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下行,今年春季以来,中国多地政府推出了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的刺激计划。那么,这些政策对于提升消费和消化过剩产能是否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呢?
中国国务院3月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期通过旧车和家电的更新升级,推动消费增长并消化过剩产能。而多地政府也推出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以旧换新”给予补贴。
然而,由于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沉重而无法提供更大优惠,且政府补贴条件严苛,这些刺激政策的初步效果并不乐观。美国《纽约时报》本周一指出,中国的月均汽车销量超过200万辆,但截至6月25日,仅有11.3万辆车符合补贴条件,而大多数汽车需至少13年车龄才符合更换补贴资格,且补贴金额仅为新车价格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而新家电如洗衣机和冰箱的折扣约为10%,这对消费者而言难以起到促销的效果。
政府通过出台财政措施以刺激消费的做法并不新鲜。2009年,美国、德国等相继推出过“旧车换现金”计划,以提振汽车销售。但相比之下,中国目前的补贴政策效果不佳是什么原因呢?
《纽约时报》认为,这与中国“以旧换新”政策的资格限制严格,地方政府资金有限且债务沉重而不愿提供更多补贴,以及中央政府未能提供有效的支持有关。此外,房地市场的崩盘也导致数百万中国家庭对大宗商品的购买一项趋于谨慎。因此,官方相关刺激政策并不能解决中国当前最大的经济问题之一——消费者支出疲软。
中国国内产能过剩、消费不足之际,海外市场经济也同样面临欧美等国的贸易限制措施。报道引述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今年制造的汽车已占据了欧洲约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加上中国补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证据,促使欧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开征额外关税。
报道还指出,尽管中国的新能源车销量上升,但汽油车销量下降,总体汽车销量变化不大。5月份的相关数据也显示,中国汽车总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并不显著。而虽然家电销售有所增长,但仍不足以消化过剩产能。与此同时,由于海外需求增加,中国5月份出口家电的数量同比增长了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