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太卷了,在“2024年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车企大佬们都开始集体互怼了。第一个开炮的是华为余承东,虽然华为自称不造车,但华为确实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智驾领域,占据了某种主导地位。

因为是论坛,各家车企主事人也都放开了手脚,把心里的不满,一股脑地全都发泄了出来。为什么是余承东打响了头炮?因为他在会上,公然拉踩了比亚迪,有意无意地称:“比亚迪卷价格全球第一,但华为卷价值。”言外之意就是,比亚迪卖的都是低端车,而华为占领中高端市场。



此言一出,比亚迪品牌总经理李云飞第一个就不服了,反驳道:“比亚迪不只是卷价格,比亚迪也有腾势、方程豹、仰望等中高端品牌。”从价格来讲,比亚迪仰望U8都卖到100万以上了,而华为主导的鸿蒙智行,卖得最贵的问界M9,也才50多万。

李云飞还特别反击道:“问界、智界也都降价过,甚至阶段性降四五万。”也就是说,卷价格的不只有比亚迪,你问界卖不动的时候,一样卷价格。两家扎根深圳本土的大企业,率先打起来了口水战。由此可见,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卷到何种地步了。别说是同行了,就连两家深圳本土企业都互相怼起来了。



这场论坛,比亚迪成为最大的被针对方。吉利创始人李书福也反对无底线地内卷,不断强调,内卷是没问题的,但要公平、公正地内卷,要合理合法地内卷,不能一味地拼价格,甚至偷工减料。李书福没有点名,但懂的人都懂。李书福还对执法部门进行了旁敲侧击,要求严格执法,公平执法。什么意思呢?无非就是高压油箱事件,不了了之,至今都没有一个说法。

但言辞最犀利,脾气最暴躁的当属广汽老总曾庆洪了。曾庆洪毫不避讳地称,这么打价格战,不是办法,也没有出路,结局是死路一条。一个企业,不仅要以盈利为目标,还要承担社会责任,要提供就业,要向国家纳税。曾庆洪不惜揭自己的短,说广汽今年裁了不少员工。这个裁员主要就是来自于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三菱等。



对广汽而言,比亚迪的价格战确实伤得很深,主要抢占的就是日系车市场。以前,广汽依托于合资体系,赚了很多轻松的钱。可如今,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确实有些扛不住了。在国有大车厂与私营大车厂的竞争中,国有企业是存在天然劣势的。

一是,人工成本高,不能随便裁员,裁员补偿也都要给到位。二是,社会成本高,不仅要缴税,还要上缴利润。三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永远都有走后门,吃干饭的人存在。

可民营车企就不同了,赚了利润可以不分给股东,也不需要照顾关系户,员工成本就更低了。尤其是在人工成本这块,国有车厂处于天然劣势,社保都要缴,食堂也不能太差,逢年过节还得发点员工福利。对国企而言,养人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中国打工人都想拼命进国企的原因。

为了提高竞争的公平性,曾庆洪也提议,当纯电车市占率达到50%的时候,实施“油电同权”。什么叫“油电同权”?它的真实含义是“油电同责”。因为现在的电车享受了新能源补贴,购置税全免,不限车牌,就连养路费都不交,燃油税等,都没交。



在油车与电车的竞争中,油车处于政策上的绝对劣势地位。也就是说,广汽希望减少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扶持,因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十分成熟了,但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税收贡献,远远低于油车。这对油车不公平。

关于内卷,长安、奇瑞则秉持支持的态度。比亚迪的意思很明显,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过剩的经济,一定会破产倒闭一大批车企。打价格战,确实残酷,但它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也有利于产业走向集中化,增强头部企业的竞争力。要是手里没有牌,你可以不跟,但比亚迪一定要打价格战。

长安、奇瑞的观点也与比亚迪保持一致,支持价格战。大家可以发现,支持价格战的,基本都是自主品牌走的比较稳健的,既有比亚迪、吉利这样的民营企业,也有长安、奇瑞这样的国有企业。为什么这些车企都支持价格战?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掌握自主的核心技术,不怕打价格战。像比亚迪,奇瑞,一个主打新能源,一个主打油车出口,奇瑞还把发动机大量出口给了日本川崎重工。

二是,不得不打。你不想打,人家打啊。比亚迪发起了价格战,各大车企都只能接招,无法避免,不加入,就会被淘汰出局。广汽固然有怨言,心里有委屈,但还是得加入进来。像丰田凯美瑞,狂降至13万级,不就月销过万了吗?

如今已经不是赚轻松钱的时候了,广汽也需要适应薄利多销。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经过这一轮价格战后,“油电同权”也将必然到来。新能源政策退坡,是大势所趋,而电车全面取代油车,暂时内也不可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油电并行”。



尤其是,增程式、插电式混动车,市占率会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