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盖雅学苑(ID:thinkwithgaia),作者:GaiaThinker,原文标题:《老板的嘴替:开工第一天,其实也不用这么努力……》,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开工第一天,许多“年后再说”的工作就要开启了。
想到这里,身体已经有些不适了……
从假期模式到工作模式,如何无痛切换状态呢?
网上你应该也看见了很多方法指导,例如:
提前几天回到工作所在地,调整作息;
提前一天规划工作清单,找回工作感觉;
心理暗示,不断强调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回报”。
……
总结:提前“上班”,加上“自我PUA”。
不否定这些是很有效的办法,让我们逐步从假期模式切换回工作模式。
但是,对大多数人(我)来说……其可行性几乎为零。
毕竟,假期额度有限,不想专门“浪费”两三天来切换模式。
这该死的假期综合症,该怎么办呢?
分享一个在国外爆火的无痛切换的方式,即“Bare Minimum Monday”,拗口的翻译是:最低限度星期一。
简单来说就是:开工第一天,只做最基本的必要的任务,不要让自己的时间表那么满,压力那么大。
最低限度星期一?展开讲讲
“最低限度星期一”这一热词是由一位名叫Marisa Jo Mayes的人在TikTok创造的。
她将其描述为缓解工作压力的一种手段,“Bare Minimum Monday”的基本理念是在星期一只做最基本的必要任务(essential tasks),以一种更加轻松有序且高效的方式来开启新的一周。
Mayes的视频迅速在网上流行开来,#bare minimum mondays这一标签在TikTok上的浏览量已累计超过220万。
Mayes的“最低限度星期一”是指:前两个小时不接电话也不处理工作,然后她会花几个小时专注处理重要、紧急或两者兼备的任务。
所谓“必须完成”的任务是指那些如果不完成就会立即产生不良后果的任务,除此之外的其他任务则统统推迟到周二。
尽管减少了工作时长,但Mayes的生产力仍保持与之前每天8小时的工作效率差不多,甚至更高。
弹性工作,还是带薪摸鱼?
至于“Bare Minimum Monday”这种行为究竟算弹性工作还是带薪摸鱼?见仁见智,意见各有不同。
支持 “最低限度星期一”的人认为,这一理念鼓励人们后退一步关注自身健康,有助于减少自身压力和焦虑水平。只优先处理重要和紧急的任务,使打工人从接连不断的苦差事中得以喘息,减少对工作的负面情绪,反而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
然而,反对“最低限度星期一”的人则抨击这一概念不过是找借口在工作时偷懒。
Mayes甚至因此收到了恶评,有人称她为“懒惰、毫无动力、缺乏价值感的人”。此外,这一概念也引起部分推行“搏命文化”或重视工作产出公司的担忧。毕竟,企业支付给员工的是一整周的薪水。
如何践行“最低限度星期一”?
究竟是调节,还是带薪“摸鱼”,很难有定论,因为这和每个公司的管理文化有关。
在我们看来,最低限度星期一也并非无所事事地纯粹摸鱼。如果企业愿意采取措施来帮助员工保持心理健康和工作生活平衡,会让员工更愉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减少对工作的对抗情绪,更有助于促进企业的长期成功。
对此,CNN提出了几个可行性建议,来缓解假期后工作压力,其中两条,可以用在开工第一天:
开工第一天上午:审查本周工作计划,调整任务优先级;仅安排不超过半小时的团队会议。
开工第一天下午:不安排任何会议,高效从事深度工作。
具体如何践行“最低限度星期一”?每个人的方式其实也不一样。
例如Mayes的:
不会选择在星期一(开工第一天)开会,就算必须要开会,也不会在这一天的头两个小时进行。
前两个小时不接电话也不处理工作。
然后花几小时专注处理重要、紧急或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如果不完成就会立即产生不良后果的任务),除此之外,其他任务则统统推迟到周二。
最开始会处理一些让自己心情愉悦的工作(比如为品牌拍摄内容或制作视觉效果,这是她最享受的工作内容)。
对于必须完成的任务,确保是单任务的(绝不同时做两件事)。
我问了我的同事们,他们可能会这样做:
前一小时,先浏览与工作相关的各种消息,把魂收回来。
最开始不直接进入工作,办公室四处溜达溜达,和各部门同事闲聊。
查看年前的待办任务,根据情况调整优先级(如果年前没有列任务,也可以从列具体任务开始),优先级清楚了,才能减弱内心的焦虑。
先收尾假期之前未完成的工作,先从很容易、很具体的工作开始做起,然后查看当天的待办事项清单,然后直接逐个删除(找到满足感)。
……
殊途同归的是:上午先不要做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不安排耗脑的长时间会议。
最后,再与大家分享一条芬兰小学生上课时间的安排。堪称应对假期综合症的典范:
(不奢求打工人配得,只求老板们了解一下。)
希望你今天也开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盖雅学苑(ID:thinkwithgaia),作者:GaiaThin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