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最新数据显示,随着二胎三胎成为出生主力,一度隐藏在水面下的“传统守旧势力”,再度抬头——
最新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达到111.1,而前一年是108.3。
要知道,从2008年以来,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就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从畸形到缓慢靠近正常范围(103-107)。
图源:UNICEF
万万没想到,在三孩政策的加持下,这一数据又逆势抬头。这意味着,全国的三千万光棍,或许还将迎来新量级。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全国各地的出生性别比情况,我们专门梳理了全国三百多座城市2020年七普数据,发现了不少令人震惊的真相:
不愿向低生育率低头的两广地区,倔强地生下了全国最多的五胎;
名声远扬的潮汕地区,一胎的性别比远超三胎,似乎在追求头胎必中;
羡煞全国的“江浙沪独生女”童话背后,重男轻女的思想其实并没有变;
江西用不容分辩的实力坐实了“重男轻女”彩礼大省的名头;
......
这篇文章,将会告诉你全网最真实最全面的区域真相。
遍地都是小男孩
当产科冷清清,幼儿园开始一孩难求,本觉得事不关己,选择支持幼儿园事业的家长们,也开始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
小男孩们,是不是太多了一些?
这几年,如果你稍微留心看一看城里的幼儿园,就会发现画风是这样子的:
男男男女男男。
这不是在开玩笑,有网友晒出了照片,自家20年出生的小女孩读托班,一个小小的饭桌上,除了五个小男孩,仅剩的另一个女生,竟然就是托管老师。
还有网友送侄子进幼儿园,发现班上足足14个男生,却只有4个女生,接近3:1的比例,纳闷得她跑来问网友,“现在幼儿园男女比例这么夸张了吗?”
没想到,评论的网友看到的情况也不遑多让,“我们班,19个男孩,8个女孩”。
少见的女生比男生多的地方,或许就是山村小学了。有乡村老师晒出了照片,发现不管是幼儿园还是一二三年级,女生数量都压倒性超过男生,询问过后发现,原来是有条件的家庭,都把女孩的哥哥弟弟送去了镇里和县里的学校,去接受更好的教育。
而这一切怪状的源头,似乎都要指向多孩家庭。上面晒出照片的家长,如果仔细打听打听,或许就会发现自家孩子的同学,大多都不是独生子女。有杭州的网友就发现,班里25人,21个孩子来自多孩家庭。
换句话说,我们迎来了一个“二胎时代”。
确实,自二孩三孩政策相继发布后,我国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就从2013年的30%左右,骤升至2017年的58.6%,以及2018、2019年的58.7%、57.7%,占据了新生儿的大半壁江山。
而这几年出生的孩子,正是四五六岁的年纪,此刻正在幼儿园读书。随着二孩三孩的放开,也暗示追男孩的家庭,终于有了“弥补遗憾”的机会。
“迄今为止,中国是世界上性别失衡问题历时最长、爆发区域最大、峰值最高的国家。” 2018年出版的《中国性别失衡演变机制研究》一书中,作者这样描述我国的性别比问题。
确实,当我们翻看全国各地区七普的新生儿孩次性别比数据时,就会发现一个真相:绝大部分地方的性别比都不正常,而从三孩开始,这个比例就越发畸形。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100个女孩所对应的男孩数量,目前公认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03-107 之间。低于103是偏低,103-107是正常,而超过107则算偏高,超过130就是极度偏高。
全国来看,31个省市地区中,出生人口性别比在正常范围内的地区仅有七个,分别是西藏(101)、山西(102)、吉林(104)、黑龙江(105)、内蒙古(105)、宁夏(105)以及新疆(105)。
这意味着,剩下的24个省市,即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性别比都是畸高的。 “江浙沪独生女”童话的幻灭
“做梦都想下辈子投胎成为江浙沪独生女!”
当“江浙沪独生女”这一童话般的人设出现后,立即引发了全网艳羡。
她们一生顺遂,出生在富庶的长三角,独享父母宠爱和家庭资源,能够逃离“重男轻女”的魔咒,而不必被冠名“盼睇”或“来睇”。
但是,真实的数据,告诉我们一个极为残酷的真相:
江浙沪独生女,始终是个别现象。能追三胎的江浙沪家庭,追起男孩子来一点也不手软。
数据显示,饶是中国经济第一强市,思想最接轨世界的上海,其出生人口性别比也在“一路飙升”。
其一孩性别还低于全国均值,但从二孩开始就高于全国均值,三孩则高达152.78,吊打北京(119)和广州(148),四孩性别比则是飙升至216.67,登顶全国第一。
可见,为了生出一个男孩,上海人有多努力。
216.67的出生性别比,这是极其违反自然规律的现象,所以下辈子去投胎江浙沪女孩,你或许没机会和这个世界说:“hi”。
有网友发帖说自己现居上海,怀了孕之后,小区里几乎所有遇见她都指着她的肚子说:“你这一看,就像个男孩!”,打破了网友多年以来认为上海是中国最不重男轻女地方的印象。
而转头看江浙的数据,也不相上下,二孩出生性别比还能维持105.59和108.27相对正常的数据,三孩性别比却各自飙升至146.55和143.1。
有网友在豆瓣小组发问:听别人说浙江很少重男轻女,女性地位更高,是真的吗?
热评第一:“有一说一,浙江温州别来”。
逼近120的新生儿性别比,已经胜过千言万语。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接男宝”话题,出乎意外,热度最高的两条帖子(除去无关内容)的博主IP不是福建,不是江西,而是江苏。
评论区更是有数千条“跪求菩萨保佑:愿我如愿怀上男宝”之类的跟帖,密密麻麻的“接男宝”评论区,还有网友前来特意“还愿”,表示自己终于“中奖”。
从数据上来看,苏大强省内分化较大,但不管是富裕如扬州、南京、无锡等苏南地区,也有三孩性别比基本破150的情况,最牛地级市苏州更是冲到了168;
至于苏北的宿迁、盐城、淮安更是直接突破160。
即便已经是“江浙沪独生女”,可能也难逃重男轻女的“魔掌”。
有网友表示,自己是幸运赶上了独生子女政策,恰好出生在了严格遵守该政策的上海,才能享受着父母的独宠。
可是,当家族处理爷爷遗产时,他们还是“主动”放弃了遗产,让给了家族唯一的孙子——堂弟。
“读了这么多年法律,在重男轻女,恋爱脑,吸血鬼问题上,好像完全派不上用场”,无奈的网友,言语间透露出满满的无力。
如此来看,江浙沪独生女只是生逢其时,在计划生育政策干涉下,出生在富裕家庭中的特殊现象,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一招不可漏缺。
而在三孩政策的加持下,愈来愈畸形的多孩次性别比,只是揭露了江浙沪“重男轻女”的真实面目。
网络上,也由此流传着江浙沪独生女的至暗时刻——
突然发现,自己“喜当姐”了......
图源:KnowYourself
在整个强大的文化惯性下,我们不得不承认,或许真相是,根本就没有什么破例之地。
江西,彩礼高都是有原因的
没有让任何人失望,“彩礼大省”江西凭借高达122.7的性别比,夺下了新生儿性别比的全国第一。
相继挤进前五名的省份还有:海南(120.55)、福建(120.1)、广东(117.52)和湖南(116.91)。
细细拆解到江西省各城市各孩次的新生儿性别比,就会发现这简直是一个全方位无死角的重男轻女大省——
即使是全省性别比最低的省会南昌,也以116的数据超过全国112的均值,更别提动辄上120的各地级市。
全省,没有任何一个“异类”。
但真正离谱的,还是三孩以后的数据——
江西11市,所有城市的三孩性别比都超过了150,这意味着,这些地方出生的三孩里,每两个女孩的诞生,就对应三个男孩出生。
最离谱的新余市,更是冲到了221。2020年,这座城市共有135个三孩宝宝出生,其中42个为女婴,93个则是男婴。而按照正常的性别比来计算,当地一年就有50个女婴不翼而飞。
可以想见,广泛的性别筛选还在看不见的角落大肆进行。
一个呼之欲出的规律是,收入越低,越是偏好男孩,这是西安交通大学一个研究得出的结论。
江西的数据也确实有迹可循,人均GDP最高的南昌和人均GDP最低的赣州,恰好形成了一头一尾,跟省份内性别比的两端形成呼应。
冠绝全国的性别比,给了高彩礼一个合理的解释。
而“环江西经济带”的崛起,又给了江西这个“塌陷区”狠狠一拳——
作为全国唯一同时被六大富裕省份虹吸劳动力的地区,江西适婚女性的疯狂流出,叠加本就更少的女婴,迫使当地男性不得不一再抬高彩礼。
二十年前长辈们射出的子弹,如今不偏不倚,正中江西光棍们的脑门,成为他们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广东福建海南宗族势力的必然
江西之外,海南、福建、广东和湖南也都赫然在列,跻身前五。
福建广东的名列前茅,让前述的“越穷越爱生儿子”的规律突然失效。背后,其实是宗族文化的强势支配在起作用。
排名靠前的这几个省份,都可以粗放地归到华南地区,即宗族势力比较强的地区,至于冲进前五的湖南,也有广东的后花园之称。
不说排名第一的江西,是“客家摇篮”,其宗族械斗之盛,甚至曾被誉为中国斯巴达,“江西械斗之风,以赣南之赣州、南安宁都及赣北之饶州、南康各属为最盛……故其尚勇之风,亦颇不减于当日之斯巴达。”
至于两广地区和福建等地,更是盛行多子多福的思想——
当外地人第一次得知广东人结婚必带的几层金猪牌,寓意四代同堂,下面垂挂的六只小猪崽,寓意多子多福时,还引发了一波互联网大震惊:
你们广东人,这样都能接受吗?
真相是,总会有一些两广人把这些祝福,身体力行践行下去。
2020年,光是广东一个省份,就生下了1188个五孩,广西则紧随其后,以797的五孩排名全国第二。
当别的地方哄着给钱给资源,只是求大家生一个孩子时,两广相加,就已经生下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五胎。
这就是真正的寒风中依旧伫立,以大无畏精神走在生育前线的“为国生娃”先行者。
具体到广东各市的性别比,一直以来被誉为撑起中国生育大盘的潮汕三市——汕头(116)、揭阳(123)和潮州(117),其实并没有非常突出,甚至跟珠三角几个发达城市,如广州(114)、深圳(117)、佛山(116)与东莞(122)不相上下。
一个反常现象是,中国生育风向标潮汕三市出现了异动。在这三座城市,其一孩的性别比反而要比二孩、三孩高上不少,这与全国的趋势恰恰是相反的,堪称全国罕见。
要知道,就在2010年的六普数据里,除了揭阳以外,汕头和潮州都呈现出性别比逐孩增加的趋势,符合大趋势。
这是否意味着,这部分年轻的潮汕人已经生够了,转而选择从一孩性别开始控制,以图“头胎就是男孩”的一步到位?
当潮汕人都出现“新常态”了,我们还要跟性别比失衡这朵乌云,纠缠多久?