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首尔峰会达成共识:加强三边合作

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首尔举行了近五年来的首次峰会。与会的分别有:中国总理李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以及韩国总统尹锡悦。

《费加罗报》和《十字架报》报道指出:平壤议题本并未正式列入会谈议程,但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在会议前夕宣布即将发射卫星,使朝鲜问题成为峰会的焦点。周一,中日韩在三方峰会上重申了对“朝鲜半岛无核化”与和平的承诺,并表示:这符合三国的“共同利益”。日韩两国领导人敦促平壤取消这次将“损害地区和全球和平与稳定”的发射,否则将引起国际社会的“果断”反应。朝鲜的发射行为违反联合国安理会明确禁止平壤利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任何发射的决议。

作为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以及强大的外交盟友,中国在发布会上没有提及关于朝鲜发射卫星的问题。不过,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谴责平壤的核试验并支持旨在遏制其武器发展的制裁。然而,它也指责美国和韩国之间的联合军演导致该地区紧张局势升级。

首尔、东京和北京在近五年来的首次三方峰会上达成共识,决定定期组织此类峰会以加强三边合作。

《回声报》在报道相关消息时强调:四年多来,北京、东京和首尔一直在努力缓解地缘政治分歧并重启经济合作。通过交流,三国领导人虽然没有做出任何具体承诺,却表示:“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符合三国的共同利益,也是三国应共同担负的责任。他们还重申:支持“基于法治和国际法的国际秩序”,不过他们对此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

报道指出:中日韩三国存有领土纠纷。中国与日本正在争夺受到东京控制的钓鱼岛。而日本则继续质疑首尔对独岛提出的主权要求。日韩两国同时谴责北京对南海大片海域的侵略行为以及对台湾的施压。它们也指责中国对拥有核武的朝鲜过于宽容,并且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推动金正恩就拆除其核武库进行谈判。

中日韩三国还继续相互实施经济制裁,以迎合本国舆论的民族主义情绪。特别是中国,中国在东京于2023年批准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经过处理的核废水排放入海以来,便对日本海鲜产品实施了全面禁运。然而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核废水没有影响日本捕获的鱼类、贝类或甲壳类动物的质量。

中日韩三国在联合声明中没有提及这些争议性较大的话题,而是承诺要重启“自由、公平、全面、高质量和互利”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实际上,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早在2012年就已启动,由于利益分歧,先后举行的16轮谈判均未取得真正进展。

中国提出一项以减少货物关税壁垒为主的快速协议,希望以此吸引东京和首尔进入其地缘经济轨道,疏远被指部署遏制战略的美国盟友。

但出于自身安全的考量,日韩两国继续将巩固与华盛顿的关系放在首位,它们主张在三国之间建立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能够纳入环境和社会标准、甚至公共合同的透明度规则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贸易协定。而北京却并不打算接受如此多的要求。

尽管困难重重,中日韩三国依旧承诺恢复2019年12月最后一次会议后停止的年度讨论,并计划于2025年在东京举行新的会晤。

中日韩峰会“未来志向”宣言下是否仍貌合神离?

中韩三国领袖时隔四年半后于首尔重新聚首。三国虽然强调将会重新扩大经济等方面交流,但是时过境迁,能否尽量求同存异,考验各国领导人对局势的把握。



时隔数年,中日韩三国的政府领导人,于27日在首尔召开峰会。中国总理李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韩国总理尹锡悦,在历经70多分钟的会谈后,确定三国在人才、经济交流上以“未来志向”加强合作。在安全保障上,三国强调遵守“以法律支配”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并将共同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本次峰会当中,三国也重新确认未来峰会将再度“定期举办”。该峰会2008年首次举办,其后,中日两国之间争议的钓鱼台问题引发中国反日潮、以及韩国部署萨德飞弹系统等导致中方反制,让峰会一度停办数年。

直到2019年,时任中国前总理李克强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及韩国总统文在寅才又重新于成都聚集一堂。而时至今日相隔四年半,虽然三国领导人再次相会,仍不免能看出当中有其貌合神离之处。



首尔三边会谈现场图像来源: JEON HEON-KYUN/Pool/REUTERS自由贸易能否落实?首先是在联合声明中,三国同意加速FTA(自由贸易协定)的讨论、并同意强化供应链。然而在新冠疫情爆发与俄罗斯侵略乌克兰以来,美中关系持续恶化,在目前以经济安保为前提,形成“日美韩台”与“中俄朝鲜”的态势下,FTA交涉将会出现难度。

《朝日新闻》报道中称,日韩在近几年的半导体输出上配合拜登政府缩紧对中国的出口,但大部分市场仍是很依赖中国。这次的交涉只是三国在面臨经济成长课题中少数可以达成共识的一次,但中日韩的外交动向仍是“同床异梦”,在外交走钢索的状态下随时有可能又失坠。

《日本经济新闻》则表示,三国从FTA来切入,确实是实质上修复彼此关系。只是在更深入的安保或是经济安保方面,尤其是台湾与朝鲜的局势问题都是各自深水区。中国国内经济疲乏、日韩则是面臨人口减少与人力不足,某种程度上只是暂时需要对方帮助。

根据日媒报道,中方大力呼吁日韩要重回中国投资。但是现实上,中国在日本排放福岛第一核电厂处理水后,持续限制水产品,此外在日本的EEZ(专属经济区)设置浮标等,都让岸田重复对李强声明立场,希望予以撤除。

《读卖新闻》就在社论中指出,假若中国对日本的这两项限制没有撤离,那李强大力呼吁的回中国投资等事务,两国接下来都很难进一步合作。另外还有中国籍的日本大学教授失踪、日本企业干部遭间谍罪逮捕等,都是要先解决的问题。

会谈之前中国“围台军演”此外就是东亚仍然未减缓的军事风险。在峰会召开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23日、24日两天间实施对台湾的“围台军演”。先前俄罗斯总统普京16日访问北京时,中俄两国也强调将强化军事合作,而朝鲜则是在28日午夜前声称发射“卫星”,虽然发射以失败告终,但仍是引起东亚局势紧张。

对于中国的“围台军演”,包括日本五大全国性媒体也纷纷在演习结束后以社论谴责。《产经新闻》称“军事演习只是公然以压力实施粗暴行径”、《每日新闻》则称“威吓只会损害海峡的和平与安定,台湾人对于片面以力量改变现状的警戒心只会更提高一层”。

不仅如此,日本防卫省并于27日宣布,中国军用侦察攻击无人机“WL10”进入冲绳以西东海的日本防空识别区。当下航空自卫队战斗机紧急起飞予以回应,这是首架被确认侵犯的该机种飞机,也是自卫队确认的第五架中国军用无人机。自卫队研判上面未装载武器,应是用于侦查目的。

除此之外,钓鱼台(日称尖阁诸岛)周遭海域,也连续158天有中国海警的船只现身,创下有记录以来最长时间。日本官房长官林芳正在27日的记者会上宣布此事时,坦承事态“相当严重”,但称会秉持最冷静姿态与中国应对。但显然在军事对峙上,中日两国的交锋只有更激化。

中国牵制美日韩三国合作?最后,则是中国希望再藉由与日韩合作,提醒美国不要“拉帮结派”之意甚为明显。中国总理李强在会后记者会上,屡屡提及“中日韩合作要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进一步体现近邻友好,加强战略沟通,深化政治互信,做好中日韩下一步合作”。

其中,李强多次提及“反对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反对保护主义以及脱鈎和切断供应链”。《每日新闻》则称这一连串的发言与其说是对日韩,更像是间接传达给最大对手美国。但该报也称这场峰会同时是给了面臨内忧外患的中国,一次很务实“要求帮忙”的机会。

《产经新闻》则称,无论局势如何变化,目前日韩对中国的态势已经是“意图鲜明”。过去因为中韩都善用“历史牌”,但这次日韩放下历史争议后,日韩对抗中国的色彩加剧。外务省官员则对该报称“与讨论三国领袖定期会面相比,当务之急是任何两国都不要突然关系恶化”。

《日本经济新闻》总结称,台湾诞生新总统之际,日韩一同跟中国说“该说的话”是相当必要的。并呼吁未来岸田文雄也必须在国际场合持续跟习近平加深对话。下一届的三国峰会将转到日本举办,届时日本首相能否创造良好沟通环境,有待相当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