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贾玲及其团队如何极力撇清电影和减肥的关系,但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热辣滚烫》里“贾玲”从“大码女孩”,蜕变成“有腹肌”的女拳击手形象时,许多人被震撼到了!

贾玲暴瘦100斤的罕见减肥效果,作为电影的最大卖点,让《热辣滚烫》迅速蹿红,霸居春节档TOP1多日,至今票房已经超过32亿元。贾玲以及为电影减重100斤的话题也多次冲上热搜。

百度指数显示,自电影首映日,“减肥”词条搜索量接连攀升,8天内翻了一倍多。截至发稿前,资讯指数日均616万,最高是大年初二,视频流出的次日,资讯指数高达843万,同比上涨21%,环比上升92%。

尽管贾玲多次回应,电影讲的是一个善良的女孩“爱自己”的故事,而不是减肥,仍有人认为这是一场针对群体身材焦虑精准营销的流量狂欢,也是身材焦虑生意的又一次胜利。上一次,最大赢家还是意外走红的治疗糖尿病的司美格鲁肽。

该药火遍全球,得益于特斯拉老板马斯克2022年末的一篇推文,其声称通过一种叫做司美格鲁肽的药物,每周注射一次,无需运动,一个月成功瘦9公斤。随后,司美格鲁肽迅速走红,一度在市场上脱销。

虽然一个依靠毅力运动减肥,一个仰赖药物瘦身,二者虽殊途,却都实现了非常可观的盈利目标。生产司美格鲁肽的丹麦药企诺和诺德称,2023年,司美格鲁肽销售额同比大涨407%,贡献211.57亿美元的销售额,实现公司净利润121亿美元,同比增长52%。诺和诺德也在2023年市值大涨,一举超越奢侈品巨头LV集团,问鼎欧洲上市公司市值。

因为蛋糕太诱人,减重这条赛道也显得越来越拥挤。招商国际研报指出,截至2023年11月,全球在研的GLP-1减肥药超过30款。为分上一碗羹,马不停蹄赶做减肥药的似乎比减肥的人还焦虑。



01司美格鲁肽 “拯救”了爱美的白领

为拥有完美身材,很多人早已尝遍各种方式,但因为不科学的方式,结果总是以泪洗面。司美格鲁肽的出现——只需一周一针,没有痛感,也不流血,轻松实现减重——对一些超重的人而言,几乎成了“救星”。

司美格鲁肽,实际上是通过激活GLP-1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分泌。在此基础上,饭后饱腹感提升,胃排空速度延缓,从而减少进食量。

事实上,2017年,司美格鲁肽初面世时,仅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后来,该药的减重效果受到广泛关注,诺和诺德乘胜追击,推出更大剂量版的司美格鲁肽,并申请后者作为减重药物上市。三年多后,2021年美国食品药监局正式批准司美格鲁肽的减重适应症。

该药的减肥属性也随着自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公布自己的减重效果,迅速在全球走红。网红科洛·卡戴珊和主持人切尔西·汉德勒等随后公开其他们使用同款药物来减肥。海外社交平台还流传着一句话:“如果在好莱坞还没听说过司美格鲁肽,那就说明没朋友”。在TikTok上,司美格鲁肽已经有超12亿的浏览量,越来越多名人和网红相继加入讨论。

该药甚至一度卖断货,导致真正需要用药的糖尿病患者缺药。



早在2022年10月,马斯克发推文不久后,欧洲药品管理局就曾表示司美格鲁肽间歇性缺货,而且短缺将持续至第二年。半年后,欧洲药品管理局再度发布官方声明表示,司美格鲁肽将面临较长时间的短缺,并预计持续整个2023年。后来这一数字改至2024年。欧洲药管局还表示,虽司美格鲁肽会持续增加供应,但不确定何时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并要求将该药首先供应给糖尿病患者,而不是将其用于减重的人群。

不过尽管,该药在国内,尚未被批准成为减肥药物,只有2型糖尿病患者或具有相关风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能被开出处方使用。但由于名人和社交平台的传播效应,自2023年起,司美格鲁肽在国内也持续走红。

据财经报道,2023年初,北方一所四线城市的三甲医院的内分泌科医生指出,几乎每天都有减肥的人前往咨询该药。此前每周能补一次货,一次两三百支,但到货最多三天药就开完了。

此后,在全国多地的医院里出现司美格鲁肽持续断货现象,不少糖尿病患者和医生群体公开反馈的司美格鲁肽短缺信息。除了医院,部分电商平台也出现断货情况。



更多的人实际上并不肥胖,也加入抢药大军。去年秋天的一次饭局上,闺蜜很神秘地告诉秦莹,她打了一种叫司美格鲁肽的针,一周减了3斤。

那是秦莹第一次知道司美格鲁肽。后来她上网查,发现只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就没有深究下去。几周后,她又陆续听到几个认识的人讨论该药,无需病历在网上就可以买到。好些人都因此瘦了。她心动了。

秦莹在一家外贸公司当销售主管。据她介绍观察,尽管交情不浅的几位朋友都在讨论这款药,但相关的讨论只会出现在私密的场合,而且讨论次数并不频繁,“都是偷摸着聊,生怕被发现。”

秦莹身高165cm,体重56kg,如果按照肥胖标准的BMI测量的话,她属于正常健康身材,但是中学时期的发胖经历在她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她总是很担心会回到自卑的时期。

一同打过司美格鲁肽的朋友也都不胖,身高都是163-168cm之间,体重在53-58kg范围内。因药瘦下来的斤数其实都不多,但她们还是甘之如饴。



司美格鲁肽的走红不可复制。一位药品营销的从业人员告诉凤凰网《风暴眼》,马斯克和英国前首相约翰逊先后站台,名人效应让司美格鲁肽达到了其它药物到达不了的高度,让其一下子在全球打响了名声。因此他也认为这一成功较难复制,“大家现在都追求健康美,除非还有一款药使用频率更低、能达到对表司美的效果、还不贵的药品出现。”

02 做药的人比减肥的人更焦虑

对各大药企而言,减重市场是必争之地。

世界肥胖联盟发布的《2023年全球肥胖地图》显示,2035年全球将有超40亿人属于肥胖或超重,占全球人口的51%。而2020-2035年间的年增长率预计达到5.4%。而中国的表现属于中等水平,预测到2035年中国成人肥胖率为18%。

摩根大通研究部预计,在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的推动下,2030年全球GLP-1药物市场年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元。

世界两大药企早已对火爆的GLP-1市场摩拳擦掌。美国药企礼来是诺和诺德的宿敌,自上世纪80年代起,二者便轮流坐在降糖药的王座上。

2017年,诺和诺德推出了迄今最成功的长效GLP-1药——司美格鲁肽,随后精准地踩准减重适应症后,诺和诺德便稳坐王座不下。



最大的竞争对手将赛场转至减重上,礼来当然不会示弱。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上市不到一年,2022年5月,礼来推出了全球首款GLP-1/GIP双激动剂替尔泊肽。毫无意外,礼来的试验重心也放在了减重领域。与司美格鲁肽的路径相似,替尔泊肽先作为降糖药获批上市,把其历史主要战场——降糖霸主位置保持,再同步推进其作为减重药物上市的申请和试验。

2023年7月,在被获批为减重药的前三个月,礼来公布替尔泊肤的定价,每月治疗标价(4支)约为974美元,远低于司美格鲁肽的1349美元。

顺利推出GLP-1药物的礼来,在短短一个多月里,替尔泊肽的销售额已近2亿美元,被外界视为是司美格鲁肽真正的对手。礼来和诺和诺德也被媒体称为“减重双雄”

二者的竞争还在继续。在礼来的猛烈追击下,诺和诺德率先出新招,推出口服版司美格鲁肽,在用药方式上,更大地提高了使用者的依从性和便利性。



在国内,多家药企也在这一赛道追赶。目前获批的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和仁会生物的贝纳鲁肽,相比诺和诺德和礼来的药物只需一周一次而言,注射次数更频繁,分别要一天一次和一天三次,因此在国内较少被使用。

一位有十多年糖尿病和三高病史的男子告诉凤凰网《风暴眼》,病友们有减重需求的,医生开的都是司美格鲁肽,效果不错。他还没听说过国产的另外两种药,也没见病友注射过。

进入2024年仅两个多月,国内又有多家药企宣布获批临床试验。2月7日,信达生物研发的玛仕度肽上市申请获受理,将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并预计将于2024年底或2025年初获批上市。

而据信达生物发布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药物的减重比例和绝对值均高于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替尔泊肽,且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最多是短暂的肠胃不适。也就是说,按照信达生物的说法,旗下的玛仕度肽的效果或优于司美格丽泰和替尔泊肽,而副作用却小于前两者。

消息一出,业界对于这一药物的面世充满期待,被外界视为“最强黑马”。公布发出的当日,信达生物股价上涨5.3%。随后几日,其股价也一路往上走。

面对减重市场的巨大蛋糕,抢占先机就意味着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各大药企纷纷加大研发,唯恐被落下。

03 把身体还给自己


但研发归研发,在当前药物市场,还不存在完全健康无副作用的药物。

打司美格鲁肽一个月后,秦莹瘦了6斤,但也付出了代价。使用前,朋友告诉她,打针会食欲不振,还可能出现副作用——呕吐。

头两周的时候并没有出现呕吐的情况,但她浑身乏力,总觉得累,根本无法处理工作。到了第三周,她的症状更明显了。她举例说,自己在小凳子上站起来时,头会很晕,需要扶墙才能站稳。随后因为临近年终,工作繁忙,担心影响工作,短暂停药。

“如果我停药了,会不会反弹得更胖?”这种想法就像是无休止的循环,让她在黑暗中翻来覆去,无法入眠。

几乎所有服用过减肥药物的人都有同样的经历——停药后,体重就会迅速反弹,更有甚者会比吃药前更胖。哪怕是当前被捧为“神药”的司美格鲁肽也有相同的情况。

2024年2月19日,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的子刊上发表的论文印证了上述观点。研究显示,使用GLP-1类减肥药物的人在停药一年内,超过三分之二之前减掉的体重会回到身上。不过在用药期间进行运动的人身上,在停药后并未发现同样的体重反弹结果。

可见,药物不是万能的,哪怕是吃药也要“动起来”,还可能维持理想的状态。



更为健康、科学的方式,还是运动。药物只会恶化个人和身体的关系,而运动会让二者更加亲密。成功仰赖运动瘦身的贾玲,对身体的认识也加深了。她在一个采访里提到,从前会为自己的身材感到自卑,但现在就算还是梨形身材,也会觉得自己是运动的“天选之人”。“腿粗多好啊,运动能力强,底盘稳。”在做蹲起运动时,下肢的帮助特别大。

在社会学里,身体被视为体现社会压迫的场所,尤其是在一个把身体等同于自我和道德价值的社会里,我们的身体受到了很多凝视与规训,焦虑、羞耻、不满也随之而来。

其实身体是属于个人的,不应该由外界来定义。复旦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沈奕霏在其个人账号就提到,无论什么年龄,普通人都很难达到社会给的身材标准,应该承认每个人的体质不同。

她建议,即使是喝水就胖的体质,也可以观察食物对体重的影响有多大,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健康、美和快乐之间找到平衡,不要用别人的标准衡量自己,把身体还给自己。如果觉得运动健身使自己快乐,那就坚持去做,因为这时运动给予的反馈是正向的。但如果觉得运动或管住嘴,如酷刑一般,那就不要做,也别把自己想要享受的东西全盘否定。

正如沈奕霏说的:“好的人生是比较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