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商报》报道,中国领导层传统上会在三中全会制定经济发展原则。但会议日期仍未确定,这令公司和投资商感到不安。


政治传统在中国很重要。中共中央委员会一般每五年一次,在十月或十一月初召开三中全会,制定指导方针。1978年,邓小平在全会上宣布了改革开放政策,从而为中国的迅速崛起铺平了道路。

尽管今年即将结束,中国领导层到现在还没有宣布原定于今年秋天举行的三中全会的日期。房地产危机继续持续,加剧了人们对中国稳定的担忧。日期未定,是否表明党内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存在分歧,或者仅仅是习近平的强大权力无视制度惯例,专家们意见不一。

中国经济持续疲软显然正在削弱中国领导层。中国政府越来越多地限制信息获取,使得充分评估中国的经济形势变得更加困难。缺乏透明度使外国投资商和公司越来越不安,并导致他们抑制投资。今年第三季度,中国自1998年收集数据以来,首次出现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出。国际投资者也在避开中国内地证券交易所,目前已撤回2023年投资的3/4以上。

加州大学教授,研究中国经济政策的顶尖专家之一巴里诺顿(Barry Naughton)批评中共的经济方针,并看到领导层内部存在分歧的迹象。尽管存在种种经济问题,习近平还是花了一年时间才任命何立峰负责经济和金融问题。这引发了人们对进程缓慢原因的疑问。诺顿最近在北京向记者强调,与此同时,“重大政治决定”已经做出,其中财政政策过于严格。到现在,经济问题的政治反应仍然“太慢,太少或无效”。

12月初,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香港向银行家发表讲话时表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远离传统增长动力、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漫长而艰难的旅程”。习近平公开呼吁摆脱之前由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驱动的虚拟增长。相反,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未来行业应该确保未来的增长。但经济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对这一计划能否奏效存在相当大的怀疑。迄今为止,建筑业直接和间接贡献了中国经济总量的1/3。

由于未来增长模式的不确定性,国家领导层为计划中的经济重组制定框架就显得更加重要。美国智库外交关系中心的卡尔明次纳(Carl Minzner)等专家表示,如果2023年不会举行三中全会,这将进一步表明,习近平上台以来,中国变得多么不透明和不可预测。这是“中国政治总体发展的不祥之兆”。“在习近平日益个性化的统治下,中国改革时代的政治机构和做法正在进一步受到侵蚀。”

2018年,习近平曾一反传统,按照自己的喜好改变了三中全会。他没有制定经济方针,而是取消了国家元首的任期限制,并从此被认为是自毛泽东以来最有权势的中国领导人。

三中全会有可能会在年底前秘密举行。但秘密行事不会有助于中国领导层希望获得的国内外公司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