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正在成为印度年轻人的执念。
印度公务员考试(CSE),这场与中国国考性质相当的选拔,被很多人评为“全世界最残酷的考试”。
2022年,超113万名印度考生报名考公,最终只有933人成功上岸。
录取率1217:1,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印度国考分3轮,贯穿全年,有人统计过,想要通过全部考试,光是答题时间就超过30个小时。
就是这样一场卷生卷死的考试,报考人数却越来越多。
为了限制考公人数,印度甚至限制普通候选人一生只能参与公务员考试6次。
却依旧没能阻挡持续上升的报考人数。
为了考公上岸,印度的年轻人开始研究“考公玄学”。
有人闭关3年备考,拒绝一切社交,全家分工辅助;有人放弃了大厂程序员的高薪工作,一心求个公职;有人获得百万奖金后,人生规划居然是第一时间报名辅导机构,专心考公……
前段时间,印度电影《十二年级的失败》,在印度一度成为全民话题,被选送参加奥斯卡外语片的评选。
这部描述穷小子马诺杰在公务员考试中屡败屡战,最终逆天改命的电影,不仅收获了超过7亿卢比的票房,还在IMDB上得到了9.2分的超高评分。
要知道,连《三傻大闹宝莱坞》也才8.4分而已。
对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观众来说,这只不过是一部普普通通的励志影片。
但对印度观众来说,却是无数人奋斗、挣扎的缩影。
印度国考,内卷地狱
在《十二年级的失败》中,主人公马诺杰前后参加了四次国考才上岸,并不是因为智商或者努力程度不足,而是因为:
印度的公务员考试,实在太难了。
百万级别的报名人数,不到一千的岗位数量,是近些年印度国考的普遍状况。
说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显得过于乐观了——这是千军万马走钢丝。
〓 BBC:或许只有中国的高考可以与之匹敌
在《十二年级的失败》中,马诺杰虽然考了四次,但毕竟结果是好的。但僧多粥少的现状,决定了更多的考生不过是在一年一度的国考中蹉跎青春。
电影中 ,马诺杰有一位重要的引路人,就是他的同乡高里。
这位前辈,先后参加了6次国考,全部折戟沉沙——根据印度公务员考试的规定,他已经用光了自己的所有考试资格。
即使这样,高里依然没有离开考公行业,而是继续经营他的“重考茶馆”。
在把所有的青春都投身考公之后,最终发现自己除了考试之外什么也不会——这是很多考生的亲身经历。
国考太难,有人选择退而求其次,选择省考(邦考)。
省考简单多了,录取率“高达”1%~5%。但待遇也要低上很多。
印度的公务员体系共分为18级,国考出身的公务员,起步至少是10级公务员,而通过地方公务员考试入行,只能从低职级做起。即使兢兢业业,往往也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才有机会追上前者的起点。
对印度人来说,考公不是一种选择题,而是一道填空题。
考上的,光宗耀祖;考不上的,再战江湖。
万般皆下品,唯有考公高。
毕业于印度名校BITS Pilani的Anudeep Durishetty,一毕业就找到了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Google软件工程师。
虽然收入可观,但是最终,“内心对为国家服务的呼唤使他放弃了自己的职位,走上了公务员的艰难道路”。
Anudeep Durishetty投身国考,在2017年拿下全印第一,成功上岸。上岸后,他开设了个人博客分享应试经验,还出版了一本考公宝典:
〓 书名:论文与答题基础教学
如果你突然中了命运的彩票,你打算去做什么?
来自比哈尔邦的文员Sushil Kumar说:考公。
2011年,在印度的电视竞猜节目中,小伙子答对了全部13道题目,一举赢下了5000万卢比的巨额奖金,上演了现实版“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接过支票后,Kumar表示,有了这笔钱,他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他准备搬到德里去,找一家好的培训机构,再次冲击公务员梦想。
2020年东京奥运会,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印度,最终只产生了一个奥运冠军:标枪选手Chopra Neeraj。
据不完全统计,Chopra夺冠后,一共收到了各级政府、协会超过1亿卢比的奖金,但印度人最羡慕的,还是:他获得了一个保送的公务员名额。
印度公务员,到底是怎么回事?
印度的公务员体制沿袭了英国的文官制度。
在这套制度中,虽然政府雇员的总数超过2000万人,但其中大多数都只是合同工。
只有寥寥几千人,才是真正吃香喝辣的国家公务员。
要挤进这个行列,基本只有考试一条路。
印度的国考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共分为三个阶段:初试、主试、面试。
初试包含两场通识教育考试,主试则有9门考试,题目五花八门,涵盖了印度历史文化、政治、环境、安全、危机管理、技术、经济发展、生物多样性等各种你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领域。
闯过了这一道道鬼门关,你才有机会见到最后一轮的面试委员会。
光是答完这12门考试,就需要花上30多个小时,前后花掉的时间和精力,更是难以计数。
从每年的2月份起,报名季就开始了。初试在当年6月份进行,主试在9月份进行,最后一轮的面试,一般在次年的2月份至4月份举行。
从报名到三轮考试尘埃落定,时间跨度超过一年。比起一战定输赢的模式,这种钝刀子割肉的体验,简直是一场修行。
为了脱颖而出,印度人用尽了浑身解数。
2021年印度国考排名第三的加米尼·辛格拉,堪称印度考公人的缩影。
为了备考,她在整整三年的时间里放弃了休假,放弃了社交,不看电影,戒断社交软件,家庭聚会、朋友聚会一概谢绝,一个人在家闭关,死记硬背,刷真题,撑不住的时候,就打开YouTube看励志视频给自己打气。
〓 谁不刷题,谁就被刷
一人考试,全家上阵。辛格拉的家人,也在长达三年的备考中为她充当僚机。
老爸订阅了好几份主要报纸,每天定时整理重要的时事新闻与政策变动,哥哥则帮妹妹刷题,爷爷奶奶也没闲着:每天给孙女上香、祈祷。
这还是家人能帮上忙的,更多人只能求助机构。
2022年,整个印度补习行业的收入高达5808.8亿卢比(约合508亿元人民币),预计这一数字到2028年将达到13399.5亿卢比。
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来自考公培训班。
不报班,完全自学通过国考的学员不是没有,但要么有超群的天分,要么有惊人的毅力,要么两者皆有,搞不好还有一点点家庭背景。
在《十二年级的失败》中,主人公就遇到了一位完全自学成才的前辈。即使自己已经有成功的经验,前辈还是劝男主马诺杰:找个(培训)班上。
每年国考一结束,印度各大考公机构都会掀起一场抢人大战,向潜在考生秀肌肉,展示自己的实力。
〓 喜报:本机构学员斩获全印国考第一名
以2017年印度国考为例,这年一共有990名考生成功上岸。
成绩公布后,位于德里的辅导中心ALS声称,其中有 244 人是他们的学生;另一家辅导机构Vajiram&Ravi则声称他们的上岸学员超过400人,力压竞争对手。另一家名叫Chanakya的机构也说,金榜题名的考生里有355个是他们的人。
除非这些考生里有人是大冰,否则这一组数字显然有问题:机构太多,上岸指标不够用了 。
在电影《十二年级的失败》中,马诺杰最后听了前辈的建议去报班,却意外在培训班的墙上发现了前辈的名字。
〓 印度知名机构Vajiram&Ravi的庆功墙
这是印度考公培训行业的基操:一旦你成功突破重围,马上就会有培训班找你签约,只要你愿意为机构背书,马上支付不菲的广告费。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费用中,有相当一部分还得从下一届学员身上收上来。
为了打击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去年年底,印度政府专门公布了一项官方政策:所有通过国考的考生,不得为任何培训机构代言。
上面提到的这些机构,在印度属于头部,收费一般都在20万卢比(约1.7万人民币),远不是穷人能够负担的。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不少在线教育项目,也开始深耕考公领域。不少机构明确打出旗号,要让考公不再昂贵。
或许,很快印度人就能迎来属于自己的中公与华图。
公务员,印度的现代神话
印度公务员能让印度人趋之若鹜,首先是因为待遇真的好。
以印度行政服务局(IAS)为例,公务员的起薪就有5.6万卢比(约4800元人民币),最高可以达到25万卢比(约2.15万人民币)。
与此同时,印度老百姓月收入的中位数只有27200卢比(约合2354人民币)。
这还只是基本工资。
除工资外,公务员还享有包括免费医疗、交通补贴、住房补贴、饮食补贴、通信补贴或困难地区补贴等名目繁多的福利项目。
这些补贴加起来,往往比基本工资还多。即使是拿5.6万起薪的公务员,实际收入也可以达到15万卢比。
职级较高的岗位,还有免费住房、免费汽车(带司机的那种)、住家保姆、厨师等一系列福利,妥妥的“人上人”。
〓 一名印度公务员在推特上分享自己考公上岸、茅屋换大豪斯的故事,赢得1.2w点赞
印度早在去年跃居世界人口第一国,可在过去的10年中,却并没有能够创造新的净增就业岗位。
持续走高的失业率下,一份几十年如一日的高薪工作,无疑是深夜里明亮的火炬。
印度的公务员体制脱胎于英国殖民时期的文官制度,核心就是党务和政务的分离。在印度,公务员不参与任何政党活动。因此,无论执政党如何更迭,政局如何风云变幻,公务员总是可以稳坐钓鱼台。
在印度,想开除一个公务员,可能比扳倒一个部长还难。印度中央工程部的一名工程师,在无故旷工并白拿了24年薪水后,才终于被部里开除。
社会地位这块,公务员更是拉满。
在印度的婚恋市场上,编制就是所向披靡的神器。
2018年,一位名叫Manjeet Raj的国考落榜小伙,利用丰富的经验,把自己伪造成了一名国家公务员。
凭着这层身份,他险些当上前教育部门高官的女婿,对方不仅愿意把女儿嫁给他,还答应倒贴1亿卢比(约860万人民币)嫁妆。
〓 愤怒的网民留言:那个女孩的家人是傻瓜吗,像出售房子一样安排她的婚姻,就好像是提前交易。他们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诚实的中产阶级男人吗?
对于印度的“考公热”,一位大学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如此回应:
“在一个私营企业的好工作有限,而国家在日常生活中占据压倒性地位的国家,公务员是一种令人垂涎的职业。”
对于底层民众来说,公务员考试,是印度少数真正能实现阶级跃迁的通道。
在现实的印度,区域、性别、种姓在内的种种不平等,几乎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
在这里,最富有的1%的人掌握了国家40.5%的财富。
〓 如今的亚洲首富也是印度人
系统性的、制度性的歧视,贯穿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直到现在仍在统治印度的种姓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种姓制度约束下,最低等级的达利特(贱民)只能从事最低级的工作,薪水微薄,生活困顿。印度有2.8亿的达利特,占国内全部人口的20%,但在职场中的占比只有1%。
1947年印度独立后,在贱民出身的民权领袖安贝德卡尔的不懈努力和抗争下,印度政府开始对贱民和边远部落实行预留政策,即在政府、国企、高校为相对弱势族群预留一定名额。因这些族群在宪法中附表列名,因而被称为“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
公务员考试不仅没有对低种姓进行限制,反而进行了一定的倾斜:只要国籍和学历符合标准,任何种姓均可以报名。录取名额也有15%的席位预留给列表种姓,7.5%的席位预留给列表部落。
而且,一般人最多只能参加6次国考,年龄上限为32岁,贱民和在册部落则可以在37岁之前无限次参加考试。
公务员制度,从设计之初就包含了通过政策倾斜推进种姓平等的愿景。
也正因此,无数印度底层人,才押上了自己的所有筹码,寄望于鲤跃龙门,翻转人生。
但是,在系统性歧视与广泛不平等的国度,这种人造的公平总是摇摇欲坠。
2011年,印度公务员考试进行了一次改革,大幅提高了对考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如此一来,从小接受良好英语教育的人群,将会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十二年级的失败》中,马诺杰的前辈高里就是一名来自落后种姓的印地语考生,即使他拼尽全力,也没能从英语考生中杀出重围。
在遍布全国的抗议压力下,印度政府最终给当年参加的考生每人补偿了一次额外的考试机会。但根据统计,自从2011年的改革之后,录取名单中的印地语考生,就开始呈现出逐年下滑的态势。
对穷人来说,高昂的补习费用和专心致志的备考,更是无法兼顾的硬币两面。
许多人举债备考,在年复一年的蹉跎后,最终除了债务一无所有。
《12 年级的失败》
在印度广泛的不平等面前,几百个公务员岗位不过是杯水车薪。
但对印度年轻人来说,这已经是仅有的窄门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 (ID:phoenixweekly),作者:王动,编辑:闫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