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国运之战?不是房地产的起伏高低,不是社区买菜的APP进化,也不是教培内卷的跌宕,而是——科技创新之战。

为什么中国一定要抢在2030年之前,把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

为什么我们的独角兽新增数量下降,会引起最高层的关心和担忧?

为什么美国要限制外籍人士从事AI行业,牢牢卡住人工智能领域的脖子?

近日,一个史无前例的新机构在工信部设立了,传递出中国应变的重要信号。这个高新技术司下属的机构,被命名为——“未来产业处”。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带着科幻色彩的名字。国家部委的每一次调整动作,背后都有着深远的考量。它昭示着新型举国体制的微妙进化,也曝光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时代风口。

接下来,天量资金的流动、财税政策的倾斜、社会发展的重心,都将与此密切相关。

什么是“未来产业处”?为什么要设立这一新机构?

对此,经济日报在4月23日刊发了一篇文章阐释道,这是国家部委首次为未来产业专门设置的业务主管机构,此举意味着未来产业已进入国家产业布局规划。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篇《超前布局培育未来产业》的文章,署名是李玉举,为国家发改委直属的研究机构——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的副主任。



事实上,“未来产业”这个词,已经越来越高频地出现在中央和地方的工作报告、规划文件里。其严格的定义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你细品这5个词: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不确定性、前瞻性

毫无疑问,它代表着未来。也与当下频频出现的“新质生产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工信部的机构调整,就是在国家部委层面的一个实质性动作。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的信息,新设置的“未来产业处”在高新技术司下属,是其六大处室之一。虽然是新设的机构,但其排序在“关键技术一处”、“关键技术二处”之前。



值得注意的是,高新技术司本身就是去年9月,刚刚从科技部划入工信部。可以看成是这次机构调整的延续动作。

为什么要把高新技术司划入工信部呢?这其实涉及到科技部的重组,是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需要。

高新技术司的主要职能,主要包括:

组织拟订相关领域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规划和政策,组织相关领域技术发展需求分析,提出重大任务并监督实施,推动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未来产业包括哪些领域?

今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核心就是发展“未来产业”。主要包括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

这六大新赛道,是真正的时代风口,代表未来的产业方向。



更进一步的地,文件还明确指出了,哪些是未来产业的创新标志性产品,共有10个:

人形机器人

量子计算机

新型显示

脑机接口

6G网络设备

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

第三代互联网

高端文旅装备

先进高效航空装备

深部资源勘探开发装备

看到了不?这都已经是详细列到产品级,划重点了!

如果你所在的行业、企业,或者自己的专业是这些领域,那么可以偷笑了,是真正踩中了时代的风口。未来在这些行业,都有可能诞生重量级的产品。

如果不知道什么叫“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看看这些也就明白了。

未来产业,为何如此重要?

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近日,很多人关注到“独角兽之问”:

为什么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新增数有所下降?



实际上,从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呈现的数量来看,2021年、2022年中国独角兽数量增长,确实明显放缓。但2023年又有了显著的回升。

这一年里,中国新增56家独角兽企业,仅次于美国的70家。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仍是仅次于美国的“二号选手”。

影响独角兽企业的出现,背后有很复杂的经济社会成因,比如疫情的影响、国际资金的避险取向等,但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在未来产业发展上,中国还是一个奋力的追赶者。

因为,未来产业是最有可能“批量”诞生独角兽企业的领域。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

在2023年,AI取代了电子商务,成为全球独角兽的三大主要赛道之一。坐拥硅谷的旧金山拥有190家独角兽,保持了“全球独角兽之都”的称号,并且是其数量增长最快的城市。

OpenAI排名在过去一年提升了14位,成为全球表现最好、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价值达到7100亿,跻身全球前三。

在每一个未来产业对应的领域,都将面临激烈的角逐,大国博弈无处不在。

比如在未来空间产业上,聚焦空天、深海、深地等领域,研制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卫星导航等高端装备,开展重大科研攻关计划已经呈现你追我赶的焦灼态势。

按照最新公布的载人登月方案,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科学探索,满打满算只剩下5年半的时间了!在这一进程中,中国要持续研发新一代火箭、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装备。

届时,中国将发起两趟“星际快车”,将载有飞船和月面着陆器的运载火箭送到月球。

月球表面,将会印上中国人的脚印。

对此,美国显然不愿意将荣光拱手相让,其推出的“阿耳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计划,虽然一鸽再鸽,目前仍锁定了2026年9月作为登月时间。

这些面向未来的探索,不管来自中美抑或其他国家,都将带动众多产业一起突破瓶颈,拥抱新机遇。

发展未来产业,各地已经快马加鞭,只争朝夕。毕竟,这可能决定未来30年,城市竞争的新格局。

最积极的是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

其中,北京是最全面的,毕竟拥有全国最丰富的科创金融和高教资源,北京提出,要面向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六大领域,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

这定位,可以说是高屋建瓴了。

上海也放眼世界,提出了很高的目标。到2030年,上海要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材料五大领域,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

可见,京沪都是当仁不让的姿态。在具体的产业重心上,两大城市有不同的考量。其中,北京提出在未来空间领域重点发展商业航天、卫星网络,上海强调在未来能源领域提出加快商业化先进核能技术攻关。

其他省份和省市,则瞄准了独特的细分赛道,发力狂奔。

比如,江苏浙江两省,则依托比较成熟的制造业优势,更聚焦于产业具体赛道集中发力。

江苏提出的“10+X”未来产业体系,即优先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氢能、新型储能等一共十个成长型未来产业,并超前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类人机器人等一批前沿性未来产业。

浙江则选择优先发展未来网络、元宇宙、空天信息、仿生机器人等9个产业,并对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控核聚变及核技术应用等6个产业进行探索发展。

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也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行动计划。

广东将发展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产业五大未来产业集群,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给自己选定的赛道,结合实际就更加具体了,一共是8大未来产业: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

这些面向未来的产业,很可能决定中国城市竞争的新格局。谁能先行一步,抢占先机,就有可能实现层级跃升。

每一个火爆的未来产业赛道,都有可能催生一大批相关的科技创新企业,带来海量的财富涌动。

时代的弄潮儿,不可错过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