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作者:白滔滔,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一、生命固化是种常见病
什么是生命的固化?
就是一个人只满足于现在的思想境界、见识见解、收入待遇、生活方式,不再有好奇心,不再阅读思考学习,更不愿意接受任何的改变,想以这样的方式,一成不变地度过余下的生命。
这种病症,大多集中于中年人。
当我们的生命固化了之后,会出现什么症状呢?最大的症状,就是生命价值开始断崖式下降。
如果说以后的生命就是“行尸走肉”,很残酷很无情的话;那么,说固化以后,生命从此就如机器一般的存在,应该是很恰当的。
患上固化病的人,刚刚好和“朝闻道,夕死足矣”完全相反;我们经常说的“35岁死,75岁埋”,就是固化病很典型的写照。
很奇怪的,患这种中年固化病的人,和实际的境况并不直接相关。也就是说,有的固化的人,已经功成名就,可能是一个大学者、大教授、大企业家、大导演;而有的固化的人,处在中产小康甚至仅仅温饱,是公司职员、公务员、高速公路收费员、打零工的人。
前者,觉得自己的名利会一直如此;后者,很怕变化之后,连温饱也没有了。
是的,这个社会上,让我们固化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追求稳定、舒服、妥协、拒绝变化、排斥新生事物——我们都会被一步步驯化的。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不易,凑合过就行了,别再瞎折腾了。这是很多中年人的想法。
而且,我发现,没有“被迫固化”一说——很多人因为惧怕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就会以“不得不如此”来给自己的固化找借口。
可是,就算为了下半辈子过得下去,也要挑战固化。
因为,越是固化,抗风险的能力越低,生活会更加艰难。
曾经,在单位、工厂上班的父辈就是那么想的:自己一辈子都有国家管,自己退休了,孩子还可以接班。实际上呢?一股席卷全国的下岗浪潮,把很多不会游泳,也从来没有想过学游泳的中年人,给抛到了水中。
这就是现实,而未来,你更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谁也靠不住”——北大、清华、哈佛、耶鲁;外企、国企、公务员、家族生意;金融、IT、地产……哪一种学历,哪一个行业,哪一个职业,都不敢说是常胜将军。
就是这样,你停下来了,整个世界都在前行。
二、读书,可以抵御固化吗?
固化很可怕,应该怎么办?我们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
那么,读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中年人读书,肯定不是为了文凭、证书,那么,为了什么呢?我觉得,就是为了寻求自己生命的价值——这也正是教育的本质。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人类最主要的教育形式,学校,其本质不就是一个个的读书会吗?
学校里规定、推荐一本本的书,然后,由老师带领着大家精读、泛读,读完了写感受,然后,为了知道是否读得好,再做一些测试。最终,学生通过读书,找到了自己的天赋、兴趣,拥有了能力,获得了生命的价值。
可惜的是,现在的很多学校,因为种种的原因,忘记了读书就是帮助每一个人成长的初衷,反而变成选拔人才、优胜劣汰的竞赛场和斗兽场了。
我们不能这样读书。
每一个读书的人,都应该从读书中受益、获得、进步。我们要重新回到我们的学习的本质、教育的本质、生命的本质,选择下面的读书方式:
一、以我为主的读书。就是说,任何一本书,只要能够帮助我思考,帮助我发现自己、成就自己,就是好书。
二、真诚相信的读书。就是说,我们读书,不能觉得书讲得挺好,但是现实中不断地给自己找借口“我做不到”——而是你认可的,就去相信;做不了大的,从最小的做起。
三、寻求改变的读书。就是说,我们不能只“看”书“存”书,要让书像输液一样,进入你的身体、血液、心灵,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我不敢说,通过这样读书,就可以完全抵御“固化病”了。
但是,至少使我们拥有了一些勇气,拥有了一些免疫力,拥有了抵御固化的可能。
三、找到自我的快乐
我们反对固化,拥抱变化,是为了什么呢?
我想,这个动力、目的,不是其他的,就是一种“找到自我的快乐”。
这个世界,最大的快乐,不是成为第一,不是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不是拥有得越多越快乐……而是找到真正的自我的快乐。
那种快乐,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也是我们的生命,真正存在的最大的意义。
所以,这个世界上,有人做君王,有人做僧侣;有人求名利,有人求真知;有人滚滚红尘,有人闲云野鹤……每个人都做自己,多么精彩,多么丰富,多么自在,多么快乐!
那么,什么是“找到了自我”呢?
我觉得,其实也很简单,没有那么哲学,没有那么深奥,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是的,在这条路上,未知是必然的,困难是必然的——而正是如此,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希望大家多读书,让每一个人能够在“自我价值”发现的道路上,发生自己的改变,找到自我的快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作者:白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