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针对华人的种族歧视的报告案例越来越多,特别是新冠疫情之后,华人无缘无故遭袭击的案例增加。最近一位华人反映在多伦多唐人街无端遭白人男子侮辱和谩骂,还差点挨打。

图源:小红书@要

网友吴先生说,不久前我和太太去Spadina和College附近办事,当两个人正在路边等待聊天时,有一个骑自行车的高个白人男青年路过,对我们进行侮辱和谩骂。而且他看我们对他的行为不予理睬,就恼羞成怒,在自行车道上放倒自行车,抽出身背的高尔夫球棒,嘴里一边不干不净一边手里挥舞着球棒要袭击我们。当时在场的工作人员都看在眼里并报了警。

据说他闹完事,就钻进附近的一所俱乐部里,看见警察来了,把所有犯罪工具都扔了,然后逃之夭夭。

警察在后面追赶,但不知是否能抓住。

吴先生说,这个青年人是陌生人,我们根本不认识他,也没有任何招惹他的行为,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恨我们,甚至要动手打我们。多亏当时有很多工作人员在场,否则我还不知会出啥事,因为我都准备好用购物车自卫了。

吴先生说,因为不是我们报的案,而是当地工作人员报的案,现在案件进展不清。但是我们会继续打听,跟进案情进展。

图源:高度见闻

据报道,由反对仇恨亚裔犯罪关注组主办的针对2021-2023两年反歧视热线(1-8779123123)接到的歧视案件所作的研究报告显示:

所统计的案件中,近32%的受害者表示遭到陌生人的人身攻击,28%的受害者遭受过言语辱骂或冒犯性种族诽谤,24% 的受害者受到刻板印象和不公平待遇,另16%的受害者面临骚扰或威胁。

种族主义和仇恨事件可能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任何地方,从私人空间到公共空间,从物理地点到虚拟地点。所报告的事件中,11 起发生在公共场所,包括公共交通或公交车站、公园或街道、商店或商店停车场;6起发生在私人空间,包括住所、房屋后巷或车道;还有发生在工作场所、学校操场等。

举报事件的受害者包括许多不同特征的个人,例如普通居民、出租物业的房东、工作场所的雇员、市政当局的许可证申请人、在投票站投票的选民、国际学生等。

尽管受害者的社会和经济特征各不相同,但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是明显的少数民族——华人。虽然热线没有收集所有个人身份信息,如年龄、性别等,但从已经收到的信息可知,最脆弱的群体是那些不会说英语的人。而国际学生是另一个弱势群体。

系统性歧视是真实存在的。当事件发生时,受害者最有可能首先致电警方寻求帮助。然而,许多受害者并没有像他们期望的那样得到警方的回应和服务。例如,在一起房东与租客纠纷案件中,受害人说,“我的房客(白人)曾五次报警,他们总是来调查。然而,当我三度报警时。他们拒绝回应。”更严重的是,有的受害人还遭受到场警务人员的双重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图源:高度见闻

刻板印象导致的不公平也反映出系统性歧视的存在。例如,一些华裔选民在选举中投票时,被指责“为什么你住在加拿大却英语说不好?”“他们不懂英语,怎么知道该投票给谁呢?”

根据全加华人协进会(平权会)多伦多分会与草根团体Project 1907日此前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在加拿大各地反亚裔种族主义和排外现象一直持续,且呈现令人担忧的上升趋势。

 该两组织录得,2021年度全国共有943宗种族主义事件报告,远多于2020年的643宗,升幅达47%。此外,去年度来自妇女、南亚和东南亚裔,以及儿童和青少年受害人个案数目,也有显著增加。

该报告分析显示,犯案者为白人的比例占75%,属男性的比例占74%,年龄25岁至64岁的比例则为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