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聊电影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当代“追星锦鲤”——金球奖影后西尔莎·罗南。




这个妹子作为好莱坞崛起的演技新星,合作过的名导、大咖不计其数。

最近还得到了跟偶像亲密搭戏的机会。

谈起跟这件事,她简直就是抑制不住地狂喜炫耀——

“我是看着《泰坦尼克号》长大的,但8岁的我怎么也想不到,有天我能亲到肉丝!”



“我就是新版杰克!新版小李子!”



面对迷妹的表白,凯特·温丝莱特也热情地做出回应。

她特地嘱咐导演,把两人在片中的重头戏,安排在了西尔莎的生日那天,让迷妹追星的美梦华丽丽地成真。

这个拍摄花絮,一度让网友们纷纷开始“转发罗南”,想要蹭蹭她的好运。



而两人激情合作的影片,便是今天要聊的——《菊石》。



早在2018年,影片选角确定时,《菊石》就成了影迷们最牵肠挂肚的影片之一。

原因无他——在《卡罗尔》之后,我们终于又迎来一对极品选角的姬友CP。





本片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讲的是“化石猎人”玛丽·安宁,与贵妇夏洛蒂·默奇森之间的禁忌之恋。



这两人在历史中都确有其人。

玛丽·安宁出身于贫困家庭,从小接受的教育十分有限,但在地质学和解剖学领域展现出过人的兴趣与天赋。

儿时起她就跟随父亲去海滩寻找化石,卖给游客以贴补家用。



在她的收集成果中,包括史上第一具完整的鱼龙化石,第一具蛇颈龙化石,第一个完整的翼龙化石等,很多被博物馆收藏至今。



玛丽绘制的蛇颈龙手稿

由于宗教的影响和科学研究的局限,当时的人们普遍相信“创世纪”一说,认为地球只有几千年的历史,所有的生物都不会灭绝。

而玛丽的发现,则推翻了这些说法,在宗教和科学领域同时掀起了一阵波澜,也为日后的史前生物研究,打下了关键基础。

因此,当时有不少地质学家慕名前去拜访玛丽,其中就包括默奇森夫妇。



他们经常辗转各地,开展化石收集和研究工作,在与玛丽共事的几个星期里,妻子夏洛蒂与她成为挚友,两人之后一直保持书信往来。

所以在真实生活中,这两位女性并非同性恋人。

出于戏剧化演绎的考量,《菊石》的导演才将她们的故事,塑造成了一段跨越阶层、代际的同性爱情。



两名女主见面的契机,也始于化石。

地质学家罗德里克听闻玛丽的专业成就,带着妻子夏洛蒂亲自拜访取经。



但在这期间,体弱多病的夏洛蒂变得力不从心。

出于健康原因,罗德里克把她暂时托付给玛丽照看,自己独自启程去外地考察。



起初,玛丽并不想理会这个住在旅馆娇弱贵妇,一心专注于发掘新化石。

但没过多久,夏洛蒂因高烧昏迷不醒,玛丽不得不把她接到自己家中养病。



她让出自己的小床,全天候守在身边观察,甚至硬着头皮去找闹翻的闺蜜买药,只为尽快帮夏洛蒂退烧。



在这样的细心照顾下,夏洛蒂终于痊愈了。

她对玛丽的工作也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

之前玛丽没能搬动的一块巨大化石,在夏洛蒂的帮助下,终于被搬回了家中。



在这种朝夕相处中,玛丽再也无法忽视夏洛蒂对自己的吸引力,而一直倍感孤独的夏洛蒂,也对玛丽产生了不同寻常的情愫……



据说,为了展现两位女主之间一触即发的情感,罗南和凯特主动要求出演大尺度情欲戏。

两人在片场一块设计和排练了这场戏的内容,搞得导演都为此紧张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戏并非为了噱头而故意放开尺度,而是想让每个观众去发掘人物背后的动机。

在我看来,片中真正让玛丽与夏洛蒂走到一起的,是她们身上同病相怜的孤独感。



在外人看来,夏洛蒂有一个富有的丈夫,生活衣食无忧。

但实际上,她长期生活在压抑的氛围中。

丈夫一边控制着她的衣食住行,一边又一心扑在化石上,无心给予她爱与关怀。



在家中,因为体弱多病,她连每顿吃什么也不能自己选择。

在外人面前,她更是毫无尊严,只是丈夫身边一个必须在场的摆设。





片中有这么一场戏,大病初愈的夏洛蒂想要帮助玛丽做家务,却发现自己连最简单的活儿都做不好,当场情绪失控,崩溃大哭。



在夏洛蒂的世界里,“不被需要”带来的空虚与寂寞,远远超过了她所能承受的范围。

而玛丽这边,虽然她在地质学界已是鼎鼎大名,但官方一直不肯承认她取得的成就,仅仅因为她是个出身贫寒的女性。



在男性占据绝对领导地位的科研领域,玛丽的名字经常被人为抹除、取代,外界仅能看到化石捐献者的姓名。



普通人并不知道,那个冒着被落石砸伤的风险,年复一年在野外找化石的人,是一名女性。



玛丽热爱化石,对这项工作怀有敬畏之心,但她的母亲却总是把化石视为谋生的商品,并不理解她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感。



玛丽也曾有过爱慕的对象,就是闺蜜伊丽莎白。

然而对方无法承受这份特殊感情的重量,只能残忍拒绝玛丽。



在玛丽的世界里,她要同时承受着来自同性与异性的孤立与排挤。

可以说,尽管两名主角来自不同的阶层,却都被同一种孤独感所控制。

片中有一个设计巧妙的情节,成为推动女主感情线的关键节点——

两人共同受邀出席一个音乐晚会,见惯了大场面的夏洛蒂很快与周围的客人打成一片,而玛丽却被这种氛围搞得社恐发作。





音乐会开始时,夏洛蒂没有与玛丽坐在一起,这让玛丽感觉到自己再一次被孤立,于是独自提前回了家。

直到夏洛蒂归来,看到她情绪发泄时写下的语句,才体会到玛丽内心的孤独。



这段情节被安排在夏洛蒂情绪崩溃之后、两人共同挖出巨大化石之前,在片中承上启下,细腻展现了两位女主之间的情感变化。

不过她们的这段特殊感情,随着夏洛蒂被丈夫接走戛然终止。



之后的某天,玛丽接到了夏洛蒂的来信,立刻兴奋地前往伦敦拜访。

可她没想到,夏洛蒂把她叫到伦敦,是想让她与自己一起生活,让她再也不用为了生计,去海边风吹日晒地找化石。



这让玛丽认为,夏洛蒂自始至终都没有理解过她,自己不过是这个贵妇人生中的一件装饰品,就像那些被放进玻璃匣子的化石一样。



她当场拒绝了夏洛蒂的好意,独自住进了旅馆。

影片结尾,两人不约而同来到博物馆,在被玛丽发现的鱼龙化石标本前相遇,故事也在这种怅然若失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总的来说,两名女主在片中的表演十分精彩,在克制隐忍的整体氛围下,为观众精准呈现出了人物内心的压抑与波澜。





但影片的不足也显而易见,导演没能权衡好故事里阶层差异与女性权利这两大主题,导致两人的矛盾爆发略显仓促,一直到结局都有些让人意难平。

影片最具价值的一点,是让我们认识了玛丽·安宁这名女性,她既伟大又平凡,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



说起来,在女性题材的影片中,讲述女性的欲望如何受到压抑与忽视,是十分常见的一类母题。

但这种“欲望”其实并不仅仅指向情欲,也包括她对事业的热爱,包括她对自由追求理想的渴望。

就像片中的玛丽·安宁,尽管一度不被官方认可,遭受着同行男性的打压与排挤,尽管她的名字经常在科研报告中被人忽略,但她从未放弃。

最终凭借自己的才华与坚持,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愿这样执着而可贵的热爱,都能被人们看到、理解并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