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恒河公园(ID:gh_387f7834f09b),作者:大明湖底容嬷嬷,原文标题:《增长的意义》,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们过去贫穷,知道自己没有哪些东西,需要哪些东西,可以实现哪些东西。所以经济增长就被定位为实现这一切的过程,增长快就是实现得快,增长慢就是实现得慢,增长了就是逐步实现了。所以经济增长是合法性叙事,是一面金字招牌,人民群众想都没想过经济增长还有什么别的意义,所以但凡自己没有好处,就认为是,假的,根本没增长。
但是美国的增长,是资本主义体制下需要维持资本动员社会生产要素实现社会可持续运行的条件,增长早就不是为了实现某种发展目标,所以都是经济增长,但不是一种东西。但是你说美国就没有发展目标了?就什么都有了不需要改善了 ?当然不是, 但它就不存在指向性地改善什么实现之前什么的任务,就是润滑。
然而,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的实质,是美国那样而不是中国那样。社会的进步发展是副产品,但是并非服务于社会的进步发展。找到抽象估值不断增长而社会不必进步发展的捷径,便会建立起资本视角的天堂。而即使是中国,发展程度越高,越难以让增长持续地追求进步发展,最后总是要发现,不迁就资本增殖,资本摆烂就是资产负债表衰退,强行发展,就是愈滚愈大的债务雪球。开发型增长遇到的问题就是这个。也不是没有社会理想可以实现了,是市场化的动员资本和要素去自发实现社会理想已经是与虎谋皮了。
很多人——我甚至觉得大部分人,认为发展的痛点就是技术和资源。所以会对产业升级投射无穷无尽的美好幻想。 发展就是硬道理——幻想发展就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无视发展本身也可以制造问题,其实还是贫穷局限了视野。但最近几年,其实是第一次真正的教育全体国民。
发展成果本身可能是解决问题也可能制造问题,但是其实容易解决问题的状态并不是想象中的到达了什么发展水平,而是维持发展的姿态。这个其实很多人潜意识里面明白,比如对旧时光的怀念,虽然很多人也会嘴硬:现在绝对水平不是高多了吗?
自上而下的意识都是把达到某个发展目标作为目的,而不是维持一个姿态作为目的。老听这么一个说法,“未富先老”,仿佛认为进入了发达国家,老龄化就不是问题,而发达国家也就不会掉下来一样。其实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幻觉。
门槛大于姿态,那我就要马上达到,越快越好,所以撸出来天量债务。达到了就万事大吉,成为发达经济体就万事大吉,产业升级或者“入关”就万事大吉。人怎么就这么幻想一劳永逸呢。欲一劳永逸者,常永劳不逸。
地方债又引出来一个问题。金圆券什么的已经在历史上形成了负面的认知钢印,所以通胀就是坏事,官民在这点上认识是一致的。虽然其实二十年来除了人工和房价以外其他成本上升并不大,但是群众只要认为什么贵了,下意识就是通胀,解释了也不听。
最近几年感受到了通缩的寒意,还要继续嘴硬,发明一些“富人通缩,穷人通胀”之类牛头不对马嘴的话。原因无他:我难受,我难受说明遇到了坏事,通胀是坏事,那它肯定是通胀了。
全社会对通胀都如此厌恶,那么对于债务问题的认知就变成了发展解决而非通胀解决。就对于持续高增长充满了自信,认为自己可以硬着头皮还钱,直到最近几年,才得到了一定的教育。嗯,通缩也不好,听到通缩二字,也有了狗哨的效果。可是,有通胀美国才能还得掉天量的二战战争债券,日本才能战后成功土改,西方世界的辉煌三十年才可以同时大基建高福利还穷兵黩武和苏东集团冷战。
对于经济增长的意义,我这里提供两种解释:
1. 物质财富的增长,人民美好生活目标的实现;
2. 通过资本增殖预期实现对资本化要素的动员从而实现物质世界的自我维持与自我服务。
大部分人喜欢第一个解释,我也是。但第二个解释更符合历史与现实。而认知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无穷无尽,没完没了,不死不休,也可以被视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公民的政治成熟的一部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恒河公园(ID:gh_387f7834f09b),作者:大明湖底容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