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班是一天也上不下去了,换个工作吧。”你有没有冒出过这样的念头?


对,别害羞,起码要对自己诚实一点吧,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有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有85%的人对自己现有的工作不满意。


85%是什么概念?意味着从数学上看,只要你们公司人数超过10个人,那全公司都对工作满意的概率,就会小于1/100000000。


为什么会这样?在这个市场经济发达、新行业层出不穷的时代,有了更多的选择,我们难道不是应该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


就像自由恋爱时代,我们理应比包办婚姻时,更容易找到理想的伴侣,难道不是吗?


为什么如今还是几乎人人都对自己的工作不尽满意?到底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前段时间,我们请到了一位回答这个问题的专家:路烽老师。路烽是一名“人才咨询专家”,马丁森领导力发展中心创始人。


一场直播下来,我的感受是:那些“工作顺心”的人,其实很可能只是规划对了职业生涯。‍‍


其实,说到“职业生涯规划”,你可能并不陌生。


但大部分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是在大四时听听辅导员读PPT,或者找一些学长学姐取经。


然而,那位教你职业规划的辅导员,自己可能从没有找过工作。学长学姐的分享,也严重局限于他们并不丰富的个人经历。


一不留神,职业生涯可能就会走入弯路,几年时光无奈蹉跎。


这时,科学的方法、系统的理论,是帮助我们从宏观层面构建完整视野的利器。


我把收获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启发。


职业生涯,需要“以终为始”的规划


对于开头提到的问题,为什么几乎人人都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路烽老师的回答是:因为大多数人从来不知道,甚至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其实是可以规划的。


而大部分人在不同职业、甚至不同行业之间反复横跳,是因为他们缺乏一种“以终为始”的职业生涯规划思维。


听起来有点复杂,什么叫“以终为始”?


路烽老师说,大部分人的职业生涯,都是“从始到终”的正向进行的。


高考完,听学长说哪个专业好就业,就报哪个专业。


毕业后,学了哪个专业,就找哪个行业的工作。


进公司,是哪个岗位,就只操心哪个岗位的事情。


做了两年,和领导吵了一架,辞职再换一家……


是不是这样?一步一步向前走,就像踩着一块香蕉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这种模式有什么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它非常容易“走弯路”。


我们的职业生涯,长达三四十年,考虑到这一代人延迟退休是大概率事件,这个时间只会更长。


如此长的职业生涯,配上当今世界如此快的变化速度。一不留神,几年的光阴就会变成“弯路”。


比如,回想一下,你高考时最火热的、大家挤破头都要进的那种,是什么专业?


4年后你毕业时,它还火热吗?不一定了吧。到现在呢?没准整个专业都要没了。4年的大学生涯,成了“弯路”。


再比如,进公司以后,只操心领导分给我的工作,其它事情一概不问,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看起来很爽对吧?但没准几年以后,成熟的AI替代软件推出,等到你“被毕业”的那一刻,你才意识到,数年的职业经验,一夜间价值清零,成了“弯路”。


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


用大白话说,就是把你的眼光拉长拉长再拉长,一眼看到你60岁退休时,想要成为什么模样?然后再从这最终的结局,反推每一步的职业路径。


打个比方的话,你的职业生涯,就像一座迷宫。


从始到终的正向思考,就像在迷宫里乱撞,走到哪是哪。能不能到终点?不知道,全看运气。但弯路一定少不了。


而以终为始的逆向思考,就像飞起一架无人机,先从空中帮你找到最终要去的终点,再反向推算出走出迷宫的路径。


确定了路径,就像赛跑时选定了跑道,你才能沿着跑道,一路狂奔。


你可能想说,思路我知道了,但还是太抽象了,有没有具体一点的方法?你说的这个“跑道”,究竟该怎么找?


别急,路烽老师说,这个过程,就像打扑克牌一样。


PVS胜任模型:职业生涯就像打牌


你一定玩过扑克牌游戏,不管是斗地主、掼蛋、还是德州扑克。


请你回忆一下,想打好扑克游戏,有几个要素?最重要的,一般是不是以下三项?


①你抓到的牌


起手4个炸弹,奶奶来都能打赢。假如抓起一看,花花绿绿的,各种单张连都连不上,这局显然就交代了。


②你“选桌”的能力


会打德州扑克的人都知道,“选择对手”的能力经常远远重要于牌技,因为盈利永远来自水平比你差的对手。


选择合适的牌桌和对手,这就是很多人常说的“选择大于努力”。


③你的牌技


从长期来看,每一个人拿到大牌和小牌的概率,在数学上是完全相等的。这种情况下,最终决定输赢的,就是每个人的牌技差异。


起手牌、选桌能力、牌技,这三者共同决定了你的扑克游戏,是输是赢。


路烽老师说,职业生涯选择这件事,其实和打牌,是特别类似的逻辑。


此话怎讲?


在多年的人才咨询实践中,路烽老师总结出了一套“PVS胜任模型”,这是一套得到了企业和被评估者一致高度认可的模型。分别从P、V、S三个维度,去对一个人的职业路径展开评估。


路烽老师说,在他的职业经历中,几乎所有取得良好职业发展的人,都是在“PVS胜任模型”中做到了极高匹配度的人。


我们一项项来看:


①P,代表“自身的潜力”,来自英文的Personal Facts(个人的因素)和Personality(人格特质)


自身的潜力,可以理解成我们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禀赋。它包括智力、身体条件、个人的梦想与使命,甚至可以包括最近网上很火的mbti人格测试。


自身的潜力,就像打牌时的“起手牌”一样,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就像博尔特有百年一遇的短跑天赋,姚明的基因决定了他能长到2米26。吾等凡人,只能羡慕,学不来,学不来。


同时,就像你不可能改变已经抓到手的起手牌一样,成年后想改变我们自身的潜力,比如从“I人”变成“E人”,虽然不是完全不可能,但也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知自己的潜力”,透彻了解自己抓到了一副怎样的起手牌,选择合适的牌桌,将这手牌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②V,代表“工作价值观”,来自英文的Values(价值)和Victory(成功)


工作价值观,就像打牌时的“选桌”。首先你要了解,赛场内有着哪几张牌桌?每张牌桌有着怎样的特点?


放到职业生涯中,就是了解总共存在哪几条跑道?每条跑道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哪一条更适合我?


然后,运用第一部分说到的“以终为始”的思路,逆向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③S代表“不同跑道中所需的技能”,来自英文的Skills(技能)


技能,就像是你的牌技。包括你的硬工作技能,比如写代码、剪辑视频。以及对商业的洞察、对客户的认知等软技能。


这些技能,最终决定了你是否能将抓到的一手牌,也就是你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最大。


路烽老师说,从PVS胜任模型的角度来思考,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其实就是这样环环相扣的三步:


①找到你的潜力

②选择合适的赛道

③磨炼技能、一路狂奔


所以说,职业生涯,其实就像一场牌局。


如果问,这其中哪一步最重要呢?路烽老师说,毫无疑问是“V:工作价值观”。也就是俗称的“选赛道”。


选错了赛道,所走皆为弯路。选对了赛道,人生尽是坦途。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重点聊聊职业生涯领域的那些“赛道”。


7条职场跑道


你或许知道,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原本的工作,是一家发电站的工程师。《三体》据说就是他在摸鱼期间写成的。


幸好,刘慈欣转换了他的职业方向。不然,中国会多一位普通的工程师,却少了一位顶级的科幻小说家。


刘慈欣辞职后选择的科幻小说家路线,其实就是选择了“自由职业者”这条赛道。


这条赛道,就像是罗振宇老师早年提出的“U盘式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拥有一门独特的手艺,让自己足以不依附于任何公司,以自由职业者的方式生存。


再比如,每个公司内部,都有一群“业务专家”,他们极度擅长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例如销售专家、研发专家、营销专家、供应链管理专家。


但是,他们却对当管理层,兴趣不大,或许也不擅长管理。他们的梦想、他们的目标,就是成为自己领域里一等一的专家。


路烽老师在直播中举了一个例子,他有一个朋友是某汽车公司金牌销售,总能独创出众多“销售鬼点子”,出色地完成销售任务。


例如,在200几年时,他就耗资500元(当时是一笔大钱),买了一个888结尾的手机号,让他的电话被接听率提升了一大截。


后来,他因为业绩出色,被提拔为管理人员。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并不擅长管理,因为他对客户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跨行业知识,是没有天赋和履历的人难以学会的,这是一种“不可复制的能力”。


于是,他还是回到展厅,去做自己的“超级销售专家”。这对他来说,就是一条最好的职业发展路径。


这些人,就是选择了“在企业中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这条赛道。


一家企业的价值,本质就是公司内所有专家拥有知识的总和。每个领域,都会诞生专家。并且,真正的专家,不怕被AI替代。


成为专家的路径,是“刻意练习”。如果你发现你在某项技能方面有天赋、肯钻研、极易进入“心流状态”,那在一家大企业中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是最好的归宿。


再举个例子,我们这个社会中,总有那么一小波人,生来就怀揣着“改变世界”的使命感,立志要在某个领域做出一家伟大的公司,改变人们的生活。比如乔布斯和马斯克,比如国内的马云和雷军。


这些人,就是选择了“创建一家规模性企业”这条赛道。这条路很难、很苦,却无比适合他们。


刚刚,我们介绍了3条职业跑道。路烽老师说,像这样的跑道,总共有7条:


  1. 成为专家;

  2. 成为管理层;

  3. 成为大企业一把手;

  4. 成为自由职业者;

  5. 创业,创立一家“小而美”的企业;

  6. 创建一家大型“规模型”企业;

  7. 成为一名轻松赚钱的商人。


篇幅原因,这里我们不将所有赛道一一展开。借助这样的思路,相信你已经可以试着寻找自己的禀赋、找到合适的赛道,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最后的话


听完路烽老师的分享,我有一种感触:职场,就像一场永远在后悔的游戏。


25岁时,看了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的故事,热血沸腾,后悔当初怎么没像他们一样,退学创业,没准现在已经在纳斯达克敲钟了。


35岁时,多年职业生涯,身心俱疲,找个健身房锻炼身体,一问之下,那个初中毕业就去上体校的金牌教练,竟然比自己这个名校毕业生工资还高。后悔怎么没早点辞职,当个自由职业者,多么幸福。


45岁时,当上管理层,每天被上级要绩效,被下级要方向。“中年危机”开始浮现。后悔当初还不如走业务路线,当个高级工程师多好。


每个阶段都有弯路,弯路后才能看见自己想去的终点。你虽已找到捷径,却早已不身在起点。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进入职场参加工作,都是人生的必选项。而职业生涯规划这门学科,就像是打游戏时的一张“全景地图”。


先选定目标,再探索路径。用好这张地图,真的可以在职业发展的路上,少踩坑、少走弯路。


祝福你,找到自己的人生赛道,就像高德地图的那句暖心的语音提示一样:走过所有弯路,人生尽是坦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润 (ID:runliu-pub),观点:路烽(著有《坦途:职业生涯如何少走弯路》),主笔:歌平,编辑:二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