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腐尸,命案逃犯,33年。

这几个关键词,来自于最近一桩“告破”的命案积案。

近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公安局通过生物检材比对,成功查明一具无名尸骸的真实身份,确认这具无名尸体为1991年杀害多人后潜逃的命案逃犯黄某某。

时间来到2023年10月29日,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一处废弃平房内发现一具高度腐败的尸体。民警现场勘查发现,这具无名尸体应是一名60岁左右、身高约1.7米的男性,结合后续勘查检验和现场情况判断,初步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性。但由于尸骸已经高度腐败,确认该无名尸的身份变得十分困难。



废旧房屋内发现尸体|图源:平安巴彦淖尔

最终,有关部门通过对该男子尸体中提取的相关生物检材做进一步检验,严密比对后,发现该具无名尸体应为河南省林州市某家族的相关成员,并最终确认该具无名尸体为1991年杀害多人后潜逃的命案逃犯黄某某。

很快,这一消息冲上热搜,不少网友好奇,所谓的“对提取的相关生物检材做进一步检验”到底指什么?是怎么确定尸骸身份的?

有观点表示,尸骸为男性,对相关生物检材做检验,然后将范围缩小至某一家族成员,综合三点来看,这很可能用的是Y-STR检测技术。

会“说话”的基因

Y-STR并不是什么很新的技术,在父子关系的亲子鉴定、失踪人口寻找亲人,甚至人群迁徙踪迹研究等情况下,Y-STR技术都起着重要作用。

那什么是Y-STR?

先来了解什么是STR。在DNA中,某些特定位置的片段会重复出现,这些重复出现的片段就叫STR,即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而每个人的STR情况都不太一样。Y-STR技术就是针对男性特有的Y染色体进行STR比对检测。

由于一般只有男性有Y染色体,Y染色体在父子间代代相传,且Y染色体高度封闭,有约95%的Y染色体是非重组区,不与X染色体重组,可以说Y染色体几乎是在父子间原样传递的。因此,只要男性拥有共同的父系亲属,那么他们Y染色体的STR也会高度相似甚至完全相同。反过来,如果两人的Y-STR高度相似甚至完全相同,就可以推断他们同属一个家族。

而且,获取Y染色体样本的渠道较多,毛发、血液、口腔黏膜、精液、指甲等,都含有Y染色体。即使对于高度降解的骨骸,也依然可以获得DNA样本,进而使用Y-STR技术。

再加上Y-STR在不同种族、民族和地域的人群中差异明显,因此,用Y-STR来缩小嫌疑人身份范围再合适不过。

本次无名男尸能确认身份,根据巴彦淖尔市公安局披露的消息,是对相关生物检材做检验,然后将范围缩小至某一家族成员,最终确认尸骸身份,这和Y-STR的“检验流程”十分相似。

而且,在法医学领域已应用多时的Y-STR技术,除了能帮助确认身份外,还有个独特的优势:在性犯罪案件中,尤其是精液与阴道液等组成的混合斑检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女性没有Y染色体,所以Y-STR检测分析可以排除女性DNA的干扰,不需要对男女成分进行分离就可以进行检测。

事实上,国内外也确实有利用Y-STR技术破案的例子,比如曾被网友称为我国四大谜案之一的白银案。

事件发生地是甘肃省白银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从1988年到2002年,14年间有11名女性惨遭入室杀害,最小的被害人只有8岁,其中还有受害人曾遭遇性侵害。凶手并非无迹可寻,实际上,他在现场还留下了指纹、DNA等信息。虽然理论上,每个人的DNA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挨个比对,就能锁定凶手身份,但是人海茫茫,找一个人谈何容易。

事件转折出现在2016年,那一年,一高姓男子因犯案留下了自己的DNA样本,被警方发现他与白银案的凶手Y-STR“匹配成功”,也就是说,他们属于同一家族。嫌疑人的身份范围自此大大缩小,很快,2016年8月26日,白银案犯罪嫌疑人高承勇在白银市工业学校的一个小卖部内落网,被抓后,他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除了白银案外,1992年发生的南医大命案最终被侦破,也是应用了Y-STR技术。相关部门先是发现被盘查人员麻某侠的DNA和南医大命案嫌疑人高度吻合,基本确定嫌疑人是麻某侠的近亲,又对麻某侠所在家系深挖,最终确认犯罪嫌疑人身份并抓获。

但是,Y-STR技术也并不是万能的。

不能忽视的基因突变

虽然Y-STR技术听起来很“无所不能”,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它也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而这些前提条件,也是该技术的局限所在。

首先,犯罪嫌疑人要是男性,并留下了DNA信息,而且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家族,要有人的DNA信息被警方录入或掌握。实际上,犯罪嫌疑人不见得都是男性,且有犯罪嫌疑人会破坏现场,导致技术人员无法提取有效的DNA。

退一步说,假设犯罪嫌疑人已经确认为男性,也留下了DNA信息并被提取到,但若他是跨地区作案,在进行调查等时,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家族并没有被列入“嫌疑家族”,家族中没有人的DNA信息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被警方掌握,那么此时基因检测对比就作用有限了。

当然,基因数据库不够完备不只是Y-STR的局限,实际上,不管是用Y-STR还是常染色体STR,都要有对应的基因信息库来进行对比、确认。

美国一被称为“金州杀手”,被指控有约10起谋杀案、50起强奸案的迪安杰罗,警方最初就是在已有的嫌疑人数据库里,对凶手的DNA等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但都不匹配。最终,警方将犯罪嫌疑人的常染色体DNA信息上传到一个族谱网站,借助商业样本库的数据,最终“匹配”成功,缩小嫌疑犯的身份范围。

《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的运用与规制》一书中也提到一个案例,1991年,某地一农场机井房内发生一起两人被杀命案,2015年,该地公安局利用Y-filer试剂盒检验送检的现场生物检材,得到16个位点的检验结果,并将结果录入本地Y数据库中尽显比对,结果零容差比中家系932个,也就是说,嫌疑人可能来自于这 932个家系中的一个。

但932家系所包含的人员数量依然十分庞大,案件侦破一度陷入僵局。2016年,公安局使用Y-filer PLUS试剂盒再次对该案现场生物检材增加位点检验,得到27个位点的Y-STR分析结果,结果在本地DNA数据库中比对未比中家系,最后跨区域比对后,17个位点零容差比中一史姓家系,案件最终得以告破。

对于“匹配成功”多个家族,研究者认为,这和Y-STR试剂盒包含的基因座数量太少有关。法学博士刘雁军还表示,DNA数据库建设所使用的试剂盒,与案件现场物证或犯罪嫌疑人所用试剂盒中所包含的基因座要匹配,否则不仅影响比对工作,还可能增加检验部门的工作量。

当然最“完美”的方法是建立一个庞大的、完备的,涵盖所有家族DNA信息的数据库,我国已经在推动建立相关基因库,但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要想将所有家族的DNA信息都记录进去,并实现全国各地数据库联网共享信息,要考虑成本、伦理问题等,目前还难以做到。



湖南湘潭岳塘区霞城街道霞城村在2019年,就已经推进Y-STR数据库建设|图源:岳塘区政府门户网站截图

其次,即使Y-STR“匹配成功”,也不见得就能为案件指出“明路”。

同样来自《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的运用与规制》中的一个案例,犯罪嫌疑人的Y-STR与案发地附近的冯姓家族,有15个等位基因全部相同,只有一个等位基因不同,但对冯姓家族进行DNA检验后,发现没有一个冯姓男子的Y-STR与犯罪嫌疑人一致,最少都差了一个等位基因。最终也发现,犯罪嫌疑人确实不是冯姓家族人。

对于“匹配成功”但犯罪嫌疑人却并非该家族人的情况,基因突变是可能原因。虽然Y-STR基因座突变率较低,但仍然存在突变的可能性。有研究者做过相关调查,发现在4999例已经证实亲子关系的父子中,有28‰的父子存在1个Y-STR分型突变,有2对父子存在2个Y-STR突变。

虽然相关部门也会提取嫌疑人的DNA与犯罪现场提取到的DNA做再次对比等,才会最终确认嫌疑人身份,但若是前期被Y-STR的比对结果“误导”,也对案件侦破不利。

还有一些极特殊的情况,如同卵双胞胎中有一人作案,但理论上二人的DNA完全相同,此时也不好分辨(但实际上,二人的DNA还是会有差异的,只是需要更进一步的精细对比检验)。

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方法,尽管有自己的局限性,Y-STR在当下依然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刑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