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位三个孩子的单亲妈妈,以「董太太」的IP在网上走红。

 

她大谈「富人如何教育孩子」「小镇做题家很难成功」「破局阶层固化」等话题。

 

短短两年间,成了全网上百万家长拥护的育儿博主,大肆鼓吹精英教育。

 

流量越做越大,有人看出了不对——董太太所谓的精英教育,难道就是复制粘贴富人的教育方式吗?

 

一时间,质疑声不断,奥美高管更是直指她「功利教育」。

 

但董太太的反击却很有意思,她避而不谈自己鼓吹精英教育的问题所在,将矛头直指所有女性,大谈「雌竞」:

 

「男人诋毁我,我可以接受。但我真的接受不了女人的诋毁。」

 

并将质疑声转化为关注流量,收入囊中。

 

于是有人好奇了,逻辑混乱、避重就轻的董太太,究竟是靠什么,将精英教育模式推向万千中产家庭?

 

而这样的理念,真的是所谓最好的教育模式吗?

  

 

翻看董太太的账号,内容大多集中于采访富人或是访问名校。

 

首页介绍©小红书@董太太 

 

在一期《新贵旺族》栏目中,董太太采访了一位在美国拥有4家律所的华裔移民。

 

所问的问题也很讨巧:「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黄石公园,这里一年要30-50万美金,住到这的都是什么样的人?得什么样的财富量级?」

 

以及「全世界你见过最有钱的人,他们生活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借由对方的回答展现有钱人的生活状况和观念,再将问题直接引向「教育理念」。

 

在对方的回答中,她的孩子六岁就拥有自己的决定权,十岁开始培养风控意识,从小投资股票,带孩子进入玩具城「你能拿多少,我就给你买多少。」

 





而在另一期中,则直接在标题点名「钞能力」爸爸的教育观。

 

视频前半部分着重于展现这位爸爸在上海的豪宅设计:人生进入下半场,这位爸爸的烦恼是「怎么把身上的钱花掉」;

 

将受访者的家庭背景介绍到一定高度,董太太才开始进入教育问题的询问。

他的女儿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又在哈佛攻读研究生。关于女儿择偶是否给予干预,对待婚姻的态度,展示出一个完全「不扫兴父亲」的形象。



 

看得出来,董太太每一期栏目所指向的主题非常明确:有钱人的教育理念。

 

她似乎将「有钱人」和「精英」两个概念完全混淆,而这样的逻辑,在她另外一些展现名校教育的视频中,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她曾发布上海明星子女最多的国际学校的宣传片,视频中陈小春的儿子Jasper和另外一位女生是小主持人,带领大家参观校园。

 


在这所学校里,低年级和高年级分别拥有独立的图书馆,课堂是全英文授课,同学们是来自各个国家的小伙伴。

 

学校日常还会举办科学课、探究课、小型音乐会,以及「帮助贫困家庭」的艺术公益项目,将城市主题的帆布画送给在上海儿童医院就医的家庭。

 



学校活动丰富、教育理念先进,jasper在介绍学校时的笑容也非常有感染力,视频本身其实很吸引人。

 

但董太太在介绍这则视频时,却是这样形容的:

 

 

我觉得很好地诠释了一件事情,教育是分层的,很多人只看到精英在社会上拿到的结果,却很少人探究精英培养的过程,到底是什么样的?


 

©视频号@董太太自己姓董 

 

明确地将富人等同于精英,将富人的教育理念等同于精英教育,而将他们的子女所上的学校,诸如国际学校、留学名校,奉行为精英教育的摇篮。

 

而董太太被质疑,和她反击视频里所引导的「雌竞」一点关系都没有。

 

大家质疑她,是质疑她鼓吹的单一教育理念,引导家长盲目崇拜富人教育方式的偏激。

 

高门槛、高学费的名校模式之下必定就能出精英吗?

 

家长一定要拼尽全力进入这样的体系,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吗?

 

混淆概念的目的,大肆鼓吹的原因,不过是看中了那些想进入、却够不到这类教育模式的家庭,背后的焦虑与渴求。

 

 
 

董太太的走红,不是偶然,而是精心打造人设运营下的必然结果。

 

二十岁的时候就退学结婚,连生三个小孩。

 

自以为的梦幻婚姻,到头来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于是她选择带着三个孩子脱离这婚姻段关系。

 

后来选择自媒体教育赛道,她作为三个孩子的单亲妈妈身份,以及失败婚姻后重振人生的经历,无疑是她拉近无数妈妈距离的最佳利器。

 

某种程度上,董太太固然是很励志的,从一个退学结婚的莽撞青年,一步步成长为靠自己养活三个小孩,且给予他们良好教育的强大女性。

 

©小红书@董太太 

 

但问题在于,她并非仅仅是想展示自己如何强大起来的过程,或是将这样的精神传递给大家。

 

而是借用这一经历,鼓吹伪精英教育,利用自己作为普通家长窥视富人教育的窗口,收割想要让小孩突破阶层的家长的信任,最终完成商业变现。

 

在那所国际学校的视频中,董太太有这样一句话:

 

 

4分50秒的视频,我相信很多家长看完,从满脸笑意、到焦虑再到沉默。

 

 

仅是看着这句话,就已经隔着屏幕感受到了鸡娃背后的疲惫。

 

家长当然都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并非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能力,能够和她一样通过互联网流量实现等级跃迁。

 

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感受到视频里生活的冲击后,像一个找不到方向的旅客,在紧迫感的推搡下登上她卖课的巨轮。

 

亲身体验过,才知是「贼船」。

 

有人花费了六千元的课程费,发现都是流程化的回答,并没有针对性;

 

©小红书@叶子lvy(全职带俩儿子) 

 

有人满心期待加入课程,却看到「第一天晚上就用五六张PPT翻来覆去讲同样的内容」;

 

©小红书@一起省钱买买买 

 

有人发出自己上直播课的截图,被评论区里戳穿其实是录播。

 

©小红书@Emily爱美丽 

 

无数被焦虑裹挟的家长,不仅没有找到帮助孩子获得更好教育的入口,反而对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更加迷茫。

 

她们急切地寻找,想看看能不能有别的路可走。

 

然而翻遍董太太的账号,才发现在这所谓的精英模式里,唯有一条路。

 

 

 

董太太事件闹大后,有不少曾出自精英教育模式的人,站出来反对这一教育理念。

 

一位名叫「姑的idea」的账号博主,从小作为海淀鸡娃,高中重点名校,本科在美国最好的公立大学;

 

她的发小从清华龙班到人大附中,大学就读于杜克,毕业就职于华尔街。

 

 

但他也是个打工的,大家都算不上真精英。

 

 

在她所认识的真精英里,反而不会送孩子去名校,而是去一些非常小众类似职校的地方。

 

比如美国幽泉学院、私立学校AltSchool、High Tech School,这些学校的共性在于「打破学科边界,让孩子们根据兴趣学习,并且尽早开始创业或者研究。」

 

博主认为:

 

 

他们不再需要给孩子做任何学历镀金,而是直接培养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抖音@姑的idea 

 

马斯克甚至直接办了这样一所私立学校,学生是他的儿子和公司员工的孩子,总共不超过15人。

 

在新闻报道中,「这所学校加注在数学、科学、工程学和伦理学上发力,没有音乐和体育等科目,语言课沦为边缘,因为马斯克认为未来计算机能够做到实时翻译。」

 

而在这位博主的评论里,也有不少家长分享自己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的经历。

 

 

在大多数人都在希望因材施教、利用孩子自身特性来完成教育的当下,董太太认定「唯有精英教育才能产出精英」的教育理念显得固化又封闭。

 

殊不知,她索奉行的这套体系,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暴露弊端。

 

位于美国硅谷的冈恩高中,无疑是完全符合董太太精英教育体系的学校。

 

而这所学校自2009年以来,就常陷入「自杀潮」的阴霾中,以至于本校学生已经不再对此感到意外。

 

©冈恩中学 

 

学生Gaby Candes曾形容学校氛围:

 

 

在学校里,每个人都表面上表现得超级放松和完美,但在表面之下,他们都在疯狂地踢脚,当你看到的都是平静的鸭子时,你会认为你是唯一不完美的人。

 

 

而另一所知名私校哈佛西湖中学,生源基本覆盖居住比弗利山的富豪子女,同样在2023年接连发生三起学生自杀事件。

 

高门槛、高花费的名校教育,固然有它过人的一面,优越的教育资源,优秀的同学背景……

 

于天生精力充沛、向往成为精英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教育模式无疑是帮助他们更优秀的加持;

 

但对于不适应这种模式的孩子来说,过早接触竞争压力,被迫进入成人社会,也在加剧他们的疲倦不堪。

 

©纪录片《Try Harder》 

 

内卷硝烟下,或许很多人都忘了,教育从来没有唯一判定好坏的标准,也不只是为了培养精英而存在。

 

更多的小孩,是需要通过教育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有完整独立人格的个体,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找到人生的目标。

 

教育其实是这个世界上,最不该沾染功利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