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恒河公园(ID:gh_387f7834f09b),作者:大明湖畔容嬷嬷,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消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随机性消费,一种是目的性消费。
随机性消费对商家来说,风险是白嫖可能性大。而目的性消费,顾客来这里就是为了买东西的。所以哪怕是奢侈品商厦,坪效和租金可能也远不如专业批发市场。而且专业批发市场很可能长盛不衰屹立不倒,而mall只要硬件老化设计过时就很容易门可罗雀。
随机性消费太多人像我一样只看不买,而且这些人还喜新厌旧。比如南京西路三巨头之一的中信泰富广场,不比旁边的恒隆广场二十年屹立不倒,花费巨资进行整体改造更新,而三巨头剩下一个,“梅泰恒”里面的梅龙镇广场,就彻底凉了。
然后另一方面,封闭小区封闭的面积越大,单位面积的道路长度必然越小。要保证道路面积,必然只有把道路拓宽,而拓宽道路导致的是,平均车速上升,平均车速上升导致噪音增加,这就是怕吵所以买大墓碑的理由。
低层密集小街区密路网,车速低地面障碍多声音都传不出去,吵个毛。而高层没有什么传声阻碍,路面什么声音临街33层都听得清清楚楚,为了避免噪音,只有退线,建绿化带,然后实际可以利用土地更少,就导致明明容积率不高而楼高的奇观。我的读者应该都知道“黄泥大墓碑”一词的含义,无需赘述。
然后封闭小区把路变宽车速变高,同时把家到小区门外距离大幅拉长,就极大增加了随机性消费的难度,随机性消费体验是重心,需要平等的给出选择权,在选择权平等的情况下质优者自然脱颖而出。
而你在宽阔的马路两侧,高速车流本身把两侧商铺分割,商铺就少了一半,随机性消费选择也少了一半,并且因为高速车流导致的吵,很可能怪罪到底商来,然后干脆消灭底商。
那就,以家为圆心的步行随机消费场景给彻底消灭,居民消费都变成了目的性消费。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外卖。本身外出就是在正常的城市肌理下是一种纯粹的随机性消费,线下场景被破坏之后啊,在线上只能变成一种目的性消费,看似在选择,但其实已经丧失了任何主动权。
回到之前。我说了奢侈品商厦有我这种白嫖犯,批发市场没有,所以目的性消费是极大提高坪效的。然后,商铺的价值来自于随机消费场景下的展示,所以商铺租金和地段、展示面、动线高度相关。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城市里面有很多空置的商铺,被开发商做了假招牌,或者什么都没有。它们为什么会空置,因为大多直接面对主干道,且被封闭小区限制了人的随机步行动线。随机性消费变得不可能,那就只能用于目的性消费。而在中国国情下,它如果不想空置,通常只能沦为建材门市或者汽修厂。
而随机消费场景下的展示条件,一靠地段提供,二靠自己。所以那些招牌异彩纷呈的地方可以成为网红街,而利维坦的愚蠢傲慢下推动的店招统一只会导致街区商业的凋零死亡
消灭了随机性消费之后,大众餐饮变成两种模式:一种是CBD员工食堂,大食代这种,目的性带一点随机,你还是可以挑选。一种就是外卖。外卖平台提升了商户的服务半径之后,竞争增加,同时因为算法推送的关系,马太效应会增强。
我为什么说外卖和食堂有区别,因为你走进食堂是被平等的展示面吸引,而在外卖平台绝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是,固化客户并不依赖自己的产品和体验,而是依赖客户的没有选择权和懒。
2015年我在苏州工业园区见过一家面积非常小(大概10㎡)的炸鸡铺,租金高达2万每月,靠外卖生意,几乎没有堂食。因为SIP按照新加坡标准的规划和市政卫生条件,把商业全部集中于邻里中心,造成了商铺的严重短缺。而高昂的铺租也和地段与展示面无关,而是定向流量目的性消费的溢价。当年我没有明白,现在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切的实质——充分地对社畜进行投喂系统和劳动回收机制的简化。
基本上所有的生意人都喜欢抱怨电商令实体经济难做,但是其实这不是根本原因。封闭的去市井化的城市形态导致步行随机消费场景的消亡,商品标准化导向的高度成本控制,B2C线上化导致的平台经济独大,是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
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最大敌人,便是小店主、小商贩和产业市民。要迫害小店主,所以要有大商场。要迫害小商贩,所以要有电商平台。要迫害厨师,所以要有预制菜。不要误解我,在我眼中技术是中立的。只是繁花似锦是我的信仰,万马齐喑是我的敌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恒河公园(ID:gh_387f7834f09b),作者:大明湖畔容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