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商报》发表题为"为什么禁止中国(技术)将无济于事"的文章,指出美国及西方政客正瞄准中国的高科技,称其为新的威胁。不过,"中国制造"之所以取得耀眼的成绩,"是因为它们具有吸引力,有些甚至已比西方竞争对手好出一大截。于是,有更多人愿意购买,而不是中共希望人们购买。恰恰是这一点,在愈演愈烈的地缘战略的鼓噪中,容易被人们遗忘"。

"比如,TikTok已击败美国对手Instagram和Snapchat,成为青少年最喜爱的手机应用程序,其原因是,TikTok搞透了怎样激发用户对短视频的热情。即便是Meta老板扎克伯格也在指示搬用同样的原则。

华为战胜欧洲移动通信领域的竞争对手诺基亚和爱立信,开始时打的是价格战,之后拼的是质量。在像德铁这类国企的招标中,华为靠的是过硬的通信科技拔下头筹。"

接下来,文章批评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政客不是呼吁奋起直追,而是情急之下寻找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讨论"禁令"的可行性。"在把华为罢黜5G网之后,华盛顿、布鲁塞尔以及柏林又开始考虑禁止Tiktok、限制进口港口起重机及光能发电组件。"

文章最后总结写道:

"有些保护措施是有意义的,比如,当中国厂商人为压低价格将西方竞争者淘汰出局时,应该出手。但最近一系列理由并不充分的对华产品的禁令,只能反映出民粹主义的本质。政客们往往用空洞的陈词滥调,来代替对具体威胁场景的描述。这种情况下,专家们很少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