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林毅夫。图/取自红星新闻


中国经济自疫后以来,复苏不如预期,加上债务、房地产危机等问题,让外界不少分析直指,中国或将步上日本的经济衰退后尘,上演“失落的30年”。据世界日报报道,中国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林毅夫对此表示,不太同意此说法,并强调中国或将成为“下一个会与美国经济越拉越远的日本”的情况,“不会在中国发生”。

在中国“两会”期间,林毅夫于5日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20世纪90年代初,许多人谈论日本经济将会超越美国,结果不仅没超越,还与美国差距一路加大。他指,当时日本出现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放缓。尽管中国目前亦面临老龄化挑战,但他称,对经济增长而言劳动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效劳动,即劳动力数量乘以劳动力质量。

林毅夫指,从中国人口看,过去是“数量红利”,如今是“质量红利”。他观察,包括中国在内,处在追赶阶段的“未富先老”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前10年和后10年经济增速不仅未降,反而提高。

林毅夫解释称,除“人才红利”外,处在追赶阶段的“未富先老”国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空间较大。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教育水准提高,也使得其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更强,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水准提高更快。

他提到,日本1990年代人均国内生产毛额(GDP)已超越美国,其代表的产业技术同样属于世界最前端,但因美国技术打压,日本放弃半导体晶片此一先进产业。“中国在新经济绝大多数领域与已开发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且具备人才、市场等方面优势,即使有些技术稍有落后,中国也可利用新型举国体制来搞技术研发和突破。”

林毅夫表示,1980年代后,日本认为政府不该制定产业政策,由此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停滞,生产力水准也处相对停滞状态。“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不用产业政策能够追赶上发达国家,也没有一个发达国家不用产业政策能够继续维持技术领先。”

他称,中国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使生产力水准不断提高,也相信新质生产力会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可维持在相对较高的增长率,“日本的情况不会在中国发生。”

另,林毅夫认为,到2035年前中国经济仍有望实现每年5%至6%的增速,从2036年到2050年,还有6%的增长潜力,并最终实现每年3%至4%的增长。他称,只要每年维持5%以上经济成长,只要两三年,中国就能够跨过门槛,成为高收入国家。

据世界银行202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高收入国家标准为1万3,205美元。中国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人均GDP折合为1万2,684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