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视觉中国
文/金错刀频道
点击这里边听边看
你有多久,没去过KTV了?
有媒体做个调查,最多的投票是:都不记得上次去是啥时候了。
但哪怕你很久没去过了,也躲不开“死去的记忆开始攻击”。最近,#KTV9年倒闭7万家#的话题多次登上热搜。
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现存KTV门店数量已不足5万家。自2015年至今,9年时间减少了7万多家。
因王思聪一晚消费250万元成为流量C位的K歌之王,就因财务压力关闭多家门店,裁了200多个员工。
曾经的KTV有多火?不仅是年轻人的潮流聚集地,还是下沉之王。巅峰时候,全国开出12万店,走几步就能看见一个KTV。
然而比扎堆倒闭更扎心的,还有年轻人对KTV的舆论“倒戈”。
有人说,如今还活着的KTV,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个KTV,变得越来越“土”。
除了土,这些年KTV还跟“老”挂上钩,多了不少别称:中年人的钟点房、老年人的团建地。
创造过不少消费奇迹的KTV,为何突然被年轻人嫌弃了?
1
KTV大变脸:
中年人的钟点房、老年人的人民公园
如今年轻人打发时间的清单里,KTV不是在鄙视链低端,而是几乎出局了。
如今一提KTV,年轻人的第一反应,是“又土又贵”。
去年,一女子在KTV遇到天价果冻的事情登上热搜,242元一包,仅有11个的果冻,任谁看见都得说,“贵得离谱。”
信息差,才是最大的败笔。如今酒水价格越来越透明,消费者不是傻子,1644啤酒,外面超市卖10元一瓶,KTV门店直接翻倍卖38元一瓶。
4188元的奢靡总统套餐,“几乎卖不动”,一个月也卖不出去几套。
比起贵,在年轻人心中,KTV还有一个原罪是:乏味。
用脚趾头都能想到的歌曲,好像唱来唱去还是那么几句,个个都唱到包浆。
然而,年轻人眼中土味又无聊的KTV,现在却成了中老年人的快乐天堂。
与年轻人嫌弃KTV形成鲜明对比,灯红酒绿的KTV里,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年人正在进进出出。
取代《死了都要爱》、《会呼吸的痛》等标配歌单的,是《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还有京剧、美声……
有的老年人,把KTV当成了mini版广场,带领老年姐妹疯狂跳广场舞。
还有的老年人,为了薅店里的团购羊毛,还专门建四五百人的K歌群,有谁想去唱歌了,就去群里接龙报名,最后每人平摊30元,唱够7小时,还不耽误接孙子。
有KTV老板曾表示,平时的工作日,中老年人是最多的。《2021年KTV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全国量贩式KTV中,60岁到70岁的用户数量同比增长29.6%,70岁到80岁的用户数量和订单数量同比增速达到100%。
除了老年大军,KTV还被一群中年人占领,美其名曰度过独处时刻的“夜生活平替”。
有人自带茶叶茶具,再管服务员要一壶热水,就能把KTV变成一个流动茶室。
还有人把KTV过成了钟点房,不点歌,跟服务员要一床被子,来了往沙发里一钻倒头就睡,流动的人声是最好的白噪音。
还有一部分人,把KTV当成健身房平替。
KTV的屏幕是可以投屏的。在不想唱的时候,投屏刘耕宏的健身操,还能跟着老姐妹们锻炼。
健身房按人头收费,而KTV却是时长收费,自然是人越多越省钱。
2
成于打工人,为何又毁于打工人?
跟现在被年轻人失宠处境不同,最初的KTV,还是年轻人捧红的。
卡拉OK这名字起源于日本,传入中国后,上世纪90年代,钱柜、K歌之王、纯K、温莎、唱吧、魅KTV、星聚会等大大小小的KTV,几乎遍地开花。
当时年轻人还没有太多的娱乐,马上被KTV征服,晚上七八点,下了班的年轻人们走入卡拉OK厅,跟同事、朋友引吭高歌,发泄一天压力。
KTV也被认为是“改变了亚洲人的夜晚”的伟大发明,“吃饭喝酒唱K”成了多少人打发漫漫长夜的一条龙。
最巅峰的时候,全国KTV门店数量甚至一度突破12万家,其带动的酒水、小吃、消耗品、音响设备等相关市场规模总计4000亿。
然而KTV当年有多火,如今就有多失意。
有纯K员工表示,生意一年不如一年,现在甚至不如疫情期间,关店的KTV越来越多,人们猛然发现,KTV已然辉煌不再。
从宠儿到弃子,打败KTV的,永远不是KTV。
1.唱歌“边缘化”,场景被偷家
一个封闭空间+一套歌唱设备,就足以撑起KTV的核心。
因为门槛不高,所以KTV一直在被人偷家。
首当其冲的,是被它的平替偷家。
最早的KTV平替软件是唱吧,人们在家里就能K歌,在2014年就已经有3500万的月活用户,总用户量过亿。线上K歌软件不断涌现,月均使用次数几乎呈三倍递增。
再之后,连线下场景都被平替们偷家,各种迷你KTV出现在地铁口、步行街、商城,主打一个“想唱就唱”,同时,一些火锅、烧烤店也设置了KTV包厢,也在打出KTV卖点。
就这样,KTV不会想到,跟自己八杆子打不着的娱乐活动,竟也是被偷家的罪魁祸首。
过去年轻人社交聚会的场合只有KTV,然而随着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出现,比KTV更高参与度、强社交,一样成为打工人们的心头好。
年轻人打发时间的东西越多,KTV就越冷清。
2.反偷家,反而混成“四不像”
为了重新拉回年轻人的心,KTV也开始自救。
饭店、酒吧、剧本杀都可以变KTV,我KTV为什么不可以?于是,商家们开始不断开辟周边业务,力图把唱歌这件简单的事变得更“复杂”。
O2O模式、火锅KTV、沉浸式互动KTV、轰趴式KTV……各种概念越来越花,相应的服务费、包间费,以及酒水饮料自然是坐地涨价。
看起来组合很容易,但很多人实际体验后发现并不满意。
有的KTV,走高端西餐路线,门店外拉个帐篷做露营餐吧,提供新鲜战斧牛排,一个300多块,但实际经营起来,300多元一块的战斧牛排,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
光线阴暗声音嘈杂的密闭空间,本来就很难静下心来玩剧本杀,更别提看什么电影,连交流都困难。
有人去加了火锅服务的KTV后得出结论:吃没吃好,唱没唱好。
种种因素下来,走进KTV唱歌的年轻人,更是越来越少了。
3
KTV不会消失,但逃不过大洗牌!
曾经网络上流行这样一个“孤独等级”的说法.
其中,独自一人唱KTV被“诊断”为第六级。
过去,KTV是一群人的狂欢,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单独出行了。
哪怕是个i人,也能在夜深人静时在KTV找到久违的安心。
更不用说,中老年人如今撑起了KTV主力,上海如今的KTV,有一个算一个,工作日的白天几乎都被老年人占据。
其实,只要还能给人提供情绪价值,KTV就不会消失,但想体面地活下来,刀哥觉得还得往两个方面努努力。
要么,就是主攻性价比。
现在KTV核心获客方式之一是线上渠道,其中90%客流来自美团大众点评。曾有KTV老板透露,门店假如一天60单客人,可能只有5单是现场客人,其他都是线上团购过来的。
这个趋势下,KTV商家也逐渐开窍了。
有的打出“一杯奶茶钱”唱歌的广告。一家量贩KTV推出学生优惠,68元可以购买3次欢唱卡,每次4小时,算下来一小时只要5块多。而另一家KTV的下午场,3小时欢唱价也只要68元。
不仅是唱歌,就连包夜价格也在不断拉低底线。
一间房包夜套餐128元,比酒店一间包间价格还低,过去包夜价格一晚在200-300元,现在直接腰斩。如此香的价格,难怪居然还能满房。
要么,就是死磕体验护城河。
人们去KTV的初心,还是以唱歌为主,这也是KTV真正的护城河,那就是回到行业的本质,让KTV本身的体验更加鲜明,不容易被取代。
就像如今新的救命稻草:中老年人,想持久把握住这个红利,也要“对症下药”。
就像以纯K、温莎等为代表的一批头部KTV,已经在高档包间提供移动式平板等辅助设备,还有的KTV专门配备老年人服务人员,推出了中老年专属的夕阳红卡,默许大爷大妈带饭、带饮料,为的就是留住用户。
同样,年轻人在乎的唱歌体验感也得升级。KTV在装修上省下的钱,拿来升级包房软硬件,修建舞池和音乐茶座,甚至还配备现场演奏乐队。
过去,没个上千万开不起KTV,如今有个200万就能够得上,原因就是KTV越来越精悍,让钱花在刀刃上,与其拿钱充逼格,不如把接地气的体验做极致。
就像过去主打中产的星巴克,现在也被中老年人占领。
不仅变成围棋爱好者的天堂,甚至武汉一家星巴克门店出现纹眉摊,三张躺椅排开,师傅现场给客人纹眉。
曾经年轻人的快乐天堂,如今变成中老年的人民公园,未必是一件坏事。
娱乐、消费从来不分贵贱,只有真正符合大众需求的才是最好的。
性价比、体验,只要守住一个,人们觉得好玩觉得值,就不怕被时代抛弃。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