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这项医疗福利正面临严重危机,目前全澳超过50%的GP(家庭医生)取消Bulk Billing,民众需自费数十澳元问诊。有华人觉得,在通胀的大背景下,GP收费是“雪上加霜”。更有人感慨,“免费医疗时代已经过去了。”
01澳人看病越来越贵!大量GP取消Bulk Billing,仅3成病患可获全额补贴
最近,不少澳洲华人都在感慨,能够Bulk Billing的诊所越来越少了。
一份新报告显示,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全科医生诊所会向每一位就医者提供全额报销(Bulk Billing)。
通过全额报销服务,医生会向医疗保险计划(Medicare)而不是就医者收费,
在全额报销下,就医者看全科医生无需自付费用。
到2023年11月,全澳共有514家诊所停止了年初向所有就医者提供全额报销的做法。

在线医疗保健目录Cleanbill为编写报告联系了全澳6800多家诊所,发现全国医生接受新就诊人数的全额报销率目前为24.2%。
在新州、首都领地和塔州,就医者看全科医生的平均自付费用最高。
在新州,情况最糟糕的地区是Newcastle,当地所有接受调查的诊所均表示无法提供Bulk Billing。西悉尼的情况相对较好,民众看一次GP的费用不到30澳元。

医学专家Nick Coatsworth表示,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统计数字”。
“澳洲民众在医疗方面遇到的一个问题,便是他们获得就诊机会的可能性由邮政编码决定。我们真的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它正在侵蚀我们的全民医疗保健系统。”
澳大利亚医学协会(AMA)长期以来一直批评说,MBS低估了医疗服务的成本,Medicare的报销比例不足。过去5年中,通货膨胀和医疗成本上升,医生的个人收入、员工工资、认证和执业费用(包括房租、设备和医疗用品等),这些费用也逐年上升,MBS的报销水平却没有改变。
大多数私人医保提供“无差额”安排,即医生收取的费用与保险公司同意报销的额度相同,患者无需自费。

但还有一种“已知差额”安排,即医生收取的费用高于保险公司同意报销的额度,患者需要自掏腰包支付一些费用,通常平均为500澳元。
但是,专科医生未必会完全按照“已知差额”安排收费,这就是自付费用可能会大增的原因。哪怕专科收取的费用超过“已知差额”1元,患者就不再有资格根据“已知差额”安排向保险公司提出报销。保险公司仅支付MBS费用的25%,患者需要自付余下的费用,当然,自费的多少也因各保险公司而异。
在澳洲中文社交媒体,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多地华人网友发帖表示,“越来越多的诊所不再Bulk Bill”。



布里斯班的华人发帖吐槽,称眼睛突发因麦粒肿而找了家诊所,“整个问诊过程也就三五分钟”,后被要求支付70澳元问诊费,让他觉得“被摆了一道”。
“问诊完才跟我提要付钱,这不是妥妥诈骗吗!扯皮又扯不过,只能咬着牙付了$70。”

有网友在这条帖子的评论区回复,“(GP)短短5分钟(问诊),做的事情也不比Google医生好多少。”

还有人吐槽,“预约时间过了一两个小时……不到5分钟摆出赶人姿态,一下80刀就没了。”

还有人建议“回国体检、看牙”。

总之,在澳洲看病确实是“今时不同往日”。
02家庭医生:澳洲医生系统中最特别的存在
在中国,一生病就往医院跑;今天去这家,明天去那家。在澳洲,说夸张点除非急症,不然不会去医院,或者去了医院也会被扔在一边等呗……
每次身体不舒服,91岁的多丽丝就会前往首都堪培拉南部的莫森医疗中心就诊。在那里,医生有她详细的健康档案,会对她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
多丽丝告诉记者,30年来,她始终在这里接受治疗,对刘医生的医疗服务非常满意。

像多丽丝一样,澳洲人生病后一般不会去医院,而是首先到像莫森医疗中心这样的私人诊所里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就诊。
可以这么理解,在澳洲:
你需要的是一个固定的家庭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GP)。他会帮你看小病;
如果觉得你的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他会把你转到专家门诊(Specialist)。
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是先给
家庭医生
,然后他会通知你;你的家庭医生会有你所有的病史。

在澳洲,找一个固定的好的家庭医生很重要。不管你的英文有多好,跟性命相关的事还是用中国话沟通比较方便;所以对于在澳洲生活的华人来说,问我?那
还是建议找一个会讲中文的家庭医生。
如果没有固定的家庭医生,行不行?不行!给你举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位友人买了私立医疗保险,在第11个月的时候突然患了急性胰腺炎。

先去公立医院,不满那里的服务;因为有私立医疗保险,就转去私立医院住了10天。服务很好,但是保险公司不干了。
私立医疗保险通常都有12个月的已有症状的等待期(waiting period),是为了防止那些知道自己已经生病了再去买保险的人备用。保险公司让这位朋友请他的家庭医生出个证明,证明他以前没有这个病症。

于是朋友傻眼了,因为他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家庭医生,所以没有医生可以给他出这个证明。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找一个好的家庭医生,经常找他检查检查,有个看病纪录,是非常有用的。
如果你在澳洲没有认识的朋友带你去看GP,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自己搜索你家附近的GP,
保存好联系方式,确认清楚对方上班的时间,在紧急需要时,不至于慌乱:
第一步,点击网址:HealthEngine

第二步:选择“GP”菜单,输入你所在区域的地址和邮编

第三步:根据时间,医生所使用的语言,医生的性别来筛选!


第四步:根据搜索结果所显示的诊所和医生信息,预约即可。


这里根据个人经验总结:如果你有一定的预算,可以去一个全民医疗保险可以报销的诊所,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如果你可以有一个离家很近或者符合你需求的全科医生,付一定的费用也是很值得的。检查一下诊所的网站之后,你可以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

不过话说回来,普遍来看医生依然是澳洲收入最高的职业。
根据澳洲税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医生再一次占据了澳洲最高收入职业排行榜的前三名,分别为: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内科医生,其平均收入都超过了25万澳元。而包括了GP在内的其它医生职业,平均收入也超过了20万澳元。
所以说在澳洲能做上医生,还是妥妥的人生赢家呀!
03小编结语本月的国家内阁会议将会讨论有关改善医疗保健系统的措施,以提高医疗保健的可行性和可负担性。希望这些统计数字和民意能引起政府的重视,让“全民医保”发挥它真正的用意。再这样下去不许多久,澳洲人也会开始体会到国内医院排队人满为患的热闹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