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水”满一年,在36个城市及地区先行实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下一步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1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新闻发布会中释放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未来动向。


目前,个人养老金开立账户人数已超过5000万人。作为首批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立者,上海地区市民陈宇在2024年2月1日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工薪阶层而言,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最大的价值就是避税。毕竟每年只要缴纳1.2万元,就可以享受到最高每年节税5400元,这种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中高收入人群具有较强吸引力。


不过,自运行以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仍存在“开户热、缴存冷”的现象。在观望者眼中,账户中缴纳的资金不具有流动性且投资品类受限、收益波动,让他们望而却步。


银行积极“拉新”开户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年缴费上限为12000元,2022年11月25日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36个城市(地区)先行实施。


在陈宇看来,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照每年1.2万元的限额标准,可以按月、分次或按年度缴纳。而这1.2万元可以享受税收抵扣优惠,最高可以节税5400元,然后投向银行储蓄产品,对于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非常香”。


假设个人年收入30万元,全年缴纳社保公积金6万元,按照每年1.2万元的限额来交个人养老金。那么,在未进行个人养老金缴存前,年度应缴纳的个税为:(30万元-6万元-6万元)*20%-16920元=19080元;在缴存之后,应缴纳个税是(30万元-6万元-6万元-1.2万元)*20%-16920=16680元,年度内节税共计2400元。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在36个城市及地区先行实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运行平稳,先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目前个人养老金开立账户人数超过5000万人,下一步将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


个人养老金锁定期较长,对于年轻人而言,吸引力有限。但对于即将退休的群体,则具有较强吸引力。陈宇告诉记者,除了中高收入人群外,像他母亲这类距离退休时间比较短的人群,也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积极开户群体之一。


陈宇以其母亲举例,她离退休还有5年,退休后可以将缴存资金以及投资收益全部取出来,现在每年还可以享受抵税两千多元。并且在2023年年底缴存1.2万元后,她还收到了银行App奖励的100块微信立减金,算下来“比较合适”。


记者注意到,银行最近再掀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战”,营销力度进一步加大。


某股份制银行在近期开展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即享好礼活动。首次成功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可获得50元奖励,缴存任意金额可获得8元奖励,缴存单笔金额大于等于1000元,可获得35元奖励;缴存累计金额达到1.2万元,可获得68元奖励。


某国有大行也在开展限时个人养老金开户活动。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在该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且完成指定金额缴存的客户,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或一次性缴存100元,可领取微信立减金20元;累计或一次性缴存5000元,可领取微信立减金50元;累计或一次性缴存1.2万元,可额外抽奖一次,有机会获得微信立减金50元。


此外,在个人养老金业务尚未在全国推行前,已有不少商业银行开展了相关业务的预开户、个人养老金业务知识普及培训等活动。


吸睛不吸金?


作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观望者,迟迟未开户的郭炜表示,自己工作才四五年,距离退休至少还有三十年。未来如果有什么变数,想把存进去的钱取出来都不行。


“况且自己的工资也不高,取出时还要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算下来节税功能对我来说作用不大。”郭炜说,个人养老金制度对于年薪大于15万元的人,可以起到避税和获得稳健回报的作用;而对于年薪小于15万元的人,首先要扣除6万元个税起征点,加上各种抵扣项后税率低于提取养老金的3%,则完全没有必要,毕竟一旦存进去就要到退休才能取出来。


事实上,《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规定了领取条件: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个人养老金参加人达到以上任一条件,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


而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本质上是一个金融账户,资金存入后,可以购买各种金融产品。目前,已经上线的产品包括储蓄存款、公募基金、养老商业保险和银行理财产品等。


截至2024年2月1日,个人养老金储蓄产品数量为465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数量为23只、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数量为70只、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为181只。


值得一提的是,个人养老金投资收益不理想也大大降低了居民的参与热情。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指出,试点一年,个人养老金投资收益率出现分化。在四类金融产品中,银行储蓄产品的年化利率大约在2.0%~3.5%的理性区间,养老保险产品年化结算利率区间为3.0%~6.0%,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平均超过2.3%。而权益基金受资本市场低迷影响,收益惨淡。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公募基金九成跌破净值,最高跌幅为17.8%,平均收益率为-4.47%。


“赶上2022年年底第一波开户,顶格放了1.2万元在账户里面,全部买了银行储蓄产品。万万没想到,后来和同事们一交流,我的账户收益率居然跑赢了公司98%的人。唯一后悔的就是买了利率3.2%的三年期定存,放弃了利率3.5%的五年期定存。原本想着三年后经济好转可以转投基金,没想到资本市场行情是一路下行。”陈宇说。


陈宇在2023年年底缴存1.2万元以后,将账户资金分别买入了银行定期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一部分保收益,一部分博稍高的收益。


郭炜也对记者表示,周围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且买了养老基金的同事,最近都在抱团吐槽,谁能想到买养老基金还能被“割韭菜”?此外,也有人推荐直接买保险,毕竟存入账户的钱已经不具备流动性,存款利率大概率还会进一步下降,不如购买商业保险产品,保本的基础上还可以提前锁定未来收益率。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显示,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一年来出现了“三高”和“三低”现象。


“三高”是指在个人养老金参加人中,为获得开户行提供的“权益奖励”(奖券)而开立个人账户的人数比例较高,开户以后立即申请销户并打算再转到其他银行开户以获取二次“权益奖励”的人数比例较高,账户资金缴存之后立即申请“退款”遭拒后提出投诉甚至对簿公堂的人数比例较高。


“三低”则是相对于开户人数而言,实际缴存人数比例过低,仅为22%;相对税优政策规定的缴存额上限而言,实际缴存金额比例太低,仅为2.5%;相对于缴存额而言,实际投资的资金比例较低,约为61%。


对于如何推动个人养老金高质量发展,原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认为,首先是降低个人养老金的准入门槛,尽可能将各类收入群体、就业群体,特别是需要保障的灵活就业群体纳入个人养老金制度。同时适度提高取用的灵活度,变“强锁定”为“弱锁定”,在有效管控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个人养老金领取的条件,保障参与人在发生重大变故的情况下大额资金的应急需求,更好地平衡制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提高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次,在当前的EET(缴费、积累期免税,领取征税)的基础上,梁涛建议通过丰富税收的优惠选择,鼓励不同税基群体积极参加个人养老金,凸显制度的普惠性。并探索建立统一的个人养老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方便参保人便捷缴费和选择丰富多样的产品,提高市场化投资的参与率。


此外,梁涛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关键人员投资行为的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加强引导和提前干预,确保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安全稳健。完善机构和产品的动态调整和激励机制,提高透明度,强化外部约束,提升市场信心。围绕销售适当性的重点,严格规范金融机构的销售行为,稳妥处置消费者的投诉纠纷,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亦表示,应该加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普通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其参与热情和信心。同时,应该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设计,包括提高实际缴存比例、放宽投资范围、提高投资收益等,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此外,应该加大监管力度,规范个人养老金的投资行为,保障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个人养老金需要有一定的投资收益来保障参与者的利益;但投资本身又存在风险,一旦投资失败,参与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损失。因此,在个人养老金投资中,需要平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采取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确保个人养老金的安全和稳健增值。同时,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监管机构也需要加强对投资机构的监管和规范,保障个人养老金的投资安全和效益。”江瀚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网 (ID:eeojjgcw),作者: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