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毛英国人,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告诉他听今天的干巴lunch中没有牛油果。
最近白人饭在中文互联网中热度高涨,在网友们为白人饭和中式清水麻辣烫到底哪份才更值50块钱吵得不可开交时,一位纯血英国老头(英国基恩大叔)揭开了白人饭的真面目。
只见他费劲地锯开两片硬得堪比合金武器的干巴面包,从一块尚未完全解冻的干巴黄油那儿,薅下稀薄的几抹黄色,再铺上两片预制烟熏三文鱼。
这般情景,已经足以让人联想到自己刚囫囵摄入的午餐,感同身受而心酸不已。
但视频拍摄者又向老头透露了一则噩耗:没有牛油果!
此时的老头,就和那个要还花呗了但工资还没来,要开会了但发现手机电量10%,想蹲坑了但全厕满员的我们一样,勇敢地面对了每一个晴天霹雳。
短短的一则视频看完,网友们便已经从质疑干巴老头,理解干巴老头,到成为干巴老头。老头就是我们,干巴lunch就是我们的干巴人生。
是三明治托住了一切的干巴。
一、英国人每年吃掉的三明治,连着可绕地球20圈
英国人到底有多爱吃干巴三明治,且看他们创造了这组可怕数据:
40亿:每年从英国零售或饮食店购买的三明治数量;20圈:三明治接起来绕地球总圈数;
80亿英镑:每年买三明治花费的英镑总额;30万:三明治工业解决的就业量,甚至超过了农业就业人数。
不用怀疑,英国的国菜不是什么印度咖喱鸡,或者是炸鸡薯条。它们哪有三明治这种主食地位强大,英国人吃三明治的程度,几乎等同于我们的主食面条米饭。
毫不夸张说,近7成英国人“干巴的一生”,有一半时间都是在吃三明治度过的。
孩子的午餐便当,99%装的是三明治;英国校园上的台阶不是用来走的,而是给英国学生们坐下吃三明治的;赶论文的时候,英国学生们的午饭通常就是三明治加杯可乐。
这时候人们才发现,原来英语里三明治的三,是一日三餐的三。
身在其中的英国人非但没有感到厌烦,反而在三明治的馅料中整出一年365种不同花样来。
上世纪70年代,火腿沙拉三明治一度称霸了英国人的胃,随后取而代之的是鸡肉馅儿、BLT培根馅儿和芝士火腿馅儿。
就算超市里隔壁货架上摆放的Taco和汉堡同样花花绿绿,营养均衡,但它们的销量始终没法跟三明治比。
英国超市里出售的三明治普遍都不会超过3磅,遇到有打折活动,还可能低至1磅以下。
有人说,三明治的销量就是英国社会动向的晴雨表。比如每年新年,当许许多多英国人都在信心满满地制定减肥计划时,各种高热量食品会受消费者良心不安的影响而销量大减,唯有三明治仍然坚挺——什么都能断,就是三明治断不了。
每年5月中旬,英国人也来到了最快乐的季节。他们要花上一周的时间来庆祝三明治的存在,甚至会给三明治搞个“奥斯卡颁奖礼”选出年度最佳。
只是苦了那些英国长假旅游或者留学的中国人。只有头几天他们还觉得一切都新奇美味,之后吃三明治的每一天,他们都会越发想念祖国的美食,求三明治放过。
微博截图
二、发明三明治,真的因为懒
为什么是三明治?
要追溯世界上最早的三明治,你可以在史料中找到公元前1世纪的犹太面包里看到这种“夹层面包”的雏形。
至于“sandwich”这一名字,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大概是在公元17世纪,由英国伯爵John Montague发明的。
据说这个伯爵嗜赌如命,常常在镇上的餐馆开桌聚赌,一赌就能废寝忘食。
有一次他实在饿得受不了,但又都不想放下手里的赌牌,于是突发奇想叫仆人将餐桌上的肉切一切,再拿两片面包和菜夹着给他吃。
当时传统的英国饮食礼仪里,刀叉是必不可少的餐具。像伯爵这种一边可以拿牌,一边还能用手吃面包的新姿势,旁人霎时就觉得新奇又方便,这种风气被效仿流传开来。
后来,Sandwich在英国可以指一位伯爵、一个地方、一种食物。
到了18世纪,三明治依旧是被当做有钱贵族用来赌钱消遣闲聊的食物,在舞会和派对场上最为流行。
直到19世纪英国工业社会的到来,随着工作与居住地之间的距离拉长,三明治从上流社会,变成广受工人和平民阶级欢迎的食物。
谁让三明治摆脱了刀叉这样繁冗的仪式,便携之余还能顶饱,制作成本也低,还能边走边吃呢,光这几样就足以满足省时省力,崇尚解放多余劳动力的英国全民需求。
再说了,三明治比起之前乏味的面包,还多了很多意料之外的期待和可能性。工人们失去了耕地,而三明治成为了他们为数不多的救赎。
Lizzie Collingham在《饥饿帝国》中就描述过这样惨淡单调的工人日常:
“当买不起牛奶的时候,往粥上面淋一点糖浆可能会可口一点,往面包涂那层糖浆,也是好的黄油替代品……茶能够抑制食欲,糖和糖浆取代了新鲜的肉、牛奶、黄油、奶酪与蔬菜。”
或许正是从那时起,英国人就已经世代习惯过干巴人生,实在懒得在吃上面耗太多的精力,不出错的就是最好的。
再说英国伦敦就是外来人口很多的城市,在这种多重背景下的口味差异,三明治的百搭和容纳度就体现在这儿了:
无论是什么样口味需求,你都可以往两块面包里加你想吃的任意馅料,总能搭配到你觉得还不错的美味。
这也许就成为了三明治的伟大之处。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也不需要任何厨艺,就能轻松获得百分百的好口感,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失败的食物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联想到三明治的劲敌美式汉堡。其实从广义上来说,汉堡属于三明治的一种类型,都是两片面包夹一切,但英国人从来不愿意承认。
但这更不妨碍美国人对三明治自带滤镜。
好莱坞电影《当哈利遇上莎莉》里面最难忘的那一幕,就是哈利与莎莉在吃三明治,莎莉还假装吃出高潮,引众人侧目。
好莱坞式的三明治情怀不外乎是这样一句情话——“我爱你在气温华氏71度时还觉得冷,我爱你花一个半小时考虑吃什么最后只点了一个三明治。”
小谢尔顿的严谨,是从吃三明治还要挑剔做法不正宗开始的。《老友记》里的罗斯会因为一个火鸡三明治被同事吃掉,就接近崩溃。
从这些,你就知道激怒一个英美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动了他们的奶酪,而是动了他们的三明治。
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这个后果会有多严重。
三、三明治,注定属于当代打工人
不止是英国人,三明治就是为全世界打工人量身定做的:
两块方形的面包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形状,才能使馅料的面积最大化,一口就能吃到馅料。还能便于用手固定、入口、蘸蘸料甚至保鲜储存。
不需要刀叉餐桌,不需要固定用餐时间,也不用穿得规整正襟危坐,社恐叼着一枚三明治,就能避免与人寒暄客套的尬餐。
连自嘲的梗中都可以带上三明治:
“我们每天都要做一个三明治,上床睡觉,在优柔寡断和自我怀疑的人生中瘫痪。”
这就是“三明治一代”,两片面包就是外部社会挤压过来的压力,中间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写照。
你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打工人,我们谁都逃不了三明治的宿命,简直完美诠释了当代打工人的灵魂。
英国的心理学家还研究过三明治具有独特的“心理安抚”功能。
当你经历一场疲惫不堪的加班,老板依旧劈头盖脸臭骂一顿时,这时候拿出一块三明治,各种搓揉撕裂也好,然后将三明治和所有的憋屈泪水一同咽下去,心里会好受一些。
毕竟边吃边哭的人,才能活下去。
有个英国大叔几十年如一日吃着同一款三明治,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诚说到: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很不适应。只有这款三明治坚守着童年以来不变的味道,带给我很强的安全感。
所以你看,英国人创造了三明治,反过来又被自己创造的三明治给塑造了。三明治是压力的衍生品,但它也是减压治愈的疗养品。
周末了,如果你仍要加班,不妨点一块馅料丰盛的三明治,从干巴人生中品尝蜜味。
参考文献:
[1]三明治 英国人吃了250年 环球时报
[2]英伦随笔:三明治的“哲学” BBC
[3]你有小笼包 我有三明治?BBC
[4]静观欧洲被全球化的英国“国粹”三明治 澎湃新闻
[5]英国菜难吃,究竟是民族的天赋,还是历史的选择?果壳
[6]Why the sandwich is London's hottest food trend Foodism
[7]How the sandwich consumed Britain The guardian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Travel (ID:jiuxing_neweekly),作者:周芷若,编辑:道喵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