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公关一号位”璩女士离职了,据说她离开后,部门不管是在职的下属还是已经离职的员工,都在庆祝。


管理者做到这个份上,真是让人一言难尽。我觉得管理水平还不如我认识的一些土老板。


今天就着这个事,聊聊对管理的看法。


之前做投资时我见过很多大老板小老板,这帮人年纪稍微大点的都没咋上过学,第一印象非常土鳖、很不上档次,他们基本也不太可能去看什么管理类书籍。


但是你一看他的下属就明白了,人家管人很有一套,下面的人对他无比服气。


这种服气的意思还不光是我们职场里那种,谁对谁说话客气,或者比较服从,而是你发现下属们跟他的风格,都特别“搭”。


一来是衣着风格,说话口气,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样。


二来是交流的默契。


举个例子,就是在外人面前,他们互相之间交流不会特别多,因为都忙着跟外人说话了,但是老板一个眼神下属就知道怎么做,最多招呼一声就执行得妥妥贴贴,根本不废话。


这一看就是多年共事才有(的默契),非常难得。


而且这些老板并非都一个风格。


有的比较粗犷,比如我在西北见过好几个当地老板,感觉他们的管理方式就是拼酒量,下属都喝不过他,所以打心眼里服气。


对,不管你怎么看,他就是管得住他们。


下属一说起他的酒量,话语中自带七分敬畏三分向往,俨然还有一点个人崇拜在里面。


反过来看沿海一带的老板,就斯文很多。


有些甚至不咋喝酒,平时说话客客气气很精明很算计,对下属也没那么多哥们义气。


但是他们喜欢给下属一些小恩小惠,逢年过节也很尊重大家的意愿,搞个团年啥的,组织凝聚力都还不错。


还有的会给下属报销上MBA的费用,就跟《狂飙》里唐小龙刚出狱,唐小虎对他说的那样,骨干都是强哥花钱去读过MBA的。


说起《狂飙》顺道说下高启强的管理,大家还记不记得他的那个司机陆涛,其实是程程安插进来的内线,后来被高启强抓了现行。


面对死也不背叛的陆涛,强哥怎么说的。


“还是你够硬”,很欣赏,所以“放出来以后啊,打电话给阿盛,你要愿意的话,过来跟我。”


这就是土老板高启强的管理。


所以土老板的原则,基本是“怎么管用怎么来”,主打一个不服不行。


平时业务已经很忙了,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学习所谓的“管理方法”,下属出了问题需要出手,有什么就用什么,非常随性。


通常是臭骂一顿,严重的会罚钱、降职,甚至还动手打人,各种办法匪夷所思。


好处是简单高效,且自成风格。


适应不了的人很快会离开,能适应的下属继续做下去能做很多年,慢慢就有了自己的核心团队。


坏处也很明显,就是下属对公司的忠诚其实是对老板本人的忠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盘子和管理内耗都越来越大,内控就会出现问题。


人情世故、裙带关系在公司内部蔓延,企业发展的瓶颈也就出现了。


不过无所谓了,除了极少数企业,大多数老板这辈子没机会也不去考虑做得特别大,包括上市啥的。


于是管理问题就随着老一代慢慢退出,在下一代手里开始暴雷。


当然了,这些年整体经济环境像过山车一样,加之疫情反复,很多土老板已经断了后继有人的想法,公司都交给职业经理人。


然后给子孙存上一大笔钱,小一辈的日子尽量过得朴实无华且枯燥,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上面讲这么多,对我们的启发就是,不要把管理看得多么神秘,土老板们能做好的事,你也能做好。


你有给员工涨工资发奖金的权力,你就可以控制他驱使他去做事,就这么简单。


如果没有,就管提拔你的人去要。


虽然职务权力在领导力里算最基础那一档,但是首先也得有。


当然,实际情况中你还需要在专业上给下属一些指导、支持,所以这帮人不敢糊弄你的同时,反而对你比较敬畏,那么人就好带一些。


在满足组织目标的前提下,你时不时也考虑一下员工的感受。


不管是私下里组织一些活动,还是聊天多了解一下他们的个人生活,关心对方的困难。


哪怕给不了实际的帮助,至少在语言上安慰一下,就已经超过很多人了。


所以璩女士说“我为什么要关心员工的家庭”,我们都不谈价值观了,这话即使从功利的角度去讲,也是错的。


关心绩效可以,但你的绩效只是员工生活的一部分,对吧,你也只是个高管,不要自以为是霸总,入戏太深。


至于什么价值观、团队文化,这些东西不能说不好,而是跟大多数公司没啥关系。


一般来说钱只要给够,人就好管。


管理者千万不要企图通过管理来为组织省钱,今天该花的钱不花,明天就得花更多,想一想换一个员工的成本有多高就懂了。


上面这些东西,书上全有,你可以去看。


但是千万别以为看了几本管理学书籍就足够了,从书到实践还有十万八千里,中间隔着无数次跟下属的撕逼、互怼,以及冲突之后对方离职带给你的不眠之夜。


每个人天资禀赋不同,对管理的理解差异巨大,这就是为什么职场上到处都是一堆管理者靠着跪舔老板上位,对下属简单粗暴。


很多组织都是这样,靠着几个台柱子撑起业务,大部分人处于中间水平,看起来都在干活,有的人靠皮鞭,有的人靠萝卜,有的人油盐不进只随大流。


运气糟糕的话,如果让草包成为管理者,也许组织付出的代价要很久以后才会知道,比如百度这次。


我最后的建议,依然还是大师德鲁克的那句“管理的本质,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他人的善意”


激发善意才是管理的正道,是原则。


只不过在不同类型的组织里,实现路径的方式各异。


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就像游泳好手去到不同的水域,都能游得畅快,而缺少经验的人可能会考虑更换泳池,可想而知并不能改变什么。


所以,管理和其他实践学科一样,最好是先不管那么多干起来再说,出了问题再去找答案。而不要一上来就以某本书某个流派作为标准,这反而会限制住你在管理上的想象力。


以我的经验来看,这样看书比较好:


就是给脑袋里埋下一颗种子,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天你遇到问题了,忽然电光火石间想起,书里好像是这么说的?然后有了解决思路。


其他时候,认真去了解你的团队他们的特点,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答案往往就在细节之中。


据说张瑞敏刚刚接手海尔时,新厂规里居然要求不准随地大小便,你能想?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永远是实践学科的第一性原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总在人间(ID:I-Gargamel),作者:格总(前华为销售、前投资公司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