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看,严重供不应求之下,“蓝领”收入正一路飙升,直追白领。
《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指出,蓝领收入十年来涨幅高达225%,而白领涨幅30%,仅为蓝领的四分之一。
向外看,海外多地正疯抢中国劳工——
日本为了应对老龄化,今年将破纪录地引入82万名外国劳工。其66%的高端外国人才都来自中国。
被“绝后诅咒”萦绕的韩国,一线生产员工严重不足,今年也将破纪录地扩大外籍劳工引进规模至16.5万人。
……
内外交困下,中国再也坐不住了:
国家急了,拼命发展职业本科,让蓝领“镀金”,加大人才吸引力;
地方急了,拼命将高职资源“下沉到县”,提前锁定生源,形成教育-就业闭环……
未来,中国蓝领将走向中产化、高知化、全球化,而大量供给过剩的“低端白领”,或将迈入就业的黄昏。
一场关系无数人前途命运的就业大洗牌,正在上演。
属于中国蓝领的时代,来了!
1
蓝领上演“暴富神话”
今时今日的中国蓝领,早已不是“脏累穷”的旧日模样,反而日益进化成让人高攀不起的存在。
当一部分白领自嘲为“新穷人”,“白天在光鲜亮丽的CBD写字楼上班,晚上涌进不见天日的城中村”,表面光鲜,月薪三千,成了不少人吐槽的对象的时候——
蓝领近年来炮制的各种的“暴富神话”,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月入x万成了部分蓝领职业的新标签
从泥瓦工月入2.5万,到近百名京东快递小哥三年年入超百万,再到月薪万元月嫂难求……
越来越多的鲜活案例涌现,挑逗着求职人敏感的神经。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显示,共计有51.9%的受访职场人愿意(“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选择蓝领工作,已经过半。
这种意愿,在年轻一代身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2023年统计,00后人群入职蓝领的意愿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达61.5%。
意愿提高之余,不少年轻人已经付诸实践,高喊着“褪去长衫”,撸起袖子开辟起了另一个天地。
早在去年夏季毕业的大学生里,加入制造加工业、汽车生产等行业的比例为8.1%。尽管占比仍非大头,但比前一年的6.1%有所增加,已经展示了年轻人微妙的就业态度。
做蓝领,是大学生的另一个出路
往日被经济学家厉以宁形容为“二元劳工市场”里,作为上等劳工的白领,和次等劳工的蓝领,地位竟隐隐然有互换之势。
就业逻辑,正在被颠覆。
2劳动力,开始不够用了
这些就业新动向的背后,离不开一个时代大推手——
人口形势。
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不管是中国,还是全球多国的劳动力,都已经由无限供给进入了有限供给阶段。
这里的“刘易斯拐点”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作为劳动力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的过程中,逐渐从过剩变为短缺的重要拐点。
简单来说,就是排队等打工的老乡们,已经不够用了。
那问题来了——
当总量上出现紧缺,为什么还有大量年轻人在求职时忍不住发出冷哼,“中国人还是太多了”?
原因就在于,供给的不平衡。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在普及高等教育上孜孜不倦,无数年轻人削尖脑袋也要往高等学府里钻。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78年的1.55%,一路飙涨至2023年的60.2%,这意味着整个18-22岁的人群中,超过六成都能被叫一句“大学生”。
双向奔赴之下,中国的“白领预备役”规模已经到了逼近饱和的程度,以至于就业市场一度亮起红灯。
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接近两成毕业暂无去向
“物多则贱”,放在就业市场上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
正如广为流传的那句,“你也许是金子,但这里金碧辉煌”。
财新数据指出,按出生人口预估,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里,高校毕业生还会一路膨胀,并在2038-2040年达到顶峰。
这意味着,未来十五年还有规模更庞大的增量白领预备役涌入,瓜分本就不大的存量就业市场。
另一边,蓝领的供给却受到了瓶颈制约。
《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2022)》指出,近年来我国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超过1.5,即每150个岗位只有100位求职者,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缺口可达千万人。
招工难大潮,已经在这几年席卷全国各地,“老板排着队让工人挑”的奇葩场景,也见怪不怪了。
另一组数据是,我国的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员的比例不足30%,与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能达到70%至80%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物稀则贵”,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此。
现有就业预备役源源不断涌向白领之余,社会上对于蓝领的需求实际上还在新增。
伴随着白领群体的壮大,人们对于服务型需求也在快速上升——理疗师、月嫂、家庭陪伴师、维修工、有一技之长的理发师……
“我这是以9000月薪找2万月薪的为我服务啊。”新周刊就曾报道过,996过度的月薪九千白领,找的理疗师月薪2-3万,时薪在200-300之间。
在供需失衡下,蓝领的劳动力市场更有优势,薪资水平最终也会不断抬升。
这就是近年来,需要人力的地方价格飙涨的深层次原因。白领们除了自身叫不上价,未来还面临生活成本的必然上涨,可谓内外交困。
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大势之下,无人能躲。
3全球疯抢“蓝领”
在海外发达国家与地区,蓝领与白领薪资平齐,甚至更高,早已不是秘密。
@谷雨数据指出,在美国,蓝领岗位的需求指数从20年开始就一路走高;
玻璃大王曹德旺也说过,他在美国开厂,天然气、水电费、材料成本、包括纳税都便宜,但就一样贵——人工。
其中,坐办公室的白领工资是国内的三四倍,工厂里面的蓝领工资是国内的8倍。
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中国、印度的劳动力大国的“蓝领”,也成为了全球疯抢的对象。比如,印度就和美、英、日、德、澳,瑞典与芬兰等16国签署了劳务合作备忘录,未来将输出370万名劳工。
大批中国蓝领,也作为自由配置的“市场资源”,自发流向薪资更高的地区。
在韩国,《朝鲜日报》预测到2024年,外籍劳工数量将首次超过100万,其中,中国劳工比例最高。
在日本,2023年10月公布的外国劳动者大约为204万人,其中中国人排名第二,逼近40万人。
日本还将进一步大开国门,抢夺国际劳动者。
据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等估算,要在2040年实现1.24%的年均增长目标,需要674万名外国劳动者。
一场没有硝烟的全球蓝领争夺战,已是浪潮汹涌。
中国蓝领,也可能会进一步加速流动,迈向国际化的劳动力市场。
4中国拼命培养“蓝领”
当下,培养蓝领人才,留住蓝领人才,已经成为关乎国运民生、产业升级的大事。
当海外虹吸力道越发壮大,中国也使出了洪荒之力,其中一个大招就是——推动职业本科教育,让蓝领也成为高知分子。
武汉职业技术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河南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青海职业技术大学、苏州职业大学……教育部在15日发布公示,拟同意设置13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
如果加上3月13日教育部公布的2024年度第一批共12所获得备案的新设专科高校,今年经教育部批准新设立(含更名)的本、专科高校已达45所。
职业本科的批量涌现,丰富了蓝领向上流动的可能性——
从被污名化的技校生,升级为大学生,这在东亚社会相当于一记绝杀。
临近八旬的曹德旺,斥资百亿,旨在助力解决中国制造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断档问题的“福耀科技大学”,就计划在今年开展首批次招生。
地方上,也频频动作。以职业教育走在前沿的江浙地区为例,高等教育资源“下沉到县”,搞“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与“高职五年制”是顺理成章的路径。
杭职院与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合作,探索“产业学院”的模式;
杭州市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则探索“产业学院+企业学区”的办学模式;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合作成立慈溪学院;
金职院计划与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合作成立五金制造产业学院……
这种培养与就业直接对口,批量产出蓝领的做法,或将诞生一大批“县城中产”,与“县城贵妇”并驾齐驱,成为小城市的中流砥柱。
此外,蓝领的中产化,更体现在“软环境”的巧妙转向——
这两年,以于东来为代表的部分中国良心民间企业家,正孜孜不倦“爆改”蓝领待遇。
比如,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于东来爆改湖南长沙步步高,做了两件事情:
一是给所有员工涨工资,涨幅高达30%(员工薪资至少4000元,店长月薪20000元);
二是缩短工作时间,向胖东来看齐,营业时间缩短到9:30到21:30。
最有趣的是,在胖东来在改造嘉百乐万力店后,日均销售额从十几万元涨到了五十万元左右。
胖东来的出现,也让中国3.5亿服务业从业人员知道——
把员工当人,也可以是经营准则;让员工有尊严地上班,原来不是奢望;做蓝领打工人,也可以不用低声下气。
5结语
从官方到民间,从培养渠道到软环境,中国的全力扶持策略,让蓝领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全球化、高知化、中产化,并不是奢望。
在这场大洗牌之下,将有无数个家庭的命运,就此走入另外一个通道。
在那个可能性的通道里,纵然你是不一样的“金子”,也照样能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