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努力应对毒品危机之际,一项针对安省四年来阿片类药物过量死亡的最新研究揭示了这些受害者的具体信息。

这项研究强调了阿片类药物过量对黑人、亚裔和拉美裔吸毒者造成的不成比例的影响,并提出安省少数族裔社区是否得到了所需帮助的问题。





图文无关(51记者拍摄)

本月,多伦多St. Michael's Hospital医院的研究人员在《BMJ Public Health》杂志上发表了这项研究报告,详细列出了因阿片类药物中毒而死亡的人群,以及不同族裔的人群在获得关键治疗和减低伤害服务方面存在的差距。

自8年前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开始监测阿片类药物过量危机以来,加拿大目睹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悲剧——已有超过4万人死亡,颠覆了无数家庭的生活,改变了许多最脆弱社区的面貌。据该机构估计,截至2023年,这场危机造成平均每天22人死亡。

研究人员调查了2017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安省因意外阿片类药物中毒而死亡的6600多人。

以下是一些最引人注目的发现:

哪些人死亡?


在这项研究调查的6,687例死亡病例中,绝大多数是白人,其次是亚洲人、黑人和拉丁美洲人。一些不明种族群体的死亡人数被排除在计算之外。

研究人员发现,当他们比较研究期间第一季度和最后一个季度按种族划分的死亡人数时,比例发生了变化。2017年第一季度(7月至9月),白人占死亡病例的92.6%。到研究期的最后一个季度,这一比例降至90.1%。与此同时,亚洲人和拉丁美洲人的死亡比例从3.6%上升到5.9%,而黑人的死亡比例从3.9%小幅上升到4%。

研究还发现,所有群体中的大多数死亡病例是男性,死亡的黑人和亚洲人往往比白人更年轻。



图源:Toronto Star


人们死在哪里?


研究人员发现,大约一半的死亡发生在私人住宅,但黑人在家中死亡的频率低于白人和亚洲人,而白人在户外死于阿片类药物过量的可能性也较小。

死亡病例来自哪里?

死亡病例集中在低收入社区,死亡的拉丁美洲人和黑人中近50%生活在收入最低的地区之一。相比之下,白人的人数仅占不到40%。死亡的亚洲人居住在低收入社区的可能性最小。

无家可归在黑人死亡病例中最为常见,占19.7%,而白人为13.1%,亚洲人为 9.5%。(样本中拉丁美洲人太少,无法得出有意义结论)



图源:Toronto Star


我们看到更多种族的人群在低收入社区死亡这一事实可能反映出这些地区的诊断、治疗和减低危害服务的总体可获得性较低,同时还有一些结构性因素,例如耻辱问题和获得医疗服务的机会。

人们得到了哪些治疗?


在所有种族群体中的绝大多数死亡病例在过去5年内都曾与医疗保健系统进行过互动,以进行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诊断。不过,与黑人(84.5%)和亚洲人(80%)相比,这些互动对于白人(91.1%)来说更为普遍。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患有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的人群中(一种心理健康诊断,即一个人即使想停止使用阿片类药物,也会有强迫性的欲望,并导致严重损害),在获得治疗药物(如Methadone, Suboxone或Kadian)方面存在差异。

在死亡前的五年中,61.9%的白人接受了药物治疗,而亚洲人和黑人的这一比例分别为51.1%和27.9%。



图源:Toronto Star

专家表示,对污名化和羞耻感的恐惧经常使个人孤立,导致接受治疗率降低。少数族裔社区在获得公平的待遇和减少伤害服务方面经常面临障碍。他们还长期遭受系统性的种族主义、歧视和创伤,包括在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系统中。

人们死于什么药物?

与白人相比,少数族裔人群因用药过量而死亡的案例更有可能包括使用非药物类阿片药物,例如非法芬太尼及其衍生物和海洛因。

当研究人员研究其他直接导致死亡的物质时,他们发现,与白人(37.6%)相比,可卡因尤其更加频繁地导致黑人(55.9%)和亚洲人(45.1%)死亡。与白人相比,酒精在黑人和亚洲人的死亡中也更常起作用。



图源:Toronto Star


加勒比国家,尤其是牙买加和海地,历史上一直是运往美国和加拿大的可卡因的重要转运点,因此来自该地区的移民对此类非法药物的熟悉程度高于对阿片类药物或甲基苯丙胺等物质。

研究发现的不同的药物使用模式清楚地表明,减低伤害不应只提供给那些使用阿片类药物的人,而应提供给所有吸毒者。

专家表示:"为了减少所有安大略人因毒品而死亡的人数,我们需要解决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比如我们在谈论吸毒者(尤其是那些少数族裔)时的污名化,以及在获得诊断、治疗和减少伤害服务方面的不平等。这些服务必须向所有有需要的人提供。"

来源链接:

https://www.thestar.com/news/canada/ontario-is-in-the-midst-of-a-drug-crisis-these-7-charts-tell-us-who/article_adfb3b94-ed0d-11ee-83b4-7b9f31bdd2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