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春节,是成年人的儿童节,同时也是适婚年轻人的“鬼节”。


在这相亲高峰期里,扎堆在深圳前沿的年轻人回到老家后,也逃不开这百年传统。他们被亲戚一个连着一个撮合见面,送出一份又一份的礼品,换回越来越多异性的微信,统一划进“相亲对象”的标签里。


然而,现阶段的婚恋现状,更像是男女双方各找各的,互不干扰。他们互相看不上,话说不上几句,没有共同语言,聊天就像一盘散沙,不用风吹,聊两句就说我要去洗澡了。


深圳教师晓璇的要求不高,因其自身条件较好,原本想找个家庭条件更好一些的对象,相亲了10个男生之后,她感觉自己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喜欢钱。


刘生频繁提起相亲遇到奇葩女,借口性格是慢热型,一直吊着他,不让更进一步接触。他春节前后相了6个女生,花了近1万块钱,最后一个都没成。


春节一过,他们离开老家,没有了父母亲戚的压力,回到深圳就和相亲对象断联。经历了春节相亲后,他们决定主动找一个正常的对象,在明年春节前带回老家。


一、等待“入室抢劫般”的相亲


在相亲市场上,晓璇的条件可谓较好。她本身是一名深圳老师,拥有正式编制,工作和收入都稳定。


她的家人都在老家,家中有一个哥哥,父母都有退休金,照顾父母主要由哥哥和嫂子负责,她只需要照顾好独自在深圳的自己。


她平时不擅长打扮,也不喜欢交际,下班后就宅在宿舍,接触最多的就是同事,而她的择偶标准是不找同事。所以自从大学毕业分手后,她一直都是单身的状态。


网络上流行的“入室抢劫般的爱情”,调侃的正是晓璇这类人,不主动接触外界,却想象能意外得到爱情。


96年生人,在晓璇老家已经是29岁,距离父母亲邻眼中的30岁“婚嫁鬼门关”只有一步之遥。


晓璇的父母急了,离过年还有半个月,便让媒婆安排好了十个相亲对象,准备“登门入室”。


晓璇如临大敌,但年龄摆在那里,一切可由不得她。她只能硬着头皮和男嘉宾们见面、攀谈、约饭、看电影。


不仅女生急,30岁以上的男青年更急,他们会主动询问身边的人,是否有对象可以介绍给自己。


湖南人刘生在过年前后主动见了6个相亲对象,几乎全部来自父母亲戚和朋友的介绍,其中有留在湖南本地的女孩,也有在深圳工作的湖南女孩。


他在深圳从事金融行业,今年32岁,年薪20~30万,有车,也具备在深圳支付首套房子首付款的能力,只是这样的硬性条件,似乎还不够吸引人。


“看上我的,我没看上她。我看上的,嫌我们距离远,推脱说不合适”,加上这一年来相亲的对象,他一共见了大概15个女生,一个都没成。


过年期间,刘生在6个相亲对象身上花的钱,包括登门拜访赠送给女方家庭的烟茶酒等礼品、红包等支出,大概有1万块钱左右,因为一句不合适,全部都打了水漂。


年纪大,不得不相亲,这是人之常情。现实里,有些年纪轻轻的女孩也逃不过相亲的宿命。


江西女孩阿清是99年的,在深圳仍然是青春洋溢的年纪,没想到回了老家才两天,她还没睡醒,亲戚和相亲对象已经堵到了她家门口。


“我脸都还没洗,他们就让那个男孩子去我房间里单独聊聊,完全不在意我的想法。”阿清第一次感受到这种“催人相亲”的东方力量,当下的心情十分暴躁,又不好表现出来。


那个男生同样尴尬,两个人面面相觑,阿清心里只想着尽快结束这场闹剧。


此前阿清常常开玩笑,自己的社交圈子小,又不想多去社交,认识新的异性朋友,有一股莫名的自信,能等来“入室抢劫”式的爱情。


但当相亲对象真的“入室”了,她却笑不出来了,因为这影响了她的人身自由和选择自由,让她感觉“被绑架了”。


相亲前,父母亲戚的态度几乎都一致,无一例外地哄着女儿们:只是见个面,就当交多一个朋友,合不合适还是要看你自己的意愿。


但当女孩们正式和相亲对象建立联系了之后,感觉各方面都不合适时,父母又一改此前的态度,总是强调:我看这个人就挺好,你眼光别太高了。


就这样一步一步,把孩子推向社会约定俗成的既定轨迹,忽略了目前正在撮合的这两个人,未必真的能合体创造出高于独处的价值。


二、相亲遇到正常人,是奢望


相亲这件事,放在深圳,其实和面试没有差别。


只是,在深圳面试的时候,竞争对手个个都是人中龙凤。相亲的年轻人想不明白,同样是“面试者”,为什么到了相亲就成了“卧龙凤雏”?


这一趟相亲下来,晓璇唯一的念想,就是找个正常人还挺不容易的。


她和家人说了,喜欢家里经商的,身高175cm以上,性格好相处。条件简单,招惹来的对象,每个都不简单。


第一个相亲对象在深圳开了一家便利店,开口就夸赞她是个老师,职业非常好,以后可以多兼顾家庭,更多地照顾后代,他文化水平不高,教育孩子的任务就交给她。


晓璇对他的家庭分工理念不置可否,感觉他太过于大男子主义,直接向媒婆拒绝了他。


第二个相亲对象做事很“深圳速度”,相亲完的那天晚上,他就问晓璇印象如何,晓璇和他说再接触看看。他默认为可以进行下一步,叫媒婆上门和晓璇家人说,准备定亲了。晓璇被吓到赶紧澄清:认识两天就定亲,是他疯了还是我疯了?


此外,要不就是一些十分内向的男生,见面期间全程由对方亲戚帮忙开口,男方总是低着头,一句话不说;要不就是一些急于求成的人,两人第一次见面,单独出门喝个咖啡,他便想牵手搂腰,毫无边界感。


晓璇总结,他们要不就是放不开,要不就是放太开了,没有一个符合她对伴侣的期待。她平时总和朋友说想做一个深圳富婆,相亲时也有几个男生家庭条件很好,相亲过后,她发现自己好像也没有那么喜欢钱了。


有人说,相亲就是把最不会追人的男生和最难追的女生硬凑到一起,其实性别互换也一样。


刘生感觉,相亲时遇到不少奇葩女生。有一个女生在长沙做幼师,当时他们认识了两个月,双方父母也见过了,但还是感觉很陌生。


“那时我准备离开长沙去深圳了,走之前约她吃饭,她全程和我没有交流。隔壁桌的男女坐在一起吃饭有说有笑,我感觉很社死。我开车送她回去,尝试牵她手,也不乐意,看电影也全程无交流。”


刘生感觉,这个女生内心根本不愿意和他深入接触,还吊着自己,说是慢热型。最后他和朋友交流了一下情况,朋友推断女生应该对他没有兴趣,他就果断放弃了。


总结起来,男女双方各找各的,互不干扰。“明明都是单身,明明都在找对象,匹配起来难度高到上天。”


三、回到深圳就断联,但会坚持找对象


回家相亲前,深圳年轻人还能感叹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但是,惆怅只需要维持一个春节。只要过了这个年,回到深圳就断联,父母拿我怎么样,只能明年再算账。


过了初五,晓璇便逃也似地坐上了回深圳的高铁,借口开工前的高铁票难抢,先回深圳以免耽误工作。她虽然眷恋家里的温情,但更向往不被绑架的自由。


回了深圳,她直接和所有的相亲对象表示不合适,不用再联系了,顺带暂时将父母的来电静音,还给了自己一片清静。


她太讨厌有目的性的聊天了。相亲过程中,男方对她用的那些聊天套路,她嗤之以鼻,“总结起来就是想知道女生会不会做饭,就问她怎么吃饭;想知道女方有没有车,就问她怎么上班;想知道女方的经济状况,就问她跟不跟父母一起住。”


她感觉自己像个临期商品,还要被货比三家,和一个文科女生对感情和婚姻的憧憬实在是差之千里


“有人返乡一趟像看了心理医生,有人返乡一趟需要看心理医生。”


阿清同样是回到深圳后,就拉黑了老家的相亲对象,她讨厌那个男生对她没意思,还一直纠缠她,更讨厌家长和亲戚在这个相亲过程中对她的态度。


“一开始说好尊重我的个人意愿,我感觉不合适,他们就说我眼光高,对方条件那么好都看不上,让我清楚自己的定位。”


令她更抓狂的是,由此产生的对自我的否定和对原生家庭的怀疑。因为父母让她不要急着否定相亲对象,多想想自己的问题,矮不矮、丑不丑、工作稳不稳定、脾气好不好、有钱没钱?


“我在深圳明明很年轻,过得也很舒服,身边的同龄女孩也大部分都是单身,大家都过得多姿多彩,为什么一定要催这么急?”


回到深圳后,她想证明自己不用靠别人,也能找到男朋友,所以她进了一个深圳交友群。群里基本上是男生在发言,吐槽以往的相亲。


群里一个32岁的男生说,他基本上不考虑比自己大的女生。“比我大,还没结婚,这种女人不能要。35都高龄产妇了,生娃风险很大,而且亏身子,年纪大了别抱个药罐子媳妇。”


有女生反驳他说,结婚就是为了生娃吗?他说:“先把爱情放一边,孩子总得要有吧,要不然结婚干啥。”末了还补充一句“太多女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了,月薪3000,她要找一个月薪3万的,咱们普通人找个对象可太难了。我结婚是找个人过日子,不是来扶贫。”


图释:交友群的聊天记录截图


另外一个男生说,今年过年家里介绍了两个对象,两个年龄都是30+,比他大一两岁,他觉得这两个女生都不正常。“思想不正常、想法不正常,两个精致利己主义者。哥们今生可以不婚,年龄大的可以考虑,年龄大的还思想不正、品行不端、秉性不正的一定不要。”


群里另外一个男生马上补上一句:说实话,思想正的女生,也不会剩下来吧。


阿清在群里瑟瑟发抖,她害怕了,不是害怕自己嫁不出去,是害怕自己再找不到对象,留到三十岁,以后遇到的全是群里这种类型的男生。


嫌她年纪大,嫌她要得多,嫌她生不了孩子,嫌她品行不端......


“而我只是社交范围小,很少接触到男生罢了。”


备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白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