推进高质量的沿江发展和港口码头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城市群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在城市竞争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武汉的GDP总量为16223亿元,鄂州为1085.72亿元,成都为17012.65亿元。

可以看到,若武汉合并鄂州,武汉的经济总量将超越成都,成为国内经济实力第二强省会,仅次于广州。

值得注意的是,在武汉2018年发布的《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中,武汉提出的目标是:到2021年,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城市第一梯队、世界城市先进行列。

如今距离这一目标仅剩一年多,但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武汉的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因此,外界也猜测,武鄂合并或已箭在弦上。

两城合并,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城市扩容并非易事,尤其是通过调整行政区划实现城市扩容的方式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一撤一设,既是打破更是融合,是在人口、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互补、融合发展。若推进不利,部分地区很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两城合并后,如何实现更好的融合发展,如何实现合并的目的,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

李志刚向《财经》记者表示,扩容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质”。城市扩容要做好精细化的统筹规划,增强发展活力。两城合并,就要涉及到人口、土地、资源等各方面要尽快在新的层面进行统筹和精细化的空间规划布局。城市扩容后要避免粗放的建设造成土地浪费,十分注意节约集约用地,坚持高质量发展。

同时,城市扩容后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管理跟不上,且两城合并后在体制机制方面也需要磨合,因而要加强制度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机制,为高效率的融合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另一方面,“城市扩容也要把握好扩张的度”。叶堂林对《财经》记者表示,随着资源的聚集,中心城市必然会一定程度挤压周边其他城市的发展空间。

“为什么全国各地的大城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种挤压效应呢?为什么国外很多城市的扩张不是采用行政区划调整的方式呢?”叶堂林表示,主要还是中国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中国各个行政区之间界限十分分明,竞争激烈,这就很容易造成相邻比较近的城市间存在较激烈的竞争关系,合作难度增大。“例如有的城市会担心,我的企业如果建到你那边,我的GDP和税收就有损失”。

所以,中国需要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创新和突破,不断探索跨行政区划合作的路径。就目前阶段来看,部分城市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实现城市扩容是最优的选择。

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城市扩容等方式做强做大中心城市,中心城市要进一步提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都市圈、城市群发展,发挥好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这才是做强做大中心城市的根本目的。

尹稚表示,武汉本身在湖北的地位就是一家独大、首位度极高,湖北的其他城市与武汉相差巨大。作为湖北的省会和中心城市,武汉自然需要通过人力、资本、技术等各方面的外溢来带动湖北二三级城市的发展。同时,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和中部的龙头城市,武汉要起到带动武汉都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引领中部崛起的巨大作用。

疫后的武汉正在加速重振,武鄂合并还有多远,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